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纔在成千上萬只股票裏,挑選到一隻能漲十倍的股票?
今天易簡財經繼續連載,著名投資人金鑫的專欄—— 折解十年10倍科技股。這次拆解的公司爲 標普環球

公司歷史

當提到標準普爾這四個字,你首先會想到什麼?

每天可以在新聞上看到的標準普爾500指數、標準普爾信用評級。在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開始前一個月上市的公司,是美國市場上爲數不多的百年老店之一。而當時上市時公司的名字叫做McGraw-Hill,美國最大的出版傳媒集團,可以稱得上是美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


你一定會好奇,一家出版傳媒集團,是如何一步步完成蛻變,成爲全球最大的評級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的呢?

1860年,Henry Varnum Poor爲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當年的高科技行業,鐵路與運河的業務,創辦了Poor,定期發表美國關於鐵路與運河工業的相關資訊,並在1916年發佈了全美最早的評級報告。

1896年,記者Charles Dow創立了道瓊斯工業指數,這也是美國最早幫助投資者瞭解市場整體走勢的公司之一。

1909年,油氣行業作爲當年最爲熱門的行業,Warren Cumming Platt,一個年輕的行業記者開始創業,每月報道全美油氣行業的新聞,1923年Platts公司向市場提供油氣行業的數據與分析服務。公司在1953年被McGraw-Hill收購,進入上市公司業務體系的一部分,保存至今。

1941年,標準數據公司爲出版商Poor注入了技術的基因,兩家公司合併形成了標準與普爾公司(Standard & Poor’s)合併後的公司在1957年推出了目前全球最受關注的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這也是全球第一家通過計算機算法計算出的股票指數。

1966年, McGraw-Hill將標準普爾公司收購。到了2010年,公司已經成爲了年收入超過60億美元,利潤超過16億美元的產業集團,主營業務涵蓋出版,資訊服務,數據服務,信用評級。

然而在過去的2010到2020年9月的10年多時間裏,公司營業收入基本保持不變,2019年營業收入接近67億美元,但營業利潤翻倍,超過32億美元。而讓人驚歎的是,在不計算股息收益公司的情況下,公司爲股東創造了近10倍的回報。而同期的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回報率還不到2倍。是不是有點買標普指數不如買標普公司的感覺?一個如此大型的公司,又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標準普爾全球公司 VS 標準普爾500指數 2010年1月-2020年9月

觀察與思考

1. 讓更有希望的乾兒子來當家

在洞察到科技將對於出版、金融服務、數據等行業深刻變化後,2011年,當時公司的董事長Harold McGraw爲提升長期股東價值,提出了一個非常有遠見的戰略計劃。公司將業務收入佔比超過50%的出版與傳媒業務逐步剝離,未來將專注於以評級爲基礎、金融、產業數據分析、指數服務爲核心綜合金融科技集團。而

公司在經過幾年的時間逐步將傳媒業務剝離完後,在2016年,將用了近百年的名字McGraw改成了標普全球公司,S&P Global Inc。自此,公司通過收購進來的業務完全取代了公司創立之初的業務,成爲了公司在21世紀的新增長引擎。這樣一個大型企業,又是如何做好二次創業的呢?首先讓我們瞭解一下近10年公司收入與利潤結構的變化。

2. 業務結構變化決定公司未來潛力

評級業務在過去十年都是公司非常重要的業務,而且該業務版塊在收入佔比上,特別是利潤佔比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過去十年,業務收入增長83%,利潤增長超過130%;雖然在2019年該板塊的業務在名稱上發生了一些變化,2010年公司將評級業務稱謂S&P,2019年改爲Ratings,但業務的經營範圍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改變。

同時,在2010年,佔公司收入近40%,運營利潤超20%的教育出版業(McGraw-Hill Education)已經被剝離出了上市公司之外,而這一決定讓公司的運營利潤率水平從2010年的23%,逐步提升到了2019財年的48%。

更重要的是,儘管出版傳媒的業務利潤率也還不錯,但顯然數據業務有着更加光明的前景。很顯然,公司在當年這麼做是需要相當大的勇氣的,但回頭來看,卻又是非常明智的舉動。對於過去幾年間,大量曾經輝煌但最終破產倒閉的傳統媒體公司來說,未雨綢繆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2010年公司收入運營利潤結構

