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比賽遭遇極端天氣

多位參賽者遭遇失溫

21位運動員因此遇難

發生在5月22日的這次意外

令"失溫"這個詞走入大衆視野

什麼是失溫?

什麼狀況會導致失溫?

爲什麼跑步這麼熱的運動會失溫?

又該如何預防失溫?

昨日,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重症醫學科副主任董芳接受記者採訪,和大家說一說,這可怕的失溫到底是怎麼回事。

01

失溫,不需要很冷就能發生

什麼是失溫?

人體熱量流失大於熱量補給,從而造成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併產生一些寒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狀,甚至最終造成死亡的病症。

人體正常體溫是37℃,本身就是個熱源體,因此也會與外界進行熱傳遞作用:

起風時通過對流方式與外界進行熱傳遞;

游泳時身體的熱量通過傳導方式與水發生熱傳遞;

即便靜止不動身體同樣會通過輻射向外傳遞熱量。

根據這三種熱傳遞方式:溫度、溼度、風力,這三個因素是失溫最常見的直接原因。三要素當中只要有兩個因素出現狀況就有可能會出現問題。

"長跑時大量出汗,會帶走人體熱量,如果此時再遇到氣溫驟降,熱量迅速流失,就可能導致失溫。"董芳介紹。

通常來說,外界溫度越低,風力越大,環境溼度越高,越容易失溫。

5月23日凌晨,消防救援人員搜救失聯人員。新華社發

02

失溫,很容易被忽視

多少度會失溫?

當核心體溫,即人體胸腹腔內的溫度在35℃以下時,就會發生失溫。

當失溫達到一定程度時,人會變得行動遲緩。如果忽略掉身體報警信號,誤認爲只是"有點疲憊",覺得再堅持一下就沒事了,就有可能造成悲劇。

如何識別失溫?董芳介紹,失溫症狀按嚴重程度,從輕到重有以下症狀:

輕度失溫:核心體溫在35℃~37℃之間;身體會感到寒冷,渾身顫抖,但顫抖還處於可控範圍,手腳會感到僵硬和麻木;

中度失溫:核心體溫在33℃~35℃之間,心肺、肝腎等循環開始受影響;

重度失溫:核心體溫在30℃~33℃之間,出現活動困難、意識模糊,對冷的感覺變得遲鈍,感受不到體溫的下降,從而誘發更大的危險;

死亡階段:核心體溫低於30℃,人體心肺功能開始衰竭,呼吸微弱、渾身僵硬,直面生命威脅。

5月23日,直升機在事發區域搜救失聯人員。新華社發

03

失溫,在城市裏也可能發生

失溫多半發生在參加登山、野營等戶外極限運動時,但在城市裏也有可能發生。

董芳回憶,前幾年曾接診一位嚴重失溫的市民,清早從高處墜下後昏迷數小時。當時正是二三月份,早晨氣溫只有幾度,傷者被發現後送到醫院,體溫已經低到普通體溫計無法測出他的體溫。好在,最後經過搶救,傷者脫離了危險。

據瞭解,醉酒後失溫死亡是目前失溫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爲醉酒會錯判外界的環境而導致進一步失溫致死,另外飲酒更容易帶來周圍血管擴張,讓熱量更不容易保存在身體內。

5月23日,救援人員準備進入事發區域搜救失聯人員。新華社發

04

預防失溫,尤其是酒後和戶外運動

失溫是嚴重的急性傷害事件,關鍵是預防,尤其是酒後和戶外運動!

如何預防失溫?董芳提醒市民--

參加戶外活動時,攜帶能防風防雨的備用外套;

到野外露營,應提前查明天氣,避開大風、降溫天,同時帶足保暖裝備;

突然遭遇惡劣天氣、溫度驟降,要到安全的地方避風,及時保暖,不要硬扛;

避免過度出汗和疲勞,頭部頸部等更容易散失熱量的保暖尤其要注意;

此外,聚餐時如有同伴醉酒,一定要將他送到家裏、安置好,防止因夜間昏睡在戶外,導致失溫。

5月23日,救援人員徒步進入事發區域搜救失聯人員。新華社發

05

復溫,切記要循序漸進

遇見失溫時,應想辦法將失溫症患者移出吹風和溼冷的地方,和寒冷空氣隔絕開來。包括:

患者轉移到乾燥、背風的地方;

安置時不讓患者直接躺在冰冷的地上;

脫下患者透溼的貼身衣物,換上乾燥的衣物;

做好頭部的防寒保暖工作等。

需要強調的是,復溫的處理要遵循分級溫和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專業的施救反而可能加重對身體的危害。

救治失溫切忌三點:

給低溫症患者飲酒;

把外界輔助熱源用於四肢而不是主軀幹和頭部;

採用滾燙的輔助熱源。

隨着越來越多的人

對戶外運動感興趣

意外情況也頻頻發生

希望大家都能

多掌握一些健康知識

讓熱愛運動的生命安全地奔跑!

部分來源 | 新華網、人民日報

記者 | 王春嵐 通訊員 | 江泓穎 陳舒

來源:武漢晚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