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華爲手機靠着1.53億臺的銷量和20.4%的市場佔有率,穩坐中國手機市場老大的位置。

當大家都在慶祝這個里程碑時刻時,2018年初,華爲消費者業務軟件部門的負責人王成錄卻向任正非傳遞了一個危險的信號:華爲並不具備與巨大的手機業務規模相匹配的“根基”,華爲需要自己的操作系統。

任正非隨即拍板決定,一直在籌謀的“操作系統項目”從軟件部內部項目,升格爲公司項目。

兩年之後的2019年8月9日,餘承東迎來50歲生日,這距離美國首次制裁華爲已經過去4個月。當天,華爲在開發者大會上揭開了鴻蒙系統的面紗。餘承東生日蛋糕的照片和鴻蒙的名字,傳遍了社交網站。

鴻蒙在華爲的高光時刻誕生,在華爲陷入危機時走到臺前。

但不管是早期的“活在PPT裏的系統”,還是之後的“安卓套殼”,公衆對鴻蒙有期待,也有質疑。

隨着近期鴻蒙系統逐漸推送至普通用戶的手機中,關於鴻蒙的爭論愈加激烈。

在華爲手機業務全球收縮的背景下,鴻蒙即將在蹣跚學步時期,迎來一次巨大危機。

01、鴻蒙是什麼?

秦統一了六國,開始給此前四分五裂的天下制定統一的標準,書同文,車同軌。

鴻蒙則想統一所有家電的系統語言。

用鴻蒙生態業務負責人楊海松的話說,使用“鴻蒙化”家電的一大好處,就是手機無需下載任何APP,有NFC功能,即可跨設備操控。

按照華爲的預想,鴻蒙是物聯網時代針對所有終端設備開發的操作系統,安卓和iOS則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物。

以前,電腦、冰箱、空調和手機無法直接“溝通”,設備之間要實現交互,需要技術人員開發一個聯網配對的協議。

若要便捷地實現“萬物互聯”,最好是這些家電都說同一種語言。

鴻蒙的誕生,就是來滿足這個需求的。這個定位於物聯網的操作系統,可以從系統層面去解決各個設備的互聯互通。

從技術方向上看,鴻蒙和蘋果更像。因爲鴻蒙和蘋果都是使用“微內核架構”,安卓使用的則是宏內核架構。

2020年蘋果在開發者發佈會上定義iOS方向時,與鴻蒙思路基本相同,也是多設備在底層的融合互聯。

這讓華爲消費者業務軟件部門負責人王成錄感到些許欣慰——鴻蒙正在走的方向有了更多人走,鴻蒙就更可能成功。

但區別在於,鴻蒙開放,蘋果封閉。鴻蒙會和第三方家電廠商合作,集合更多人的力量來推進這件事。

鴻蒙在2016年開始醞釀,到2019年加速誕生。從設計思路就可以看出來,本不是專門爲手機準備的系統。但黑天鵝接踵而至後,備胎轉正,臨危受命。

無論是期待還是質疑,鴻蒙系統確實已經從PPT裏走出來。

02、鴻蒙可能成功嗎?

物聯網也需要專門的系統、生態、甚至應用。

谷歌、微軟、蘋果、小米、阿里都在瞄準這個新賽道,只是切入方式和節奏不同。

谷歌在2020年末正式開放源代碼的Fuchsia操作系統,也是基於微內核研發而成,目標是能夠運行於包括手機、PC、物聯網設備等所有平臺,其與鴻蒙最爲類似。

但谷歌已有安卓,存在左右手互搏的複雜利益衝突,很難有華爲盡全力投入物聯網的決心。

Wit Display分析師林芝認爲:這對別人來說是“業餘”,對華爲來說是“出路”,決心和投入資源不一樣。

但這裏存在一個問題,即鴻蒙所宣揚的“萬物互聯”也好,“多屏協同”也好,從應用層面其實也可以實現,不一定需要通過系統。比如用帶有NFC功能且裝有美的自家應用App的手機,或者用裝有小米自家應用App的手機,也可以通過觸碰家電,讓手機跳出可操作的界面。

這與鴻蒙系統有什麼區別?

