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不覺中,2021年已經過去許多了。

又有一些人一邊感嘆時光易逝,一邊又匆匆趕着忙碌

在前進的路上,希望能有一本書相伴左右

在嘈雜紛亂中給你一分優雅和安寧的力量

這次,又給你劇透哪十本好書呢?一起來看看吧!

1、

《棄貓——當我談起父親時》

作者:村上春樹

這是村上春樹2021年的重磅新作。

書中,70歲的村上春樹首次完整回憶起父親的種種過往,將自己與父親漫長的隔閡、決裂與和解轉換爲看得見的文字,字字坦誠,充滿溫度。

因爲父親是侵華日軍,所以村上春樹過去一直迴避這段歷史,但是在這本書中,村上選擇了直面。 這本書簡短有力,很快就可以讀完。 但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在這篇私人化的文字中,認識到村上春樹最想傳達給我們的思考: 在歷史長河中,我們都是寂寂無名的一份子,隨時都會被輕易吞沒。但每一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記憶,也正因爲隨時可以被替代,所以才更應該值得銘記。 如果你是村上春樹的粉絲,這本書自然不容錯過。對於沒有讀過村上作品的讀者來說,這本新書也可作爲你認識他的一扇門。

原文摘錄:

“歷史不是過去的東西。它存在於意識內部,或者潛意識的內部,流成有溫度、有生命的血液,不由分說地被搬運到下一代人那裏。從這個層面來看,我在這裏寫的是一個人的故事,同時也是構成我們生活的整個世界的、恢宏故事的一部分。”

2、

《暗夜與黎明》

作者:肯·福萊特

本書上市僅3個月,就登頂10國暢銷書榜,霸佔《紐約時報》暢銷書榜84天,併入選2020年美國亞馬遜年度圖書。 爲什麼這麼火? 因爲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通宵小說大師”肯·福萊特。 故事的背景,是中世紀轉折點的羅馬帝國和不列顛帝國時期——人類歷史上少有的黑暗時代,被稱爲“人類從文明退化到蠻荒的500年”。 彼時的英國,海盜肆虐橫行,君王貴族分庭抗禮,神職人員貪色縱慾,戰俘奴隸遍地哀嚎。 然而,就在這樣的至暗時代,一個造船匠、一個貴族女和一個修士,試圖反抗命運的安排,揭穿陰謀並改寫王國的命運。其中,權力與野心、文明與野蠻、善與惡、愛與恨,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它們在歷史的長河中,是那樣微弱,卻又那樣耀眼。不管你是肯·福萊特的忠實粉絲,還是從未讀過他作品的讀者,都會愛上這本書。

原文摘錄:

“她覺得今晚睡不着了,但當她的淚水像被過度開採的井水那樣完全乾涸時,她斷斷續續地打起瞌睡來。

巨大石牆裏的陰鬱和冰冷讓她領略了永恆。俗世上的問題只是暫時的,即使是最糟糕的問題——這座教堂似乎在傳遞這樣的信息。”

3、

《文城》

作者:餘華

時隔八年,餘華終於出新書了。 這一次,他帶來了一本叫做《文城》的長篇小說。

就如這本書的宣傳語所說:寫《活着》時的餘華,彷彿又回來了。 書裏的故事,發生在清末和民國初期,一個軍閥混戰、土匪橫行的時代。

在動亂之中,一位富貴人家的家主林祥福,爲了追回離開自己的妻子,抱着剛剛滿月的女兒,變賣家產,一路南下,一生都在尋找妻子的故鄉——那個根本不存在的“文城”。 在異鄉的後半生裏,他經歷了結拜友誼,重新發家,也眼見了土匪的惡行,親眼見證了一個時代。 書中的行文筆調既殘酷冷靜,又溫情脈脈,像一首時代的輓歌,也像一場個人的追憶。 讀完以後,你一定能夠明白,爲什麼說餘華仍舊是這個時代中國最好的作家之一。

原文摘錄:

“林祥福離開驛站乘坐羊皮筏子橫渡黃河的時候,夜色正在降臨。他一手抱緊懷中棉兜裏的女兒,一手抓住包袱,在波浪裏上下簸盪。公跪在前面、揮動木槳划水而行。浪頭打上來,淋溼了林樣福的衣服,林祥福的眼睛透過水珠,看到黃河兩岸無邊無際的土地正在沉入到黑夜之中,空曠的天空裏一輪彎月正在浮動,女兒嚶嚶的哭聲在浪濤聲裏時斷時續。”

4、

《北美客》

作者:劉羣

中美激烈競爭的緊張時刻,一本可以讓大家神經放鬆的“趣書”。

美國人的骨子裏到底流淌着怎樣的血液?

