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

火到這份兒上再吹“頂流”吧

原標題:火到這份兒上再吹"頂流"吧

最近我發現,名字裏帶"文化"倆字的東西,越來越多了。

天天在熱搜上掛着的"職場文化",內容不過是一批跟風拍出來的都市劇;

看起來好像很貼近生活的"相親文化",討論內容其實也就是幾篇吐槽相親的帖子,套路雷同翻來覆去。

可是,靠複製粘貼而暫時流行的風潮,往往只能提供高度同質化的即時快樂。

大家爽一波就完了。

就像年初那個合成大西瓜的遊戲,火的時候驚天動地,活像不玩就要被開除出年輕人隊伍。

沒兩天就再也無人提起。

而能被稱之爲"文化"的,一定不是這種一次性的大流行。

01

對我自己而言,區分一種暫時流行的娛樂方式和一種文化的辦法,是看自己對它有沒有探索欲和創作欲。

就拿大家最熟悉的《王者榮耀》來說,這個遊戲到底有沒有形成"文化",要看玩家的表現。

時常看見王者玩家從峽谷裏罵罵咧咧地走出來,彷彿再也不想進去。

但一聽說又出了什麼新活動、新皮膚,又紛紛衝在搶先體驗、二次創作的第一線。

比如我表弟,最近就十分熱衷於用英雄皮膚到處拍照,讓它們跟現實世界合影。

峽谷似乎對玩家有種強烈的、持續的引力。

表弟供圖。

說來慚愧,我自詡爲資深王者玩家,朝陽區第一阿珂,卻直到最近才領悟過來,它對玩家來說到底是什麼。

事情要從上一次回家說起。

我和我18歲的不是很熟的表弟,在爺爺慈愛的眼神鼓勵下例行公事地下象棋。

按照三歲一代溝的說法,我和表弟中間隔了三道溝,本應無話可說。

直到將軍時刻,我脫口而出:"想叫就叫吧,反正是最後一聲了。"

而表弟眉頭一挑,回了我一句:"牛啊牛啊。"

語畢相視一笑,確認都是爲《王者榮耀》臺詞上了頭的人。

儘管我們相差快十歲,他看不懂我追的劇,我瞧不上他愛的番,但峽谷臺詞是我們共同的口頭禪。

這一刻我倆都知道,代溝,我們已經跨過去了。

我手機上裝卸最頻繁的就是各種遊戲APP。

往往是跟風下載,沒多久通關了、煩了、膩了,就再也不想留着佔內存。

但在不知不覺間,王者就成了手機裏存續時間最久的遊戲App,就連生活裏說話聊天,都不自覺有了王者梗。

這讓我意識到,王者有時候像一臺雷達。

用遊戲梗對話,降低溝通的成本,讓我和表弟迅速確定了對方的同類身份。

站在真·國民手遊的肩膀上,遇上腦子卡殼找不到形容詞的時候,說一句王者梗大家就都懂了。

比如我表弟,因爲班級活動總是勇於承擔帶水帶飯的責任,及時把大家血條拉滿,就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爲"土木蔡文姬""南校第一奶媽"。

這種圈裏人懂自懂的快樂,懂自懂。

此前,這個遊戲在我心中的形象,一是娛樂,二是社恐救星。

逢年過節聚會,迅速打破尷尬的工具,從十年前的桌遊變成了"開一局"。

然而跟表弟深入交流之後我發現,終究是我這個青銅小看了王者。

對錶弟來說,它有很多種用法。

比如說疫情期間,他們宿舍互相打氣,每天都要在羣裏發一遍"抗疫CP"--

跟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把它當遊戲打;等回了家上牀睡覺,它就成了晚安讀物。

不愛看小說的他偏偏對英雄小傳情有獨鍾,睡前總愛來一篇。

蔡文姬爲什麼崇拜曹操、上官婉兒的武器爲什麼是支毛筆這種幕後故事,講起來頭頭是道。

表弟供圖:"就很引人入勝啊!"