鴻蒙生態負責人楊海松表示:搭載鴻蒙的手機拉起的“卡片”(界面),是原子級的,從端側打通,也就是操作系統的原生功能。而安卓手機連接設備,是在應用層面,通過兼容模式實現。

從效果來看,通過操作系統層面接入,相當於在“主幹道”通行,能保證服務的觸達率和及時有效性;通過應用層面接入,雖然也可以達到同樣目的,但相當於從其他路徑繞行,觸達率和效率會減弱。

如果從具體某一次的連接來看,兩種方式區別或許並不明顯。

但當一個生態想要做規模化複製的時候,區別就會顯現。

比如,一家帶屏幕的抽油煙機公司想要和一個攝像頭公司打通,讓用戶在做飯的同時,可以觀察嬰兒在臥室裏的狀態。但就這一個功能,兩個廠家協調了一年還是沒有做出來,因爲涉及到兩個產品之間的兩個應用和兩個操作系統,溝通成本很高。如果都用了鴻蒙系統,那將會輕易實現。

當然,這只是一個功能,如果兩個廠家在多個功能上尋求合作,或者其中一個廠家更換了操作系統版本,那麼規模複製成本還會以更大的幅度提高。

除此之外,操作系統纔會有整個硬件的實時狀態和數據,而應用是沒有的,需要去操作系統上讀取數據。帶來的結果就是,不同應用讀取到的數據不同。

隱私方面,因爲應用App的服務器都在雲上,所以應用需要去雲端繞一圈以讀取數據,數據自然就需要上雲。但操作系統是基於端側打通,不需要上雲的過程,對於隱私安全的保護是不一樣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鴻蒙本身的獨特性不在於手機單獨使用的時候,需要物聯網真正普及,廠家開始大範圍生產、消費者大範圍使用的時候,才能得到體現。

如果說鴻蒙本身的價值,是其存在的意義,那麼華爲遍佈全球的終端設備,就是鴻蒙早期發展的重要載體。

楊海松表示,一個操作系統的基本生存底線是16%的市場份額,以此推算,華爲今年需要達到3億的終端搭載量,其中2億爲華爲手機和包括智能手錶、平板電腦、智慧屏等華爲自有的終端設備,另有1億是生態合作伙伴生產的產品。

在美國的制裁下,華爲手機在近期的市場調研中全球出貨量大幅下滑,2020年第四季度只有3230萬部,已經跌出前五,但華爲在全球的累計用戶和在國內的出貨量依然可觀。

2020年年報顯示,華爲在全球的終端連接數已經超過10億,手機存量用戶突破7.3億。餘承東在2021年2月的新品發佈會上也曾表示,華爲HMS(華爲移動終端雲服務)的月活用戶超過5.8億。

所以,華爲在推廣鴻蒙時有存量的底氣,同時,也有增量的危機。

03、鴻蒙的軟肋

長期來看,鴻蒙的自研內核需要獲得更多硬件廠商的支持,應用生態也需要衆多開發者一起搭建。

而這些都不是華爲憑一己之力能夠實現的。

首先是硬件支持的問題。

操作系統是上連應用、下連硬件的中間平臺,在“下連硬件”的過程中,需要包括芯片、處理器、指紋模塊在內的衆多硬件,提供一個特定的驅動程序。

比如搭載鴻蒙的手機想用三星的屏幕,就需要三星針對鴻蒙系統內核寫一套能夠驅動屏幕的程序,其他硬件廠商也是同理。

而鴻蒙共有三個內核,分別爲Linux內核、鴻蒙微內核以及LiteOS內核。

其中Linux內核主管手機的運行任務,也是現有的安卓系統使用的內核。另外的鴻蒙微內核和LiteOS則屬於華爲自研,針對的是包括家電、汽車在內的運行任務。

由於安卓操作系統早已廣泛使用,包括高通、三星在內的各大手機硬件廠商,早已在各自生產的手機硬件產品中,針對安卓系統的Linux內核,做好了驅動,也通過不斷迭代完善了體驗。

但華爲自研的鴻蒙微內核和LiteOS還處於發展早期,在向各大手機硬件廠商爭取更多技術支持的時候,難免遇到阻力,因此暫時需要使用Linux內核。

其次是生態搭建的問題。

三個內核的系統結構,可以幫助鴻蒙在過渡期解決應用兼容問題,同時保留了萬物互聯的優勢特性。很多人用上鴻蒙之後,一時半會感覺不出和其他系統有太大的差異,這是因爲,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交互本身已經成熟,鴻蒙不需要處處搞新功能,更多的差異,在前述的底層架構和萬物互聯場景上。

問題在於,操作系統的框架搭建好之後,能否基於萬物互聯的場景,形成一套新的、豐富的應用App生態?這將是鴻蒙能否具有持續生命力的一個決定因素。

真正讓安卓成功的,是基於其系統的豐富應用生態,以及對此產生依賴的龐大用戶。其中視頻軟件YouTube、瀏覽器Chrome、谷歌地圖、谷歌翻譯等帶有谷歌商標的GMS(Google Mobile Service),是需要谷歌授權才能搭載的。