本書作者帶讀者一起橫貫北美大陸,跨度四年,行程9387公里,走訪了鮑勃·迪倫、喬治·華盛頓、喬布斯、瑪麗蓮·夢露、邁克爾·傑克遜、斯蒂芬·金、比爾·蓋茨等美國大咖生活過的地方,探尋他們人生遭遇的苦難、創傷和歡樂,與此同時,作者還生動有趣地記錄了沿途遇到的普通人和他們的故事,其中有學少林棍棒的亞利桑那“孫悟空”、像“司馬懿”一樣的哈佛老師、比上班還堅持不懈的流浪漢、看護野山的越戰老兵、年近八十還在經營旅館的車禍老太、晃着手銬走過來的警察、66號公路旁吵架的老太等等,帶讀者進入了一個未知的美國。本書堪稱一本美國國民的肖像報告,北美版的《文化苦旅》。

原文摘錄:

“1799年12月14日,身體“貌似”健康的喬治·華盛頓,在眼前這座山莊,僅僅21個小時,就從患病到死亡,一天都不到,美國曆史上最重要的人居然就這樣神速而離奇地死去了。

而且他死的時候,身上被放了40%的血,在21小時中,華盛頓到底染上了什麼疾病?他遭遇了什麼事情?是什麼直接導致了年僅67歲的偉人的突然死亡?——成爲醫學界長期爭議的疑團。

現在二百多年過去了,好奇心把我帶到這座舉世聞名的山莊。

遊客如織。”

5、

《異能研究者》

作者:斯蒂芬·金

這是繼《肖申克的救贖》之後,美國恐怖大師史蒂芬·金,又一部越獄題材的長篇力作。 這位被《時代》週刊譽爲“無可爭議的小說大師”,已經出版了40多部長篇小說,和200多篇短篇小說。 在本書中,史蒂芬·金延續了他謎雲重重的風格,只是越獄的主人公從成年人換成了孩子。 男主角盧克因爲擁有特異能力,被抓進了緬因州一處神祕的研究所裏。在這裏,還有無數和他一樣的孩子,都被用來做各種祕密的人體實驗。 不願認命的盧克,就這樣開始了一場艱難的越獄之旅。這本書比《肖申克的救贖》更燃,也更扣人心絃。

原文摘錄:

“西格斯比夫人只是瞪着盧克。蒂姆在盧克身旁跪下。他在褲裝女人的眼裏看到了痛苦、難以置信和憎恨。他不確定是哪一種情緒佔據了上風,但要他猜的話,他認爲是憎恨。憎恨永遠是最強烈的情緒,至少在短期內必定是如此。 盧克 盧克沒有理他。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受傷的老女人身上。“我必須聯繫他,西格斯比夫人。他扣押着我的朋友們。” “他們不是囚犯,他們是財產!” 溫迪來到他們身旁。“夫人,課堂上講林肯解放黑奴的時候你肯定逃學了。”

6、

《漆黑清晨》

作者:佈雷特·安德森

如果你是一個搖滾迷,你很有可能知道本書的作者,更有可能知道他所在的樂隊——“山羊皮”樂隊。在20世紀90年代席捲全球的英倫搖滾風潮中,“山羊皮”無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樂隊之一,他們以獨特的音樂風格和主唱佈雷特·安德森標誌性的外形和嗓音,爲無數的樂迷熟知和喜愛。《漆黑清晨》是“山羊皮”的靈魂人物安德森的首部回憶錄,在書中他完整追溯了自己的成長軌跡與音樂歷程。幼年時期,經歷英國式貧窮帶來的窘迫,掙扎在廉租房裏、喫着色拉醬和廉價肉、面對被生活重壓折磨的父母;成年後組建樂隊與追求夢想的艱難和漫長,無人問津的窘境也一度讓樂隊前途未卜。而在歷經一次次的挫敗、嘗試與磨合後,樂隊終於迎來轉機。這是一本關於失敗的書。它關於貧窮、家庭、友情以及陳舊的美妙青春,無可避免的,它也關於愛、關於失去。

原文摘錄:

“我覺得自己小時候並未特別意識到家裏很窮。我閉鎖在自私、狹隘的孩童世界裏,毫無真正的洞察力。我從沒想過,別的孩子無須爲他們的母親分擔拔鳥毛或剝兔皮的工作,大部分人家冬天夜晚也不會擠在一個火堆邊取暖。倒不是因爲在奧特霍爾上學的都是富家子弟一一那只是海沃茲希思的一間綜合學校一一而是我漸漸明白,我們家的生活就算稱不上特殊,也着實很邊緣。一種可憎的儀式將冷酷無情的事實灌進家裏。”