表弟還讓我看了一段他們班團建視頻,現在年輕人想搞點事情,又嫌棄傳統活動沒創意的時候,就會打開王者--

然後舉辦學英雄走路大賽。

效果大概是這樣的:

來源見水印

沒想到玩個遊戲,連活動策劃的任務都有了着落。

不得不承認,現在的玩家,人人都有100種打開王者的姿勢。

好像有人的地方就有峽谷,當大家不只把它當做遊戲,還在生活裏用它玩梗、消解尷尬、聯絡感情,也把它當成看故事、玩遊戲、表達自己的渠道的時候。

官方也因此成爲玩家口中"被遊戲耽誤的畫手/作家/社交大師"。

有意思的是,官方還真的跟玩家調侃的形象越來越接近。

比如說玩家都覺得文字版的英雄故事意猶未盡,官方就真的開始拍微電影。

上次蔡文姬和瀾的短片刷上熱搜榜,身高八尺的土木蔡文姬(即我表弟)看得熱淚盈眶,強烈呼籲王者快點投身影視創作大業。

02

論搞創作的熱情,王者玩家就沒認輸過。

畫個表情包什麼的算青銅級入門,從背景世界觀到英雄皮膚,每個玩家都有一份主宰峽谷的野心。

搜索#王者榮耀同人#,超話閱讀量有5.9個億。

像#王者榮耀長安風物誌#這樣的官方自己發起的二次創作大賽,湧入話題的玩家也都數以億計。

其中又劃分出#王者榮耀同人文#、#王者榮耀同人圖#、#王者榮耀同人曲#等多個細分領域。

英雄小傳明明那麼好看卻又那麼短,我那不成器的理工科表弟還在嚶嚶嚶。

他的同好裏早有大神提筆上陣,出手就是十萬字愛恨情仇,開連載日更不斷。

還有人熱衷於給喜歡的英雄畫漂亮的皮膚,給心愛的峽谷故事配上好聽的歌曲。

當玩家們紛紛在王者IP裏尋找表達自己的渠道,遊戲就變成了一種新的文化載體,一種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遊戲官方和玩家的關係,有些是互不搭理,有些是相愛相殺。

能成爲一種文化的,大概都是"相輔相成"。

王者榮耀的官創和玩創就是這樣一種關係。

官方會在英雄臺詞、特效裏設計很多小心思,比如說嫦娥有"夜晚的太陽,保護屬於他的人",而後羿的自我介紹就是:"我,最後的太陽。"

而豬八戒在峽谷裏遇到嫦娥的時候,頭頂上還會冒出幾顆小心心。

暗戳戳搞事情,其實給玩家預留了充沛的創作空間。

玩家剪輯的后羿&嫦娥CP臺詞小電影。

1000個讀者有1000個哈姆雷特。

1000個玩家,就能演繹出1001個不同的峽谷故事。

在玩家蓬勃的創作欲面前,王者官方並不吝嗇提供舞臺。

前段時間的嫦娥皮膚設計大賽,流量將近4億,最後決賽時,玩家們在3天裏投出了九千多萬票。

最後的獲獎作品《拒霜思》,將由官方和作者共同打磨,成爲遊戲裏的正式皮膚。歷時兩個月,剛落下帷幕的"長安風物誌共創大賽",同時向玩家開啓了三條不同的賽道。

LOFTER上有"白波青嶂",根據上元三夜的長安城創作插畫、漫畫;

B站上是"飛袂驚鴻",邀請玩家翻跳公孫離的驚鴻舞;

