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資頻頻操作 “左側佈局”保險股意圖明顯

● 本報記者 黃一靈 薛瑾

近期,外資機構對於香港市場保險股動作頗多。摩根大通、貝萊德等外資機構頻頻對中國平安、中國人保等H股進行增減持操作。總體來看,上述外資機構最新持股數目和持股比例均較今年年初有所增加。與此同時,以北向資金爲代表的外資今年亦在加倉A股五大險企。展望未來,業內人士看好保險行業未來發展和保險股目前的安全邊際。

外資屢次出手

港交所披露易相關信息顯示,6月1日,摩根大通以每股平均價83.5085港元減持中國平安H股1554.23萬股後,又於6月2日以每股平均價83.1316港元對其進行了增持,增持數量達到1806.29萬股,涉資逾15億港元。此次增持後,摩根大通的最新持股數目爲8.25億股,持股比例增至11.08%。

5月27日,貝萊德以每股平均價84.6324港元增持中國平安H股2121.15萬股,總金額近18億港元。此次增持後,貝萊德的最新持股數目約爲3.87億股,最新持股比例爲5.19%。

另一大保險巨頭中國人保H股也獲得外資機構增持。5月27日,貝萊德增持中國人保H股股份約2784.77萬股。此次增持後,貝萊德的最新持股數目約爲4.63億股,最新持股比例爲5.31%。此前,貝萊德對中國人保H股股份頻繁進行增減持,但總體看,今年以來,增持數量超過了減持數量。

也有外資機構近期對保險股進行“清倉式減持”。5月24日,瑞士再保險以每股平均價29.2港元,清倉約7785.78萬股新華保險H股股份,套現近23億港元。瑞士再保險表示,重新調整投資組合,與自身一貫的股權投資及另類投資策略相一致。

一位保險業分析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從長期角度來看,中國平安還是比較便宜的。對於機構而言,雖然保險行業基本面存在不確定性,但中國平安指數權重高,具有戰略配置意義。中國平安獲外資看好,還有MSCI等指數被動加倉因素影響。而中國人保H股‘實在太便宜’,而且是產險龍頭,外資機構作爲‘價值投資者’,配置不難理解。”

北向資金加倉五大險企

Wind數據顯示,今年年初以來,外資對中國A股五大上市險企加倉趨勢明顯。

截至6月7日,持有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的外資機構家數分別爲98家、56家、41家、63家、44家。從持股機構數量來看,除新華保險外,持有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的外資機構均有所增加。

從持股數量來看,截至6月7日,外資機構對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分別持股8.47億股、3.87億股、6714萬股、5004萬股、3605萬股。北向資金對應持股數量分別爲8.47億股、2.09億股、6714萬股、5004萬股、3605萬股。

與今年年初相比,北向資金對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的持股數量均出現增長,其中增長幅度最大的是中國太保和中國人保。從北向資金持股變動情況來看,顯示出北向資金對保險股的長期看好。

業內人士分析,今年以來,五大險企A股和H股股價出現一定調整,市盈率也隨之走低,外資“左側佈局”保險股意圖明顯。

險企等待“破局”

今年以來,A股保險板塊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Wind保險指數年初以來下跌逾16%。業內人士指出,保險股遇冷主要有監管政策趨嚴、長債利率下行、行業競爭加劇且行業處於渠道轉型瓶頸期等因素。

中國銀河證券分析師武平平認爲,受多重因素影響,險企負債端銷售承壓。長債利率下行則壓制險企固收類資產表現。

東興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嘉瑋表示:“目前業績和估值層面仍聚焦壽險新單拐點,而居民消費能力增長放緩和險企競爭加劇或使拐點出現滯後。”

不過,不少業內人士仍然看好保險行業的未來發展和保險股目前的安全邊際。《2021年安聯全球保險業發展報告》顯示,預計今年開始全球保險業將出現強勁增長,而在全球市場中,中國將以年均10%的增長率占主導地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