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

今後怎麼養老?居家還是住養老院?保險公司養老形式全盤點

原標題:今後怎麼養老?居家還是住養老院?保險公司養老形式全盤點

你有想過以後怎麼養老嗎?這個看似離你很遠的話題,其實離你很近。

國家統計局發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個百分點。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此前對記者表示,應該說過去20年,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是在快速增長的,這也反映出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實際上,13.5%的比重已經相當高了,比7%踏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門檻翻了一倍,這說明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較快、基數較大。

龐大的老年人羣如何養老?住家裏還是去養老院?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今年4月份介紹,我國老年人大多數都在居家和社區養老,形成“9073”的格局,就是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託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

近日,貝殼財經記者採訪瞭解到,北京的一些養老機構價格並不便宜,若爲全失能老人,普通養老院的月費用高達近萬元甚至上萬元,中高端養老社區入住門檻都需幾十萬元。即便如此,不少養老院依然牀位緊張,入住率超90%。

面對急速增長的養老需求,保險公司早已多角度搶灘,從以房養老到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再到養老社區,在與基金、銀行、信託公司、房地產公司的競爭中,保險公司到底有何優勢?

搶佔90%的居家養老市場

“以房養老”仍是“小衆”選擇

你會選擇居家養老還是去養老院?

人到中年的許女士家中的老人已經80多歲,以往身體一直不錯,今年卻因腦萎縮兩度住院,“老人平時是一個人住,但是我們子女住得離她比較近,也經常過去,老人生病之後基本上不能自己做飯了,我們就輪流過去做飯。”

在談及是否考慮將老人送到養老院時,許女士說:“老人如果完全不能自理,或者他自己想去養老院,覺得有人陪着說話聊天更開心,纔會考慮把老年人送到養老院去,否則我們不會主動把老人送去養老院。”

許女士道出了不少人的心聲,的確,在中國,居家養老依然是主流,約90%的老年人會選擇居家養老。

在這一領域,保險公司通過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切入,也就是所謂的“以房養老”。簡單來說,就是老年人將名下房產抵押給保險公司,每個月領取養老金的養老方式,老年人身故後,保險公司有處置房產的權利,處置房產所得將優先用於償還保險相關費用。

65歲的田叔叔和李阿姨夫婦是北京的普通退休職工,多年前,獨生女兒意外去世,但隨着時間流逝,失獨老人也有了繼續生活的信心。不過每月兩人一共幾千元的退休金僅夠滿足日常生活需要,就連是否修繕漏水的陽臺他們也要再三掂量。

兩位老人一生最大的資產就是目前居住的房子,他們也始終認爲居家養老才踏實,並沒有賣房養老的念頭。經過反覆考慮,最終這對老夫婦選擇了“以房養老”,在完成盡調、抵押、公證等環節後,他們拿到了保險合同。

今年5月初,兩位老人如期領取到了第一筆養老金——據悉,他們每月都可以領到8580元養老金,也可以使用產品的信用額度建立43萬元的醫療儲備基金。

“以房養老”能有多少保障?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每月能領多少錢與房產價值、投保年齡等因素有關,以65週歲男性,房產有效保險價值500萬元爲例,該老人在世時每月可領1萬多元養老金。若老人不幸去世,繼承人可選擇償還保險公司相關費用後優先贖回,如選擇不贖回,則由保險公司處置房產,償還相關保險費用後,如有剩餘將歸屬繼承人。

不過,這種養老方式也有難點。一位曾從事“以房養老”的業內人士對記者坦言,以房養老保險一方面能滿足老人在自己家裏養老的需求,還能增加老人退休後的月收入,比較適合無子女的老人或者養老金較低的老人。但受制於老人要將房產給予子女輩、孫輩繼承的傳統觀念以及整個操作流程的複雜性,保險公司對相關業務管理、全流程把控的高難度,以房養老保險目前仍只是一個“小衆”選擇。

現實情況也是如此,2014年7月份,原保監會便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正式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2016年,試點範圍擴大至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廣東省的部分地級市,2018年,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擴大到全國範圍開展。

但截至2019年9月,在北京、上海等8個城市累計承保僅138戶(203人)。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保壽險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周燕芳在今年兩會上表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的發展面臨諸多限制因素,表現爲需求乏力、供給不足和制度交易環境不成熟。除了傳統的長壽風險和利率風險外,還有房價波動風險、現金流動性風險等等,這些都給保險公司帶來較大挑戰,亟待政府給予更多關注和支持。

你的養老金夠用嗎?