半次元上開啓的則是設計大賽,"雲槎千繡",讓玩家親手設計長安河畔的祈福花船。

這次的風物誌共創,細分了不同的領域和主題,讓各有所長的玩家,在自己最擅長的賽道上奔跑。

除了獎金、遊戲道具和周邊等實體獎勵,來自玩家的共創作品還被裝訂成冊,編制爲《王者榮耀·三分之地風物誌繪本》,由官方和所有參與共創的玩家永久珍藏。

在王者峽谷裏,玩家的熱情和創作,會被看見,會有迴響。

對玩家來說這意味着,王者不是官方"獨創"和"獨有"的,它真正屬於每一位玩家,每一個共創者。

03

遊戲是官方和玩家共同的藝術,而非你輸出、我接受的單箭頭關係。

作爲一個日活過億的國民遊戲,王者的觸角必須足夠多,內容必須足夠豐富。

然而單靠一個團隊的視角和靈感,就算再廣闊也始終會有邊界。真正能夠跨越邊界的,是玩家自己。

他們想要的遊戲體驗,他們渴望的王者故事,最瞭解的是他們自己。

所以,王者榮耀一直在鼓勵玩家自主的創作,給他們展示才華的舞臺,反過來,也從玩家身上汲取新的、更精確的靈感。

王者榮耀拜年紀活動

今年的騰訊遊戲年度發佈會上,王者榮耀正式公佈了"IP共創計劃"。

一方面,持續完善"風物誌"的同人創作生態,連接用戶興趣圈層。

另一方面,邀請更多玩家加入"共創策劃基地",參與到遊戲內的資產共創。

跟從前相比,IP共創計劃不再是單一的某個活動、某個節點,不再只有一種或幾種參與方式。

對王者IP的創作,玩家擁有了更廣的參與權限。

以今年的風物誌共創大賽爲例。

長安賽年的主題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做了與遊戲設定契合的改編,而風物誌共創也以此爲基礎,長安城裏上元三夜爲背景展開。

繪畫、舞蹈和設計的主題,都以輝煌爛漫的長安風物爲底色。

玩家基於王者IP世界觀進行創作,看着自己的作品轉化爲其中一部分,收穫榮耀與成就,也收穫繼續創作的動力。

而這個親手搭建王者IP的過程,也是他們主動去關注和了解傳統文化的過程。

風物誌共創大賽的部分作品。via.@王者榮耀

IP共創計劃爲玩家提供的創作空間,也比之前更爲廣闊。

開放的領域,從同人、動畫,到劇本殺、音樂劇、廣播劇,再到美食、漢服……

年輕人不同的興趣領域中,總能找到王者IP的入口。

這對個體的玩家來說,參與創作的途徑選擇多了,門檻低了。他們可以有針對性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實現才華與價值。

讓玩家和官方的靈感在同一個舞臺上交匯、融合,衍生出更多的可能,互相構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很難再說王者榮耀只是一款遊戲。它不僅和我們的日常生活關係密切,也與許多玩家的創作夢想息息相關。

除了最基礎的娛樂功能,王者榮耀還正在成爲一座橋樑,無數年輕人通過它彼此連接,也與更大的世界連接。

與此同時,王者榮耀也在幫助更多領域和行業獲得年輕人的關注。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爲楊玉環設計的【飛天】皮膚,引導更多年輕人對燦爛的敦煌文化產生興趣;

此前5週年推出的李小龍皮膚,承載着特殊的時代情懷,備受用戶喜愛。

而前不久剛上線的李元芳【飛鳶探春】,則聚焦於世界風箏之都--濰坊的風箏藝術,向年輕人傳播非遺文化。

最新公佈的共創計劃中,王者榮耀攜手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白鶴梁博物館,把有1200年曆史的白鶴梁文化帶到峽谷中。

以"石魚出水、以兆豐年"的文化內核,推出今年第一款國民記憶皮膚。

王者一直在做這一道橋樑,讓傳統的文化與青春的玩家相連與融匯。

一個IP、一種文化的長遠而豐盛的生命力,一定是共同創作的結果。

而這正是王者榮耀IP共創計劃努力的方向。

感謝你讀到這裏,記得把Vista看天下"設爲星標",多多點贊、在看、轉發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

我想帶你去看對面水晶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