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禕:軟件和芯片是未來汽車的主力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伊頁

來源:新熵(ID:baoliaohui

商場如戰場,經商之道即用兵之法。

2021年還未過半,新能源汽車戰場上的硝煙,已然四起。全球霸主特斯拉,坐擁1000倍以上市盈率的市值,面對蘋果又一次傳出的造車消息,也不免背生冷汗。

國內的造車新勢力“三傑”,蔚來、小鵬、理想,同樣止不住一衆互聯網巨頭摩肩接踵湧入賽道的步伐。

華爲的“三年內不造車”,百度搭載阿波羅系統的集度,小米的100億美元,360與哪吒汽車的從安全出發、爲人民造車,以及京東與天際汽車合作的不甘寂寞,每一位都摩拳擦掌,劍指新能源汽車的未來。

更不用說騰訊阿里看似作壁上觀,實則投資合作、車聯網生態研發暗流湧動。未來的新能源汽車戰場,競爭激烈程度,絲毫不會亞於過往的互聯網無邊界戰爭、移動智能手機革命。

從技術層面來講,電池動力技術打破歐美、日系壟斷百年的內燃發動機壁壘,成熟的供應鏈代工廠也能保證基本的車輛主機制造工藝,互聯網公司的造車之路處在同一水平起跑線上。

從資本環境來看,全球經濟下行造成的優質標的稀缺,代表着未來確定性的新能源汽車賽道成爲兵家必爭之地。特斯拉的首發車沒有趕上,“特斯拉第二”花落誰家牽動着每一筆熱錢的心絃。

技術平等,糧草充沛,互聯網造車之戰,就成了各家打法、姿勢的模式之爭。其中,又以新近入場的百度、360、小米、京東最具兵法謀略上的代表性。

360伐謀

伐謀,意指通過謀略取得勝利,甚至可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360近日宣佈造車,雖時機上已處於新能源汽車戰場的下半場,但有後動優勢,在謀略層面更勝人一籌。

上半場的地盤爭奪戰裏,互聯網造車選手們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但也暴露出相當多的問題和深坑。比如谷歌、百度的無人駕駛系統距離商業落地過遠,又像互聯網產品經理造車重視用戶體驗、卻疏忽了硬件本身的質量把控,不一而足。

就在外界對於360與哪吒汽車的聯手抱有質疑猜想之際,周鴻禕在戰略溝通會上的一番講說,徹底展示了360對於造車計劃的深思熟慮和謀定後動。

獨立造車的激進,還是合作造車的穩健,360都沒有站邊,而是選擇投資控股+合作開發的中庸之道。入股哪吒成爲第二大股東,不僅能夠在控制經營上獲得一定話語權,又可以充分利用哪吒汽車現有的汽車行業老兵團隊。只要整合好雙方團隊,便可以省卻硬件開發領域裏的一系列試錯成本。

哪吒汽車作爲新能源汽車賽道中的領跑者,成於其紮實專業的傳統汽車行業底蘊,但與頭部“三傑”相比缺少互聯網產品思維。創始人張勇第一次與周鴻禕在自家工廠生產線上見面時,一度被誤認爲是工廠一線上的工人。

不以企業家自居,而是號稱“中國最好的產品經理之一”的周鴻禕,吸取此前做手機的經驗教訓,此次造車秉持“幫忙不添亂”的原則。堅持360的安全服務主業,提供給哪吒汽車技術、產品、資本等助力,同時亦能積累被視爲新能源汽車“生命線”的車聯網安全服務經驗,開放給行業促進整體進步。

更值得稱道的是,360與哪吒汽車的合作,首次把顛覆行業當作目標。不再是過往造車新勢力對標BBA、傳統燃油車的“替代哲學”,360造車的願景是通過技術平權,讓目前被阻攔在乘用車市場門檻之外的用戶,能夠開上一輛新能源汽車;讓一般大衆的普通司乘體驗可以達到高端燃油車的標準。“爲人民造車”的口號,真正內涵皆在於此。

借力使力,繞開自研硬件和外包代工的陷阱;發揮優勢,從產品體驗和軟件安全對新能源汽車進行升級;顛覆行業,把眼光放在更長遠的全球下沉市場,360造車的勝機,體現在謀略之上。

百度伐交

伐交,意指通過外部聯合縱橫來戰勝對手。這恰好是從2013年開始,就佈局無人駕駛,如今正式躬身入局的百度,所選擇的造車之道。

百度起了個大早,與吉利合作的集度汽車卻並非趕了個晚集。8年無人駕駛領域技術的探索,讓百度堅定了自己轉型成一家AI公司的決心。先後與寶馬、金龍客車、一汽紅旗、廣汽、威馬等傳統車企合作,沉澱下足夠豐富的傳統造車基礎。

自主掌控集度品牌,由吉利支持全新的SEA電動車平臺,最終交予富士康代工,百度的造車大計更像是一場強者之間的聯盟。

百度的無人駕駛技術,並非特斯拉與國內新勢力現有的輔助駕駛技術,其終極目標與谷歌的Waymo一致,是要實現L4到L5級別的完全自動駕駛,摒棄掉傳統汽車內駕駛艙這一組件。

