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尔街见闻

石油、铜、铁矿石甚至黄金都在一路暴涨,这都引发了市场对于商品“超级周期”的热烈讨论。尤其是高盛,这家券商从今年年初就开始高呼商品超级周期已现!

而近期原油价格大涨似乎更是坐实了这一观点:商品之王原油年初至今大涨近40%,甚至已经达到了疫情前的高点。

这时,中信期货团队站了出来,宣称年内油价中枢处于60-70美元/桶,在需求不够强、供给不够弱、美元也不会进一步走弱的三重逻辑下,原油“超级周期”不过是“水中望月”。

上一轮石油周期是由于“强需求、弱供给、弱美元”格局而推动的

中信表示,上一轮石油超级周期是2000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这段时间内,原油价格中枢从2000年左右的25美元/桶,一路上涨到金融危机前夕的140美元/桶。其中有四个助推因素:

其一,全球经济走势往往与原油需求成正相关。自1997年金融危机后,全球GDP同比增长率始终维持在5%左右,是近几十年来经济增长最为迅猛的时期,尤其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的迅猛发展,显著推动了原油需求增长。

其二,同期OPEC产量逼近产能极限。中信数据显示,以OPEC剩余产能视角来看。自1993 年EIA开始发布OPEC剩余产能起至2002年底,OPEC剩余产能平均值为394万桶/天,标准差为107万桶/天;而从2003年起至2006年底的时间里,OPEC剩余产能平均仅为139万桶/天,标准差为57万桶/天。“弱供给”的现象出现,供不应求的悲观情绪转导至原油价格。

其三,“弱美元”的出现支撑油价上涨。受2001年互联网泡沫及“911”事件的影响,美国经济迅速下滑,美联储开始实施货币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美元开始一路走弱。

其四,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也为原油市场添了一把火。

当前不具备出现原油超级周期的条件

1、原油需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劲

本身原油需求预期是建立在疫情影响消退和疫苗大规模接种之上的。但中信认为,由于生活与工作的习惯被永久地改变,部分需求难以回到疫情前水平,例如出差需求的减少和居家办公的常态化。

另外,碳中和和碳达峰或将在中长期视角下显著降低原油需求,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对原油产生的驱替效应。

再者,正如上文所述,上一轮最大的原油需求来自于中、印两国,而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更注重“质”而非“量”,印度深陷疫情影响,后续修复难以预测。在此环境下,当前石油需求难以找到增长空间,从而难以形成超级周期所需要的“强需求”局面。

2、供给并不弱

从供给侧来看,市场认为OPEC+对原油生产的调控和美国页岩油回归节奏的克制导致了“弱供给”的出现,但中信认为无论是OPEC还是美国页岩油,都会利用当前机遇进行增产。

从历史上来看,OPEC都会在油价出现剧烈波动时通过减产以引导原油市场的再平衡,因此在OPEC政策调控下的供需错配并不像上文所述的2003年的供给缺口。尤其当前OPEC拥有700万桶/天的剩余产能,有充足的“增产保额”的空间。

而美国页岩油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由于去年疫情之下整个页岩油行业都存在悲观情绪,投资计划保守,今年行业勘探开采计划进展较为缓慢。但随着油价不断上涨,行业投资将愈发活跃。

更有伊朗回归国际原油市场这个重大的不确定因素存在,当前短暂的“弱供给”状态较为脆弱,并且长期来看,供给是会逐步走强的。

3、美元难以持续下行

通常美元走势与原油价格成反比,但当前美元下行是由于欧洲经济阶段性修复领先所导致。另外当前美联储史无前例的“大放水”导致市场对美元缺乏信心。

中信认为,一旦美联储削减购债计划,尤其是先与欧洲央行开始缩减购债规模时,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抢先上行将对美元形成支撑。另外,欧洲经济恢复相较美国确实取得阶段性领先,但拜登的“大基建”计划一旦落实,有望新增大批就业,推动美国经济向好。

本轮油价上涨是暂时的

短期由于通胀的出现、疫情转好以及出行旺季的到来,油价有阶段性突破的可能。但综上所述,当前并不满足出现“超级周期”的条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