“怎么买个比亚迪还分三六九等呢?!”这是一位成都准比亚迪车主写给王传福信中的一句话。日前,这位车主写信向王传福痛陈,自己订车(宋DM-i)三月余,仍未收到提车通知,其所在的成都地区5家网点首批交车数量不足20台,而邻市重庆仅一家门店陈设展车就有15台,随之质疑比亚迪是否是地域歧视。

此事在比亚迪DM-i车型准车主圈内引起哗然。5月17日,比亚迪官微发文,称目前DM-i系列车型确实存在产能不足导致交付周期过长的问题,对于上述车主提及的“区域战役市场”也是供认不讳。究竟是真的订单过量,还是饥饿营销,不妨跟说哥一起来了解下!

一、一纸公告,承认区域营销战略

关于这一纸公告,有网友对其的评价是“凡尔赛式道歉”,名义上是对车型交付延期做出道歉,实际上是变相宣传自己订单量爆炸。公告文一经发出后,就已经有不少媒体从订单多的角度狠吹了一波比亚迪的DM-i混动系统,甚至已经有人从内部获得消息,称目前DM-i车型订单已经积压了数十万订单。

但仔细品读这篇申明后,说哥只看到了避重就轻。整篇文章分为四段,第一部分先打了个广告,感谢大家对自家产品的关注,重点强调了自己

秦(参数|图片)PLUS DM-i百公里3.8L的油耗,这里还使用革命性这样的词语进行修饰。第二部分,则是用订单量大来解释交付周期过长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称目前新增订单需要等待3.5个月才能提车。而在公告文的评论中,有网友称自己从上市开始订车,直到现在仍然音讯全无,他还戏称,官方的3.5个月应该是3-5个月。

而备受关注的“分地域交车战略”,官方也承认了,在公告第三部分中,比亚迪将其解释为是通过部分市场进行营销尝试,以便为全国用户提供服务体验。第四段则回应了原成都车主提出的订单查询以及线上跟踪系统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对交付问题进行了道歉,但比亚迪方仍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关于区域交付,关于线上订单跟踪系统,满眼看过去只有一个“等”字。而就连线上订单跟踪系统也是那位成都车主在信中提出的建议。其中,作为学习对象的

坦克300(参数|图片),当初面对产能不足的问题,是直接宣布停止接单了的。

二、何为“昆仑战役”?&为什么会有“昆仑战役”?

之所以说哥认为比亚迪公告“避重就轻”,是因为官方选择性淡化了大多数车主们更关注的“区域营销战略”,而将主要矛盾几种在产能与需求的不对等关系上。实际上,从文章开篇的那封信中,可以看出,这位车主对于DM-i混动系统的实力以及产能较低的情况表示了理解,陈述的主要痛点在于厂商对于各个区域的不平等对待,以及订单信息的不透明。

这个所谓的区域营销计划,官方的命名是“DM-i昆仑战役”,大致意思是,在DM-i产能不足的情况下,优先保证重庆、天津、湖南、江苏、广西等三省两市的订单。至于对插混车型更偏爱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为何无一上榜,说哥猜测,可能是因为比亚迪认为自己在北上广深的接受度不如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公司。

而选择重庆、天津、湖南、江苏、广西五个地区作为试点,是因为这些地区不仅对新能源车型的接受程度高,对于比亚迪的认同度也比较高,选择五个地区作为重点对象,可以作为未来销量第一的标杆城市来宣传。

知乎上就有网友爆料,战役行动从五月初开始,时长两个月,主攻销量,重庆某店要求宋DM-i车型两个月600台订单。总结来说,昆仑战役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抢占五大城市的市场份额,但现在看来,这个营销目标,很有可能会是以牺牲其他城市车主的耐心和信任为代价。

三、“DM-i” 真有这么火?

以前只听说比亚迪的售后不做人,现在看来,营销部门的问题也不少。对于如今官方宣称的,因订单过多才导致产能不足的原因,说哥其实也是持保留态度的。去年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上市时,官方也说是供不应求,导致订车需要40-50天的交付周期。

但在终端销量的表现来看,远远还没到爆单的地步,与同价位的竞品

Model 3(参数|图片)相比,汉EV的销量优势也并不大。不可否认,汉EV的刀片电池确实有效地降低了纯电车的电池安全隐患,但将产能不足的问题直接与订单过多划等号,也属实有些夸张了。与其这样,说哥更倾向于刀片电池产能不足的说法。

现在的DM-i车型也是一样,不能否认比亚迪这台插混系统的能力,毕竟在节能方面,DM-i混动的热效率已经达到了43%。实际例子是,DM-i超级混动系统可以让你在不充电的状态下,买到百公里最低油耗3.8L的 秦PLUS DM-i,或者是最低油耗4.4L的

宋PLUS DM-i(参数|图片),又或者是搭载了1.5T发动机,油耗又低至5.3L的唐DM-i。

这对于城市通勤用户来说,诱惑力是不容小觑的。但你说这样一个插混车型,因为订单量过大而影响产能,现实吗?要知道,就算是本田

CR-V(参数|图片)的插混车型平均月销量也不过5000台。但是,DM-i系列产品与比亚迪汉一样,有一个同样的特点,他们都需要刀片电池。

写在最后的话:

技术或许是好技术,但此次的品牌操作无疑会影响潜在消费者的好感。比亚迪的售后和营销手段素来是被大众口诛笔伐的对象,如今这样一来,想必又要伤害不少准车主的心了。那么,对于迟迟无法交付的产能问题,如果你是准车主,你可以接受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