公司在2019年的市場資訊服務(Market Intelligence) 、指數服務(Indices)主要來自於原來McGraw-Hill Financial的業務,而Platts的業務是McGraw-Hill Information & Media在剝離媒體業務後,剩下來專注於能源與大宗商品的數據分析的業務。

2019年公司收入運營利潤結構

公司現有業務結構

在公司前所未有的聚焦以數據業務爲主的金融科技服務領域,市場給予了公司非常高的期待,我們來更加詳細的來拆解一下現在公司的四大業務。

1. Ratings 信用評級業務

對於公司現在的四大業務來看,信用評級業務是公司最爲重要與穩定的基本盤,信用評級業務的好處就在於不論是股票,債券,還是各種衍生品,只要有發行的證券就有被評級的需求,而只要證券不消失,這樣的收入就可以一直持續下去,不同於傳統銀行的存貸業務,評級業務並不會隨着證券的價格波動,債券的違約而受到嚴重的影響。


2.Market Intelligence:市場資訊數據業務

市場數據資訊業務,是在傳統媒體上,結合科技的投入衍生的數據服務產品,這一塊公司的核心產品就是Capital IQ爲主的綜合性金融數據平臺;而Capital IQ也是公司2004年時花2億美元收購的一家數據公司,而目前這家公司的產品是市場上爲數不多可以與彭博金融終端,Factset數據終端相互競爭的綜合性金融數據平臺。

另一方面,在美國,加拿大資本市場上發行的股票,國債,地方債,ETF,公募基金等證券都有會有一個CUSIP的代碼,例如,標普全球的CUSIP代碼是78409V AB0,這個代碼的生成與管理服務,也是由標普全球公司提供的。

3.Platts:標普能源行業數據分析業務

這塊業務延續了100多年,科技改變了報道的方式,也同時給了這個行業利用數據,更好的分析與決策機會。結合深入的行業積累,通過數據化的方式,生產出在垂直行業領域有着重要影響力的數據服務產品。相對於傳統能源服務公司來說,7億美元的年收入也許不算多,但超過4億美元的運營利潤,超過50%的運營利潤率,讓即使是能源行業的油服巨頭都感到汗顏。


4.Indices: 指數服務

指數服務比較簡單,以標準普爾500指數,道瓊斯指數爲旗艦產品,公司旗下有一系列的相關指數,所有其他基金管理公司需要發行的相關指數基金,都需要按照其規模向標準普爾全球公司支付相關的授權費;與此同時,公司還面向特定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指數編制服務。但傳統基於資產規模的授權業務收入佔到了指數服務收入的近70%。這一塊的收入真可謂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國內企業的借鑑

1. 思考公司存在的意義

一個公司存在與發展的意義不在於在即有產業做到第一,而在於持續性的創造股東回報,同時提升產業的效率創造社會價值。不糾結於過去的輝煌,敢於放手探索,讓更有前景的業務主導公司,讓更加專業的人來管理公司,這樣的公司纔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西方不少的傳統能源企業也開始着力於投資新能源產業,如果說50年後,像美孚,BP這樣的傳統能源公司主業切換到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業務領域,我想也並不奇怪。

2. 戰略要高,執行要精

傳媒行業的公司在業務轉型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矛盾在於很難有很好的執行力。評級業務,數據業務當然需要很強的資源與公信力,但一款好的數據產品的持續輸出,需要對行業需求有持續性的洞察,有很大的產品開發的投入。儘管標準普爾公司在評級與指數業務的成功得益於長期媒體出版業的影響力,但其產品可以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持續脫穎而出,公司一定有着很強的執行能力。

要知道,在美國現在被動投資的規模已經超過了主動投資,而ETF基金的數量甚至已經超過了上市公司的數量。如果公司的數據業務、指數業務依然按照媒體出版業的管理方式,是很難持續性的獲得成功。這也是當2013年,前公司CEO Harold McGraw退休後,公司新的CEO啓用的是金融行業中有着豐富經驗的前花期銀行的首席運營官Douglas L. Peterson而非傳統媒體的從業人員。


最近兩年,標普公司通過收購人工智能公司Kensho Technologies,以及IHS Markit,進一步完善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產品線以及市場的主導地位,讓科技的力量不斷增強公司持續的影響力,爲股東,爲社會持續創造更大的價值。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裏,,_Angel與我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