雖然目前在商業化落地上,存在成本過高的弊端,但選擇以退爲進的L2或L3級別輔助駕駛,優先實現商業盈利,對於百度來說便只剩下選擇合作伙伴的問題。

吉利汽車作爲傳統車廠,整車主機的技術工藝自不必懷疑,其研發費用高達180億的首款電動車專用平臺SEA,已經供給旗下多個知名品牌合作使用。

百度選擇吉利SEA作爲自家阿波羅系統的載體,實現頂尖軟硬件水平的結合。再匹配上富士康的世界級代工工藝,集度汽車的成品水準令人期待,接下來要邁過的大關就只有市場銷售中的近身肉搏了。

伐交之戰,拼的是合作共贏、利益互換,百度左手品牌右手技術,傳統車廠合作經驗豐富,選擇伐交當屬上上之選。

小米伐兵

伐兵,意指利用短兵相接的直接武力,進行正面對抗決出勝負。雷軍大手一揮下的100億美元,就是小米造車的底氣。

同樣是早在2013年,雷軍前往美國硅谷拜訪馬斯克的一張合影,就爲小米造車埋下伏筆。合影的附文裏,雷軍也表現出對於電動車行業的極大興趣。

隨後的國內造車新勢力背後,蔚來、小鵬、智行者、北醒光子等等,都不乏雷軍系資本的身影。終於端上造車這道菜的小米,最爲仰仗的仍是其智能手機業務的健康現金流。

蔚來創始人李斌曾經說過:“知道造車燒錢,但沒想到這麼燒錢”。自2014 年成立之後,僅三年就累計虧損達 488 億元,直到 2020 年,蔚來終於實現約 19 億元毛利潤,但在扣除運營成本後,仍然錄得 53 億元淨虧損。

重資產製造業的核心當然非錢莫屬,這也是爲什麼受限於主營業務被打壓的華爲,不敢輕易親自造車的一層考量。而小米除了1080億現金流的造車支持外,物聯網生態的投資經驗和智能家居產品的研發積累,都是小米選擇伐兵之計的堅實後盾。

脫胎於李書福“汽車就是一張沙發加上四個輪子”理論,雷軍的“智能電動車像一個手機加了四個輪子”學說就是爲小米量身打造。

不能忽略的還有,龐大的“米粉”羣體就是蔚來NIO Day的效仿對象,小米造車並不懼怕與先行入場的新勢力們,來一場真刀真槍的較量。

京東伐城

伐城,意指通過直接進攻敵人的地盤或者城池來取勝,也常常代表着要付出更多的前期代價。這與京東在電商領域,毫不動搖地多年堅持重資產運作,最終開花結果,頗有異曲同工之處。

京東的造車之旅,也起步於攻向陌生領域的伐城之舉。關於新能源汽車賽道,京東並不是首次涉足。在自營的物流業務當中,劉強東就曾提出過把自有貨運車輛更換升級爲新能源貨車的計劃;此外其個人旗下的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也曾入股過電動汽車製造企業珠海銀隆。

淺嘗輒止之後,京東拐向互聯網巨頭們趨之若鶩的乘用車市場,與天際汽車的合作成爲正式啓程的標誌。

據消息披露,雙方的合作將以智能座艙爲切入點,接入京東小程序,逐步從支付、購物、娛樂、生活等多場景,拓寬座艙的全場景交互能力。而在硬件層面,二者將共同打造天際汽車全新智能產品,作爲體驗智能出行的硬件平臺。

京東選擇造車的模式,代表了最爲廣泛通用的互聯網企業入局造車的姿勢。依靠自身平臺垂直功能和用戶優勢,接入成熟的新能源電動車廠的產品當中,既可以降低門檻節省成本,又能夠快速得到市場反饋進行迭代。

總而言之,互聯網巨頭們之間的造車大戰,業已拉開序幕。等待好戲上演的消費者們,不管是伐謀、伐交也好,伐兵、伐城也罷,最終只會看產品質量和服務效果用腳投票。

從這個角度出發,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電動車,橫亙在用戶購買決策前的一座大山,毫無疑問就是安全問題。電池自燃、剎車失靈尚且可以依靠技術進步和工藝調整去一一化解,等真到了萬物互聯的實現,大數據的防污染、車聯網控制中心的被劫持等軟件層面的隱患,纔是有可能釀成大禍的元兇。

360在C端和B端市場,多年的安全技術積累和服務經驗,彼時就有機會成爲獨步造車江湖的殺手鐧。而想要厚積薄發,靜待時機的到來,聯合造車顯然要比單獨下場,承擔更小的風險,走得更遠。

互聯網公司與傳統車廠的有機結合、基因重組,才能誕生出真正的數字工業,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就有可能借着新能源汽車的東風,首先爆發在國內市場上。

當年的移動智能手機革命,改變了整個互聯網時代的商業規則,如今的新能源汽車戰場上,誰能笑到最後,希望不會提前被《孫子兵法》所一一言中。

“夫用兵之法,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伐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