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陆家嘴论坛开幕,金融监管传递了哪些最新信号?

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于2021年6月10日于上海开幕,论坛以“全球大变局下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为主题,聚焦金融改革开放、碳中和、人民币国际化、数字经济转型等热点话题。

6月10日上午,多位重磅发言人发表演讲,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论坛共同轮值主席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易会满,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上海市市长、论坛共同轮值主席龚正,法国经济、财政与复兴部部长Bruno Le MAIRE。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将是未来中国的新主线。

在论坛期间,易纲表示,人民银行积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助力经济的绿色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易纲提及了三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一是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较早制定了针对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的标准,同时与欧盟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绿色分类标准的趋同;二是推动国内主要商业银行披露气候变化相关信息,并研究推广至上市公司等市场主体。未来,将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三是激励金融部门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支持,研究直达实体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此外,人民银行已开展金融机构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并持续监测评估金融机构绿色转型进展。

在绿色金融领域,欧洲也有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

Bruno Le MAIRE提及,法国建立了一套创新性的监管框架,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以及推出政府标签。法国率先在所有政府开支项目中实行绿色预算,是为数不多实施气候压力测试的国家之一。

Bruno Le MAIRE还认为,中国和欧洲在绿色金融领域推动统一分类体系,这将成为在国际层面提高双方系统一致性、互动操作性的关键工具。

关注价格压力

易纲还提及了绿色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价格压力。就下行压力而言,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居民的预防性储蓄上升,消费倾向下降,因此对通胀产生抑制作用;而上行压力则是指,绿色转型会使物价走势有所上升。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化石能源便宜而且稳定,清洁能源贵而且尚不稳定,这就是所谓绿色溢价,因为化石能源碳排放的成本基本上没有体现。这一过程客观上会导致和碳排放有关的成本上升,进而带来结构性价格上涨的压力。”易纲称,不同方向的价格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对冲,从而有利于在整体上稳定物价。

但就近期来看,易纲认为,全球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全球通胀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实,但对通胀是否能长期持续下去存在着巨大分歧。中国今年全年的CPI走势前低后高,平均涨幅预计在2%以下,但仍需关注各类不确定性。

对于物价问题,郭树清表示,“目前全球价格上行的压力比欧美各界人士所预料的幅度要高出一截,至于将要持续的时间,似乎也不像许多专家预测的那样短暂。”在2008年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只有8000多亿美元,如今已近8万亿美元,而且美国联邦债务与GDP之比已超二战时期创造的最高纪录。

全球大放水下中国维持定力

疫情期间,强有力的全球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复苏,而未来货币政策的变化引发各界关注。

和发达国家形成反差的是,中国并没有搞“大水漫灌”。事实上,中国的政策力度并不算小。郭树清举例称,从货币金融政策来看,2020年银行贷款新增19.6万亿元,增速12.8%;社会融资规模增加35万亿元,增速为13.3%。这在世界上是很少有的,通过降低贷款利息和减少服务收费,去年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从财政税收政策看,2020年全国对企业和居民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公共预算赤字率3.7%,加上新增抗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银行额外增加投入等,这些数据合计起来与名义GDP之比已超过10%。

中国的应对政策也取得了最好的效果。“中国数亿劳动者生产的商品就是稳定全球通胀的千钧锚。”郭树清称。

之所以中国的货币政策可以维持定力,郭树清认为,这也是因为中国优先考虑防风险,整治脱实向虚现象,坚决降低内部杠杆率,同业理财、同业投资、委托贷款和信托通道业务持续减少,高风险影子银行不断收缩。

另一个原因在于,人民央行资产负债表具有特殊优势,持续多年的稳健政策,使得存款准备金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又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所以和发达国家央行扩表不同,中国通过降准、适当增加定向再贷款,推动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发放更多贷款,与此同时引导更多社会储蓄转化为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扩大了中国和世界迫切需要的产品生产和供应能力。

下一步,易纲和郭树清都强调了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郭树清还强调要严密防范影子银行死灰复燃,并积极应对不良资产反弹,督促银行机构做实资产分类,加大拨备计提力度,确保能够更快更多地处置不良资产。

提升直接融资比例

在全球大变局下,中国的金融改革与开放将更进一步,继续提升直接融资比例、扩大开放则是关键点。

“现阶段最突出的一项任务就是进一步加大直接融资比重,在去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中,债券和股票融资占比已经达到了37%左右,还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债券市场还有很大潜力。”郭树清表示。

在两年前的陆家嘴论坛上,科创板正式开板,这也是以直接融资拉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一步。易会满在此次论坛期间表示,推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项重大改革平稳落地,从目前的情况看,改革整体效果较好。

具体而言,科创板支持“硬科技”的示范效应初步显现。截至5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282家,总市值近4.1万亿元。科创板IPO融资3615亿元,超过同期A股IPO融资总额的四成。科创板集聚了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科创企业,“硬科技”成色逐步显现。2020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9%,明显高于全市场整体水平。

关键在于,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作为增量改革的重大探索,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创业板等存量市场改革提供了借鉴。

近期有观点认为IPO发行有所收紧,对于这个问题,易会满直接回应称,“我们认为,IPO发行既没有收紧,也没有放松。当然,在发行节奏上,需要综合考虑市场承受力、流动性环境以及一二级市场的协调发展,积极创造符合市场预期的新股发行生态。”

加速高水平金融开放

金融改革与开放是近两年的主线,而如今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又被赋予了新一层的含义,双向开放至关重要。

潘功胜总结了中国在双向开放方面取得的诸多进展,例如:扩大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助推上海成为全球重要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市场;扩大中国居民境外资产配置空间。通过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扩大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规模,完善QDII管理机制,在开放地区推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

“近期,我们也将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部分地区,开展外汇管理高水平开放试点,为外汇领域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积累经验。”潘功胜说。

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绩斐然,成为中国金融开放的桥头堡。

易纲表示,人民银行支持上海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打造促进双循环的绿色金融枢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助力上海成为新发展格局下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枢纽和桥梁。

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上海已从2007年首次发布时的全球第24位,跃升至现在的第3位。龚正称,下一步,只有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才能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不断提升要素配置的全球性影响力。

龚正表示,下一步会着力推进四方面工作。一是将全面落实中央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部署,深化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创新;二是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推动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提升金融运行效率;三是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四则是进一步增强金融治理效能,探索建立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相适应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