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基金經理華夏基金屠環宇

原標題:年內清盤破百 公募“新陳代謝”提速

“基金業發展好比一個流動的蓄水池,既要有活水流入,也要爲死水排出提供順暢通道。”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的生動比喻,正成爲公募業“新陳代謝”進一步提速背景下的生動註解。

在基金髮行持續升溫的背景下,今年年內以清盤方式退出市場的基金數量已超過百隻。業內人士指出,基金清盤逐漸成爲行業應對規模較小基金的通常做法。在基金業蓬勃發展態勢下,邊緣產品的加速有序退出,有望塑造出一個“優勝劣汰”“進退有序”的健康發展業態。

清盤基金數量大增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8日,今年以來已有110只基金遭遇清盤,較去年同期的56只清盤基金大幅增長96.43%。具體看,110只清盤基金分散於43家公募機構(包括保險資管和券商資管等機構)當中,除了個別公司清盤基金數量超過10只外,大部分公司的清盤基金數量維持在個位數。

從基金類型看,110只清盤基金以債券型產品居多,其中有27只中長期純債基金,15只偏債混合基金,7只混合債券基金;還有4只股票型基金,6只偏股混合基金,20只被動指數型基金,23只靈活配置基金等。

“基金清盤逐步成爲常態,也是行業應對規模較小基金的通常做法。”華南某公募相關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對產品規模較小的基金選擇清盤,通常有兩方面考慮:一是如果基金規模過小,持有人會不可避免的因爲非投資因素如其他持有人的贖回等,被動承擔一些淨值波動風險;另一方面,對長期業績不佳的迷你基金進行清盤,也是避免投研力量分散,提升基金公司內部運作效率的考慮。

根據有關公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規定,開放式基金若連續六十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二百人”或“基金資產淨值低於五千萬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向證監會報告並提出解決方案,如轉換運作方式、與其他基金合併或者終止基金合同等。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存量基金數量有748只。

優勝劣汰 重整資源

實際上,從2019年至今,隨着公募行業蓬勃發展,老基金的退出也在加快。

Wind數據顯示,2019年和2020年清盤基金的數量分別爲132只和170只。業內人士估計,按照目前的速度,2021年清盤基金的數量將大概率超越2020年,創出近三年新高水平。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中心分析師劉亦千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規模萎縮、業績不佳的老基金如果長期存在,基金公司需要持續付出運營成本,也是不划算的。楊德龍也表示,這是基金投資優勝劣汰的自然過程,也是對基民投資利益的有效保護。

華南某基金經理直言,截至目前,全市場的基金基本上覆蓋到了“股債匯”各類資產以及每類資產的各個細分熱門賽道。在這過程中,產品同質化等現象也日漸突出,在“馬太效應”的行業發展趨勢下,難免會有一部分基金長期處於尾部區間,既缺乏亮眼業績,也無法做大規模。久而久之,通過主動清盤的方式重新整合投研資源,就成爲必然之路。

諾亞財富產品策略研究團隊負責人張一鶴對記者表示,若仔細分析,基金清盤有着多樣原因,比如有些特定階段的特殊產品,隨着環境變化退出市場,如分級基金和保本基金;有些是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能力沒有跟上,基金業績排名長期靠後;還有些是因爲重要人物離任,機構資金撤離導致基金贖回明顯。“但無論如何,這都說明了市場投資變得更爲理性,資金越來越傾向於追逐長期確定性的投資標的。”

塑造健康基金業態

進一步看,在基金業蓬勃發展態勢下,邊緣產品的加速有序退出,有望塑造出一個“優勝劣汰”、“進退有序”的健康發展業態。

劉亦千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公募基金處於一個蓬勃發展時期,在未來可見的三至五年裏,基金產品市場“進退有序”態勢將會越來越明顯。新發基金會維持較快發行速度,規模小的績差基金也會維持在一個合理的退出節奏,但不會非常頻繁。

張一鶴表示,這種“優勝劣汰”將對基金業的良性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優秀的基金經理是從市場磨練中形成的,經過多輪牛熊考驗後依舊能夠保持較好業績的基金產品,才能從容應對紛繁複雜的資本市場。從這個角度看,規模萎縮、業績不佳的老基金能順暢退出市場,其實是一個投資迭代的過程,有利於鞭策基金經理不斷擴展自己的能力圈,以更好去適應市場。此外,這也會讓基金公司更加重視長期業績,注重投研,合理化公司資源,打造更好的產品。

但也如劉亦千所言,規模小的基金,並非都是業績不佳的產品,一個“優勝劣汰”的健康業態,同樣需要具備多樣化產品發展的豐富土壤。“有些基金所佈局的賽道,可能是還沒受到市場關注。從歷史上看,某些早期規模很小的產品,往往會在行情趨勢下增長爲上百億元的人氣基金,基金公司一般不會輕易清盤這類基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