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坤(右一)對一株被火燒過的國槐樹進行詳細查看並記錄

從檢十幾年間,他跑遍了全縣11個鄉鎮345個行政村,先後兩次獲評全市“民事檢察業務能手”;他主辦各類公益訴訟案件40餘件,當地的河流、湖泊,山峯、森林,廠礦、企業,垃圾填埋場、排污道口,文物遺址、烈士遺蹟……無不留下了他堅實的腳印。他,就是山東省蒙陰縣檢察院第四檢察部員額檢察官趙坤。

蒙河水變清了

12年前,趙坤考入蒙陰縣檢察院,實現了從律師到檢察官的角色轉換。根據他的業務專長,他一直從事民事行政檢察工作。2015年起,蒙陰縣檢察院首批試點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從此他就與公益訴訟結下了不解之緣。

蒙陰縣最大的特色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生態,最大的動能也在生態——全縣共有大小河流178條,近百座水庫,其中雲蒙湖(原名岸堤水庫)是臨沂市水源保護地,承載着近200萬人的集中供水任務。

在趙坤看來,讓羣衆喝上“放心水”是檢察機關的職責所在,必須主動擔當作爲。2019年初春,趙坤在“爲藍天助力,與河(湖)長同行”專項檢察行動中發現,縣內蒙河流域存在河道內種植、養殖、生活污水直排的現象,如果流入雲蒙湖,將給水生態安全帶來較大隱患。“污水不經處理就直接排進河裏,一到夏天,氣味格外難聞!”附近村民對治理河道的呼聲讓趙坤意識到必須馬上行動起來。

“蒙河途經多地,是我縣境內較大的河流,如果任由這樣的情況繼續,不僅會對羣衆飲水造成威脅,還會對沿河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必須立即整改。”該院隨即與縣水利局河長辦相關工作人員多次到現場進行查看,尋求解決方案。情況摸透以後,趙坤和同事立即啓動了公益訴訟調查,固定證據,查明相關單位的職責範圍,第一時間向當地政府發出了檢察建議,督促其整改。

當地政府接到檢察建議後,立即撥出專項資金對河道進行清理。同年8月,100噸污水處理設備投入使用,徹底解決了沿河污水排放問題。當地政府還以此爲契機,在部分新建社區中配備了污水處理設備,從源頭上治理居民污水排放的問題。整改期間,趙坤和同事多次到現場開展檢察建議“回頭看”活動,確保了檢察建議落地有聲。

此外,趙坤和他的辦案組還對全縣境內40餘條河流、20餘座水庫進行拉網式排查,針對發現的問題先後發出檢察建議14份,督促相關行政機關拆除違法建築3000餘平方米,砍伐侵佔河道樹木1000餘棵,餐飲場所關停7家……通過不懈的努力,全縣的水資源保護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

被毀礦山變綠了

蒙陰縣是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境位於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內,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境內山地丘陵多,森林覆蓋率高。

“案件不能一辦了之,破壞生態不能一罰了之。”秉持這樣的辦案理念,該院始終把非法侵佔林地、礦山開採作爲監督重點,全面運用打擊、預防等方式爲環境保護提供法律支持。

2019年9月,一條破壞生態環境的公益訴訟案件線索進入了趙坤的視野:“犯罪嫌疑人田某在未辦理採礦許可手續的情況下,非法開採石灰岩銷售牟利,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進一步調查發現,田某的行爲造成了50多畝山地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在案件討論過程中,趙坤提出,“不能只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也不能只對其進行經濟處罰,一定要讓受損的生態環境得到恢復。”爲此,他幾經周折,聯繫具有專業鑑定資質的機構,多次實地勘驗,制定了詳細可行的督促恢復治理方案。

“我們都應當珍惜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希望被告人能從本案中吸取教訓,積極履行補救義務,儘快恢復被破壞的生態。”趙坤作爲公益訴訟起訴人出庭。最終,法院判決支持檢察機關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判令田某限期恢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

案件判決後,趙坤又多次和同事到達山體破壞現場,和當事人一起研究治理方案,督促當事人及時開展治理工作。通過一年多的努力,被破壞的山體又重新披上綠裝。

在承辦的另一起5家企業非法佔用耕地、林地公益訴訟案件過程中,趙坤發現,5家企業雖未構成犯罪但已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因此,在檢察機關作不起訴處理後,及時向相關職能部門發出檢察建議。檢察建議發出後,相關職能部門對涉事企業作出罰款52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並要求涉事企業賠償444萬餘元生態修復金,異地補種400畝公益林。幾個月後,檢察官與林業部門工作人員一同到異地補種現場進行跟進監督,經檢測,補種樹木成活率達90%以上。

名木古樹得救了

今年3月,趙坤在履行公益訴訟職責中發現,蒙陰縣部分古樹名木存在未依法設置保護標誌或標誌損毀,樹木被火焚燒甚至死亡的問題,不但生態資源受到損害,也對當地的歷史文化研究傳承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我們感到既惋惜又心疼!”趙坤隨即與同事一起發起了一場對名木古樹的保護行動。

該院先後向蒙陰縣林業局、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發出檢察建議,要求落實對名木古樹的保護職責,進一步加強調查巡查,調動社會各界和廣大羣衆保護古樹名木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兩家單位接到檢察建議後,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爭取了古樹名木保護專項資金10萬餘元,對全縣的古樹名木進行充分的調查摸底,落實保護措施。

“俺家門口這棵老國槐從父輩起就沒人管,咱檢察官來了以後,沒過多久就安了標識牌,周邊也用圍欄圍起來了,俺們再也不用擔心它被破壞了!”5月18日,當趙坤再次來到蒙陰街道譚家召子村時發現,村民孟慶倉家門口這株樹齡超過1000年的古槐樹已經落實了保護措施,標識牌上樹種、樹齡、管護責任人、聯繫方式等信息一目瞭然。

從事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以來,趙坤變得更加感性了:“草木含情,山水帶笑,公益保護就在我們身邊。守護公益,需要有一份情懷、有一份責任。”

來源:檢察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