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科醫療(300677.SZ)市值在兩天內蒸發130億後,6月4日,終於止跌回彈。可以鬆一口氣的不只是此前宣佈要減持的公司老闆和一衆高管,還有重倉該股的中歐基金明星經理葛蘭。她從2020年看好英科醫療並頻繁加倉至第三大股東,如果她仍未賣出,僅這兩天虧損已經超過3億元。

醫藥行業火熱的行情,一大批行業基金也迎來高光時刻,發掘出一批優質的基金經理。除了葛蘭,還有工銀瑞信的另一位美女基金經理趙蓓,她剛剛成爲首位5年期女冠軍基金經理。

雖然葛蘭的名頭更響亮,但趙蓓憑藉其穩健的投資風格,不僅在公司內部更受認可,還更加得到一衆機構投資者的青睞。一季度在“抱團股”崩盤後,二人做出了不同的選擇,葛蘭堅定持有醫藥白馬龍頭股,趙蓓積極減倉高估值醫藥股求穩,抗住了此輪大跌。二人的業績一直不分伯仲,這次她們向左向右分開走,誰會笑到最後?

兩位老將

在踩雷英科醫療不久前,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重倉的長春高新(000661.SZ)放量大跌,至今仍未走出陰霾。

儘管葛蘭接連踩雷,但在股吧中,多數投資者並未表示出太多失望的情緒,原因是對“醫藥基金一姐”素來業績的信任。

“醫藥基金一姐”並不是對葛蘭的特指,工銀瑞信的基金經理趙蓓也因爲過往業績優秀獲得這一美譽。

從二人的履歷來看,葛蘭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專業,之後在美國西北大學生物醫學碩博連讀。憑藉無敵的履歷,她畢業後就進入金融行業,在早年擔任新能源、醫藥行業分析師。2014年加入中歐基金後,深耕醫藥行業,2015年初擔任基金經理,已經是一名從業6年的老將。

公開資料中找不到趙蓓的學習經歷,不過從工作時間來判斷,二人年齡應該相仿。趙蓓2010年加入工銀瑞信,2014年底開始管理基金,也是一名老將。除了擔任基金經理外,她還是工銀瑞信研究部副總監、醫療保健研究團隊負責人。

年齡相仿、從業經驗相差無幾、投資行業相同,二人難分伯仲,但從職位上來看,趙蓓能坐到行業投研負責人的位置,顯然她的投資能力在公司內部更受認可。

業績比拼

對於基金經理而言,學歷、職位、頭銜都只能錦上添花,業績纔是“硬通貨”。

二人在管基金重倉前十大股票中,一半是重疊的,前十大持股集中度也相差無幾。Wind數據顯示,在工銀從業的6年時間裏,趙蓓整體收益309.85%,年化24.04%;葛蘭總回報354.07%,年化26.90%

以二人最拿得出手的“中歐醫療健康”和“工銀瑞信前沿醫療”做對比,在2020年,葛蘭憑此拿到第17界金牛獎“三年期開放式混合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趙蓓則在近日憑藉着該基金,超越了劉彥春、張坤等頂流基金經理,斬獲了國內公募歷史上首個5年期女冠軍基金經理。

兩隻基金恰好都成立於2016年,前者年化36.09%,後者34.25%,相差無幾。但從任職以來的回報來看,分別是323%和381%;今年以來回報分別是16%和26%。這樣看來,趙蓓要碾壓葛蘭。值得注意的是,葛蘭的“中歐醫療健康”是混合型基金,趙蓓的“工銀瑞信前沿醫療”是股票型基金,股票型的風險更高。

2018年-2020年,“工銀瑞信前沿醫療”的總份額分別是3億份、6億份、17億份,機構持有份額比例分別是13.35%、29.10%、8.15%。

同期,“中歐醫療健康”的總份額則是9億份、11億份、29億份,機構持有份額比例則是3.24%、4.36%、3.76%。

兩隻基金的份額都在穩步增長,從數據來看,葛蘭更受個人投資者喜歡,機構投資者更加看好趙蓓。有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機構更加青睞穩健的風格。

工銀瑞信的基金資產淨值比中歐高出2000億元,但同樣管理着5只基金,趙蓓的規模只有葛蘭的五分之一,前者155億元,後者超過700億元。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以往的業績表明兩位基金經理都很優秀,但規模太大會影響靈活性,所謂“船小好調頭”。

不同抉擇

從上述兩隻基金近5年來的淨值走勢來看,近2年內趙蓓的表現更優秀,而近3年葛蘭的淨值稍高一點。

因爲兩位基金經理重倉的股票是“抱團股”,一季度無可避免業績受到了影響。不過,二人在這一關鍵時點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趙蓓在一季報中稱,展望後市,今年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流動性都會相較去年大幅寬鬆狀態有明顯收縮,所以今年預計估值難以再有明顯擴張;但考慮到經濟復甦的背景,以及全球長期看仍將繼續維持低利率環境,估值預計也不會出現大幅收縮。所以今年在持倉上會更加註重估值和業績的匹配度,從自下而上的角度精選個股,獲取超額收益。

葛蘭總體維持了高倉位的運作,表示在長期看好的創新藥產業鏈、醫療服務、高質量仿製藥的龍頭企業等方向進行了着重的佈局。

這表現在倉位的調整上,“工銀瑞信前沿醫療”和很多公募一樣求穩,一季度清倉了高估值的邁瑞醫療恆瑞醫藥和英科醫療。效果立竿見影,今年以來趙蓓的是24.22%,遙遙領先,爲其成爲5年期收益冠軍添上一把力。

葛蘭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中歐醫療健康”前十大重倉股在一季度全部加倉,堅定持有醫藥白馬龍頭股,相較於2020年四季報,加倉幅度均在60%以上。這使得今年來業績回報只有10.35%,回撤最高達到23%,並在近日接連踩雷長春高新和英科醫療。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醫藥行業的基本面沒有發生改變,行業調整能帶來配置機會,很難預測誰的決定更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