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將啓幕:保證利率是亮點,投資能力成關鍵

你的養老金夠用嗎?其實,以房養老主要解決的是老年人養老的現金流問題,若年輕時有儲蓄意識或者有意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養老金不夠用的問題。

而且,對於不願以房養老的大部分人而言,這個選擇相對更容易。

這也是監管推進的方向,5月15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發佈,自2021年6月1日起,在浙江省(含寧波市)和重慶市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參與試點的保險公司共有6家。

按照規定,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是指以養老保障爲目的,消費者年滿60週歲方可領取養老金。保險公司須提供定期領取(領取期限不短於10年)、終身領取等多種方式供消費者選擇。這類保險包括身故責任、年金領取責任,鼓勵保險公司以適當方式提供重疾、護理、意外等其他保險責任。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和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儁生認爲,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在積累期採取“保證+浮動”收益模式,要求保險公司根據消費者風險偏好的不同提供多個投資組合,並向消費者提供投資組合轉換功能。這可以賦予消費者更多的投資選擇權,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在不同階段對於投資風險與收益組合的不同偏好。

一位資本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從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的設計來看,保證利率可能是一個亮點,因爲在資管新規打破剛需的大環境下,保本產品已經很少見了,但對於不少人來說,養老金就是‘保命錢’,資金安全是最重要的。不過,若將時間維度拉長到幾十年,基金、銀行、信託機構推出的養老金產品基本上也能做到保本增值,相對而言,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反而稍微弱一些。”

朱儁生也認爲,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採取賬戶式管理,本質上是長期儲蓄,在較長的積累期提高養老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是關鍵。特別是隨着第三支柱政策框架的出臺,基金、銀行、信託等機構都將參與個人養老金市場,投資收益是不同機構之間競爭的核心,保險業將面臨很大的挑戰。

養老機構價格不菲

險企加碼養老社區 爭得過房地產公司嗎?

除了以房養老、推出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外,養老社區也是保險公司在養老市場的一大發力點。

貝殼財經記者諮詢瞭解到,北京的一些養老機構價格並不便宜,若爲全失能老人,普通養老院的月費用將高達近萬元甚至上萬元,中高端養老社區則更高,入住門檻都需幾十萬元,即便如此,不少養老院依然牀位緊張,入住率超90%。

北京市西城區一位街道養老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我們這裏總共有50個牀位,一般都是2人間,也有3人間和 4人間,現在已經住了48個老人,基本上都是半失能或者失能老人,月費用基本在5500~8000元之間,主要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入住房間的情況,需要的服務來定,高的話一個月費用過萬也是有的。”

另一養老院的工作人員說:“我們這邊有130張牀位,基本上都滿了,月費用大概在7000元左右,包括房費、餐費以及照料的費用,比如老人需要扶着上廁所之類的,院裏也有醫生,護士,可以提供打針、緊急救助之類的服務。”

這只是我國老齡化日益加深下養老社區需求量較大的一個縮影,急速增長的養老社區需求也引來保險公司搶灘。

近日,中國平安宣佈切入高端綜合康養社區,發佈“平安臻頤年”康養品牌及首個高端產品線“頤年城”,通過“金融+醫療+康養”結合的模式,佈局康養產業。

新華保險則創立了“新華家園”養老社區品牌,設計了“樂享”“頤享”“尊享”三大產品線。目前,新華家園海南博鰲樂享社區、北京蓮花池尊享社區已投入運營,北京延慶頤享社區即將於今年年底正式開業運營。

事實上,中國人壽、泰康保險、太平人壽等諸多險企早已佈局養老社區,只是各自的定位和運營方式有所差異。

總體來說,保險公司旗下多爲中高端養老社區,不僅有入住門檻,每個月的“房租”也並不便宜。

以入住泰康之家·燕園獨立業態的最小戶型爲例,購買樂泰卡之後,單人入住的費用每月6000多元起,兩人入住每月的費用是8000多元起,包括居住和娛樂,不包括醫療和護理費,餐費刷卡消費。

整體而言,保險公司已在以房養老、專屬商業養老保險、養老社區等多方面佈局,不過這個市場也面臨“廝殺”,在與基金、銀行、信託公司、房地產公司的競爭中,保險公司到底有何優勢?

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對記者表示,首先,無論是存款養老還是投資養老,一般機構不承擔個人的長壽風險。所謂的長壽風險,也就是說,人無法預知自己的生命,因此也就無法判斷到底應該爲養老準備多少錢,但是人活一天就需要有經濟支持,而保險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承擔長壽風險,保險有大數法則,許多人聚集起來,一起買了養老保險,有些人生命長,有的人生命短,這樣一來,風險就分散了。

其次,保險公司作爲金融公司,屬於嚴監管對象,因此,選擇保險養老的方式相對其他方式而言更爲安全。

第三,對於個人而言,養老是一個長期投資項目,比如40多歲開始買保險,60多歲開始領養老金,一直領到去世,週期很長,相當於把收入、消費平滑了。

不過,朱銘來認爲,健康老人的老年生活,經濟不是主要問題,比如一個老人月退休金如果能有5000元,那麼基本上能滿足必要的生活開支,但最擔心的就是生病,看病的費用、護理照料的費用等,這些費用是需要補充性保障的。但更爲重要的是,還需要有機構來提供這些服務,這實際上給了保險公司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其有機會組建一個產業鏈,不僅能夠爲老人提供養老金,還能與相關機構建立合作關係,爲老年人提供需要的醫療、照料等多方面服務,這是比較重要的。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李世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