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原民航总局顾问陈耀寰逝世:享年99岁,曾参与组织两航起义

据中国民航报社官方网站“中国民航网”消息:5月25日凌晨,两航起义工作核心小组成员、原民航总局运输服务局副局长、顾问陈耀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消息称,陈耀寰同志病重期间,民航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正霖专程到医院看望;逝世后,冯正霖局长专程前往陈耀寰家中吊唁缅怀,并看望慰问亲属。5月27日,民航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振江代表民航局党组参加陈耀寰同志遗体送别仪式。

公开资料显示,陈耀寰,1922年8月出生,广东兴宁人,1944年8月参加工作,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在香港参与组织两航起义,1984年12月离休。

据《中国国防报》报道,1949年,随着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结束,国民党控制下的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和中央航空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央航”)两家民航企业迁往香港。由于和英资航空企业冲突加剧,“两航”处处受港英政府非难,已到山穷水尽的境地。

报道称,我党策划“两航”发动起义的工作早已展开。在党的领导下,“中航”总经理刘敬宜、“央航”总经理陈卓林秘密配合,核心小组通过港九民航工会开展工作,工会委员和积极分子成为起义骨干力量。1949年10月底,中共中央书记处正式批准“两航起义”飞机降落地点、起义时间和飞行计划等具体事项。11月9日6时,12架飞机(“中航”10架,“央航”两架)陆续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返回大陆,其中便包括两架C-47型运输机。同日,在香港的“中航”和“央航”2000多名员工通电起义。

“两航起义”不仅在经济上给国民党以重大打击,还在军事上切断国民党在西南的空中运输线,为解放大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两航起义”影响下,资源委员会、招商局和中国银行等29个国民党在港重要机构也相继起义。起义北飞的12架飞机和后来由“两航”机务人员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6架飞机,构成新中国民航建立初期的主力机群。运回的器材和设备,成为民航初期维修飞机所需的主要航空器材来源,并依此组建太原飞机修理厂、天津电讯修理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