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洪偉還記得兩三年前去團山社區走訪的情景:在這個6000多人的新社區裏,居民樓都是統一風格的建築,草坪綠樹環繞。

但一走進居民家裏,則是另一番景象:屋子裏亂糟糟的,一進門,鞋子被扔得滿地都是,原本嶄新的白牆畫成了“花臉”。室內的凌亂,跟整潔乾淨的社區形成鮮明對比。

這裏是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的團山社區,也是貴州近千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之一。近幾年來,全國960餘萬名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貴州有190餘萬人從山村搬到縣城、城鎮,由村民變爲市民,搬遷規模居全國之首。

適應新生活無疑是這些“新市民”進城路上的重要一課。去年,團中央在全國選定30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投入450萬元進行工作試點服務,其中7個社區位於貴州。松桃縣團山社區發生的改變,可以視爲縮影。

志願者“對症下藥”從頭教起

龍洪偉是團松桃縣委書記,他注意到,剛搬到新家時,很多居民還保持着在村裏的生活習慣。有人直接把垃圾從樓上丟下來,樓下鄰居意見很大;或是還像在村裏一樣,孩子在家裏大吵大鬧,吵得隔壁鄰居不得安生。

跟很多易扶點的居民一樣,剛從村裏搬出來的老人不會用抽水馬桶、找不到自家房子、不認識紅綠燈……城裏人習以爲常的便利設施,對於很多一輩子未曾走出大山的老人來說,無異於一道道障礙。到了冬天,人們按照往常的習慣,在小區裏點起火堆烤火、圍着聊天,還有的居民在家裏生火取暖,絲毫沒意識到其中的危險。在很多人心目中,用電取暖太費錢了,還是燒木柴省錢。

志願者得一件一件從頭教起:上門教老人使用馬桶;老人迷路了,拍下老人照片發在微信羣裏請樓棟長“認領”。

小區裏的夜校是幫助人們轉變思想的重要陣地。志願者平時在社區裏發現了問題,總會“對症下藥”,及時在夜校開課。比如志願者麻溪芝看到有人把花盆放在陽臺邊上,她擔心會發生高空墜物的危險,專門開課提醒大家。

志願者冉小軍聽說社區有幾個居民被騙了十多萬元,立刻開了防電信詐騙的培訓,又請警察來社區講課。志願者在每個樓棟都張貼了防詐騙的海報,還挨家挨戶走訪。

但冉小軍沒想到,社區裏教的防詐騙知識,被用到了自己身上。

這名西部計劃志願者去年剛調到團山社區工作,按照慣例要走訪居民。但門後常常有一雙警惕的眼睛打量着他:“你是誰?”冉小軍解釋說自己是社區團委的工作人員,對方依然警惕:“我怎麼沒見過你?”他常常得給社區打電話確認後,對方纔放心地讓他進門。

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這些年輕人和社區居民熟悉起來。冉小軍走在社區裏,時常聽到居民喊他:“冉老師,喫飯了沒得?”

雖然家家戶戶都有電熱水器,但人們還是不習慣洗澡。在“四點半課堂”上,孩子們身上常常散發着汗臭味,衣服也髒兮兮的。“四點半課堂”的志願者老師給孩子們佈置過一個特殊的作業:回家後洗個澡。

爲了幫助“新市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團組織就像“班主任”一樣,還負責居民家裏的衛生評比、檢查,如今大家家裏整潔多了。

整合社會力量服務社區

過去在社區裏開展活動,龍洪偉最頭疼的是經費問題。辦一場活動要花幾千元,每次辦活動之前要到處籌錢。去年5月,在團貴州省委的爭取下,貴州有7個社區成爲“共青團參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治理工作示範性項目”,每個社區可以得到團中央15萬元的經費支持。

有了經費,社區裏的活動也更爲頻繁。以前平均一個月辦一次公益活動,如今除了夜校和“四點半課堂”之外,每週還有一次活動。“四點半課堂”還添置了孩子們嚮往已久的畫筆,給孩子們帶來不少歡樂。

銅仁正能量志願者協會松桃分會(以下簡稱“正能量協會”)是松桃縣一個活躍的志願者組織,過去常舉辦各種公益活動,送暖冬包、救災、探望養老院的孤寡老人,常常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在這個示範性項目中,正能量協會作爲經驗豐富的社會組織承接了任務。

60多歲的楊明貴是這家協會的祕書長,他平時住在團山社區,每週回一次家拿換洗衣服。維修小家電、調解居民糾紛都是這個退休老民警擅長的任務。

正能量協會的會員來自各行各業,在團山社區舉辦志願活動時,正好可以發揮各自的優勢。楊明貴說,有位會員是松桃縣醫院的主任醫師,他提出舉辦義診活動的想法後,縣醫院的領導很支持,組織了30多名醫生來爲社區居民體檢。

在社區的“四點半課堂”裏,大學生志願者爲孩子們輔導作業,孩子們學習之餘可以上興趣班,練習書法、上手工課、學習苗漢雙語。

到寒暑假,團山社區的返鄉大學生就成了服務社區的一支重要力量,龍洪偉一直有個理念:“我們是來做服務的,但不能全都自己做,社區治理,還是要交給社區自己。”

服務中收穫成長

在陪伴這些“新市民”的過程中,志願者們也有收穫。

麻溪芝的家就在團山社區,她平時主要負責“四點半課堂”的活動。在社區工作這一年,她和孩子們相處融洽,孩子們遠遠見到她就大聲喊:“麻老師!”

小孩子信任麻溪芝,心情不好的時候找她嘀咕:學校哪個老師太兇啦、自己和妹妹吵架啦……嘰嘰咕咕說個不停。去年教師節,麻溪芝收到了一張小小的卡片,上面貼着孩子們用紙折的玫瑰花,還寫着“麻老師,教師節快樂”。

在團山社區裏工作這一年,冉小軍感覺自己成熟了很多。今年7月他就要離開西部計劃志願者崗位,這段時間他聽的最多的話就是:“冉老師,你要走了,我們捨不得你啊!”

麻溪芝決定續約一年,西部計劃志願者的服務期最長3年。她知道,自己至多還能以志願者的身份在這裏工作一年多。等她離開後,又會有新一撥兒年輕人走進這裏,繼續推動社區裏的改變,也收穫各自的成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雅娟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