7、

《知曉我姓名》

作者:香奈兒·米勒

有些傷害,一直在發生。

去年,它是伊藤詩織手中的《黑箱》;今年,它是香奈兒·米勒筆下的《知曉我姓名》。作者是“斯坦福性侵案”的受害者,而犯罪嫌疑人則是一個看起來不可能犯錯的人——一名曾參加過奧運會預選賽的游泳新星。法庭展開不公審判,維護了加害者而非受害者。爲了做出反抗,作者化名爲埃米莉,將法庭陳述公之於衆。

案件影響因此擴大,加州政府罷免了當時的庭審法官,並改變了性侵立法。

在《知曉我姓名》中,她拋開化名,重新成爲香奈兒·米勒,記錄下了自己遭遇性侵後的全過程,從庭審經過到自己心路歷程的演變。

原文摘錄:

“那個夏天,我告訴自己最糟糕的日子已經過去,正常的生活可以重新開始了。但是現在什麼是正常呢?晚上我的噩夢加劇了。寬慰和歡欣是暫時的。我確信,如果我給布羅克帶來了痛苦,一定就會有人來折磨我,把比分扳平。”

8、

《我們爲什麼要睡覺》

作者:馬修·沃克

這個時代,失眠已經成爲一種流行病。

研究表明,每10個人裏就有至少3個人睡不好覺!

而睡眠質量很大程度上又決定了你的生活質量。

那麼如何提高睡眠質量呢?答案就在這本全世界暢銷百萬冊的睡眠科普書裏。

作爲一名傑出的神經科學家,沃克對生物的睡眠行爲充滿好奇,這促使他成了睡眠研究方面的專家。本書中,他總結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睡眠研究成果,以及前沿的科學突破,告訴我們睡眠的運行機制、睡眠不足的壞處、睡眠與做夢的有益功能,以及睡眠對專業人士個人能力提升的驚人影響。裏面有各種關於睡眠的答疑解惑,還有不少睡眠小訣竅!

比爾·蓋茨曾親口說,這本書讓他告別熬夜,開始好好睡覺。

原文摘錄:

“醒着時不要躺在牀上。如果你躺在牀上20分鐘後仍然很清醒,或者開始感到焦慮或擔心,那麼就起牀進行一些輕鬆的活動,直到感到睏倦。不能入睡的焦慮會使你更難入睡。”

9、

《高興死了》

作者:珍妮·羅森

這是一本關於抑鬱症患者的書,叫《高興死了》。

和所有關於抑鬱症的書不同——

這本書不是隔岸觀火,不是隔靴搔癢,不是理性枯燥地分析,這是一位真正的抑鬱症患者,她叫珍妮,這本書是寫她自己,記錄了她與孤獨、痛苦朝夕相處的故事。她瘋狂收集每一個快樂的瞬間,用它們回擊每一個糟糕的日子。如果你正處於人生低谷,你會對珍妮感同身受。

她用她真實的絕望、痛苦、無助、孤獨告訴你,我們的掙扎不會白費,我們會勝利,我們會活着。

原文摘錄:

“上個月,在維克托開車送我回家休息的路上,我告訴他:“有時候,我感覺如果沒有我,你的生活會變得更輕鬆。”他沉思了一會兒,然後對我說:“或許會變得輕鬆,但不會變得更好。”

10、

《我本不該成爲母親》

作者:阿什莉·奧德蘭

2020年關於女性的話題有很多: 《三十而已》爆火背後,是女性年齡的熱議;黃阿姨迷戀靳東背後,是中年家庭主婦的辛酸;《聽見她說》,更是道盡了當代女性的痛苦與掙扎; 這些話題,其實都是對女性身份與價值的重新探討。

而這本書,就直指社會“將女性價值捆綁在母親身份上”的固有觀念,並告訴我們:不是所有女孩都必須成爲母親。 故事的主人公佈萊斯,一直對成爲母親這件事深感恐懼。這份恐懼不但讓女兒的性格變得冷漠並充滿敵意,也間接造成了小兒子的死,甚至最終導致她和丈夫的婚姻破裂,整個家庭分崩離析。 然而,是什麼造成了布萊斯對“母親”角色的恐懼? 作者指向了布萊斯充斥着“虐待”的女系家族,並揭露了這樣的代際創傷背後,一個更普遍的社會現實: 無數女性在成爲母親的過程中,一步步脫胎換骨,成爲一個連自己都幾乎不認識的人。 何爲母職?母親生而偉大嗎?成爲母親意味着什麼? 這無疑是一部發人深省的女性啓示錄。

原文摘錄:

“沒有哪對情侶能想象出孩子出生後第一年彼此的關係變化,但必定會心懷共度這段時光的期望——作爲一個團隊,在必要時互相協作,攜手並進

我們這麼做了,也奏效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