對於現階段的鴻蒙來說,“殺手級應用”顯然還未誕生。

鴻蒙生態業務負責人楊海松表示,現階段鴻蒙的殺手級應用不是一個清晰的、具體的某幾個的載體,殺手級應用是用最合適的方式在最合適的時候推給你最合適的體驗和服務。

這兩個問題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解決。在那之前,應用App層面和硬件廠商對內核的支持層面,都離不開安卓生態、離不開那顆Linux內核。

但以此判斷鴻蒙是“安卓套殼”,也是不公平的。重要的是,一定的時間之後,鴻蒙能否打開自己的局面。

04、連鎖反應

長期問題可以慢慢解決,但芯片問題導致華爲手機業務的困境,纔是鴻蒙短期內更嚴峻的問題。

華爲現有的終端產品數量,是其推出鴻蒙的一大優勢。但華爲手機未來的出貨量,也直接關係到鴻蒙能否持續擁有核心載體。

2021年一季度,華爲手機在全球範圍內的出貨量首次跌出前五,在國內也從第一掉到第三。

王成錄之前在公開活動表示,2021年要在2億臺華爲手機上搭載鴻蒙,但在現實的銷售情況面前,華爲方面的預期已向下調整。

雖然鴻蒙是基於“萬物互聯”打造的操作系統,但一段時間內,物聯網還是需要以手機終端設備作爲核心。

至於華爲與其他品牌廠商的合作的泛Iot產品,一定程度上也是基於華爲手機在市場上的保有量。

沒有手機單純推系統,相當於沒有了大腦。

以美的爲例,鴻蒙系統目前只是其智能家居產品的入口之一,而非唯一。

美的還會與小米、OPPO等其他手機廠商合作,開放基於應用層面的入口。而美的自有的應用App“美的美居”,依然是官方宣傳的功能更豐富、體驗更好的使用入口。

據市界瞭解,基於目前華爲各類終端設備的保有量,以及市場對鴻蒙系統抱有較大的期待,美的爲了搭載鴻蒙系統,專門在生產線上加設工位、投入自動化設備,甚至降低產線流速。

但從美的方面考量,目前的各種投入還是基於對鴻蒙系統未來發展比較積極的預判,進行的一個提前佈局,畢竟家電產品的換機週期比手機要長,對於物聯網的佈局也要更早開始。

但若華爲手機保不住接下來的銷量,鴻蒙系統的核心載體就會急劇減少,和其他品牌廠商合作的談判籌碼也將受到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即將在6月大規模升級的鴻蒙,成爲華爲手機留住用戶的一種方式。

華爲鴻蒙負責人王成錄的期待是,“如果老用戶升級到鴻蒙系統後體驗非常好,他可能會留下來。只要這兩年時間搶下來,我們的硬件可能就回來了。”

換句話說,如果鴻蒙初期上線的體驗不夠理想,也可能加速現有華爲手機用戶的流失。某種程度上,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裏,華爲的手機業務和鴻蒙操作系統,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綁定關係。

眼下,手機芯片問題迫在眉睫,卻也是華爲爭取硬件廠商支持兼容鴻蒙系統的一個良好契機。

根據現有消息,高通可能會成爲華爲手機接下來的芯片供應商,那麼支持鴻蒙自研內核,可能也會成爲談判的籌碼之一。

此外,其他手機廠商短期內雖然不太可能搭載鴻蒙系統,但如果願意配合,將鴻蒙這一套框架集成到他們的手機中,或者在華爲的HMS安裝包中集成相關協議的情況下,不設置使用障礙,那麼用戶也可以在非華爲的手機上實現和鴻蒙家電交互的效果。

但不管是哪種解決方案,各家都有數不盡的利益權衡。

華爲鴻蒙生態負責人楊海松表示,這一兩年如果鴻蒙沒有起色,那麼下一個十年的歷史機遇,可能還是在別人手裏。

PC時代稱王的操作系統是微軟,移動互聯網時代安卓和蘋果二分天下,物聯網時代誰是最終贏家,還未可知。

但無論鴻蒙能否最終實現一統物聯網系統的構想。在國產操作系統幾近空白的情況下,鴻蒙的誕生和可用,本身已是抵禦危機的一個里程碑。

(作者丨林夏淅,編輯丨李曙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