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产党人?他就是没有自己,他是考虑别人的人,考虑国家、考虑民族,特别是考虑弱者。”

————龙平平 电视剧《觉醒年代》编剧

党史专家

5月12日,中心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中国文艺报道》主持人宫岩对话电视剧《觉醒年代》编剧、党史专家龙平平,现场揭秘《觉醒年代》创作背后的故事。

《中国文艺报道》

《觉醒年代》·源起

说起为什么会有《觉醒年代》这部作品的时候,龙平平很感触,讲起了多年前在大学任教时的一段过往。他说,那时提问学生们知道不知道蔡和森、赵世炎、邓中夏、陈延年、陈乔年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他觉得作为一名党史工作者,作为一名老师,这是失职,自己有责任让大家记住这段历史。恰是由于这样的设法,才有了后来的《觉醒年代》。

电视剧《觉醒年代》

《觉醒年代》·创作

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

电视剧《觉醒年代》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内容创作上必需慎之又慎,要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关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分寸,龙平平很有经验。

他讲到,实在剧中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过程,在党史记载中只有简短的一句话“1920年春节前,李大钊送陈独秀从天津乘船去上海,在路上,相约建党”。龙平平说,为了解这其中可能泛起的细节,他翻阅了许多资料,发现那一年北方大旱,灾民遍地,海河大堤上饿殍千里,难民成群。他意识到,或许这就是枢纽,当李大钊和陈独秀经由海河,看到这样的场景,必定会坚定两人建党决心。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了这些难民,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地活着,能够有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快乐,因此就有了两个人第一次面对成千上万的难民来宣誓。

电视剧《觉醒年代》编剧、党史专家龙平平

龙平平说:“我是老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是什么人,我想我是有心得的,共产党员是有特质的人,我们常说叫特殊材料做成的,什么叫特殊材料做成的?他就是没有自己,他是考虑别人的人,考虑国家、考虑民族,特别是考虑弱者。”

宫岩提到,剧中每个人物都有非常光鲜的性格特征,好比李大钊先生,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假如没有剧中许多生活化场景的泛起,观众可能对李大钊先生这个人的理解不会那么深刻。

电视剧《觉醒年代》

龙平平解释道,为了更加贴近伟人们的真实形象,塑造出生动全面立体的人物角色,他们翻阅大量资料,四处托人打听,大到行为、小到称呼。就好比剧中李大钊与妻子赵纫兰之间“姐与憨坨”的称呼,就是他们费尽周折联系到了李大钊的后人才了解到的。再好比,李大钊先生典当衣服助人为乐的情节,也是基于他将绝大部分的工资都拿去匡助别人的真实情况来设计的。

“《觉醒年代》有续集吗?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

这是《觉醒年代》中泛起的弹幕。当提起这个话题时,龙平平激动不已,他说:“我听到这个话的时候,我真的流泪了。年轻人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

龙平平说:“我是研究党史的,不是专业的剧作家,我觉得文艺的气力太大了,我没想到通过一部电视剧让数以亿计的人知道了陈延年、陈乔年等等义士,知道了这些100年前的青年们,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是值得今天的青年人去崇拜、去学习、去做榜样的。我感到太欣慰了。”

来源:央视综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