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20,《情书》将在内地重映,这部25年前的爱情经典已成为无数影迷心中最好的爱情片,许多影迷都称这是一部“无论如何都会流下眼泪的电影”。

即便之后的岩井俊二翻拍了“中国版的《情书》”《你好,之华》,但影迷心心念念还是1995年的《情书》。

1994年岩井俊二刚拍完《爱的捆绑》,那年他已经三十岁了,他打算拍一部青春片,向二十岁的青春年纪道别。拍一部“让全国少男少女流干眼泪,能留在人们记忆里的漂亮东西”。

岩井俊二想到了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这部1987年出版的小说总销量已突破500万册,这让岩井俊二很震惊没想到“我们的青春到现在还经久不衰”。

但改编村上的小说谈何容易,除了版权难以敲定,改编难度更让人望而却步,于是岩井俊二想“参考《挪》中的设置而又尽量不漏破绽”。

《情书》延续了《挪威的森林》的主题——死亡与新生。电影始于死亡,结于新生,《情书》虽是纯爱电影,但弥漫着哀伤的情绪。

渡边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树英年早逝,前夫三周年的祭日,她来到神户,在未婚夫生前的房间里看到了他的国中毕业册,上面还写着藤井树在小樽读书时的地址。

也许是好奇,也许是为寄托自己的思念,渡边博子记下了地址,冥冥之中她写了一封情书,寄去往天国的藤井树,那封信上写:藤井树,你好吗?我很好。

信件来到了小樽,阴差阳错它寄给了一个同她年纪相仿的女孩,而这个女孩也叫藤井树。由此,两个陌生开始通信,进一步了解后渡边博子发现女藤井树是男友少年时代的同班同学,这封送往天国的情书,意外地展开了一段青春回忆。

《情书》是一篇浑然天成的抒情诗,但其中不乏创作者精巧的设计。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名作《两生花》就创造了“两生花”的结构,两个人,同样的面貌,同样的年龄,有着同样的名字,却有着不同的境遇,让人相信“世界上另一个我存在”。

岩井俊二无疑借鉴了这种结构并将这种镜像进一步延展。男藤井树——女藤井树,因“名字”相同而结缘,渡边博子沿着“藤井树”的名字却找到了另外一个自己。

这样的“两生花”过渡浪漫,某种程度上也是青春该有状态。老师点名让男女藤井树结缘,而青春的记忆则是在找寻的过程中无意中唤醒,青春的恋情本就充满着偶然,在扑朔迷离中被悄然唤醒。

暗恋也是如此,男女藤井树互生情愫却按下不表,在漫长的人生中相互挂念却埋在心底,不意外的话也会将自己的情愫保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电影的视听语言也是如此,冷静、克制,没有煽情,而是有一种客观与日本式的“物哀”,开头的雪原长镜头把握能带入故事,窗外的飞雪,地下飞转的樱花叶、车棚忽明忽暗的灯光,还有在白色窗帘下消失的藤井树,都成为电影经典的画面。岩井俊二用欲言又止的情绪,捕捉到了初恋的状态。

《情书》不止于爱情,更有对死亡的思考。电影一开始就是渡边博子躺在雪地上,仿佛死去一般,之后睁开眼睛,大口喘气,这种从生到死是一种体验,渡边博子体验的是一种濒死的状态,是为与自己的未婚夫同情共感。

带着这样的视角,我们以“死亡”切入这个爱情故事,未婚夫的死亡、渡边博子的迷惑、女藤井树父亲的死亡,这个纯爱故事中俯首皆是对死亡的思考。

在片尾,女藤井树与渡边博子达成了和解。你好吗?我很好,两人放下了恋人的死亡,青春的恋情也释怀了。

我们看了太多模式化的青春片,堕胎、出轨、车祸好像成了青春片的标配,恋情成了狗血,纯情成了矫情,会看这部25年前的旧作,我们只能汗颜,再没有一部青春片能把初恋描绘的如此动人。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