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境內有兩條重量級黃河支流。一是洮河。它由南向北,過境後不久便在臨夏州匯入黃河。另一條是渭河。它由西往東流。穿過天水、寶雞、西安,在陝西渭南匯入黃河。看看地圖,渭河與洮河的最近距離僅幾十公里,儘管最終殊途同歸,渭河源的一滴水不用在黃河裏繞一個長達2000公里的大彎。傳說,造成兩河分流的是治水專家——大禹。他鑿穿渭源鳥鼠山,讓渭水改變了方向。這一壯舉即“大禹導渭”。

鳥鼠山,大禹導渭

甘肅定西渭源縣鳥鼠山僅2423m,卻是渭河的源頭。這一結論不是水文地質專家精心測量得出的,而是大禹定的。據《尚書》裏記載,“大禹爲治水患,來到鳥鼠同穴山,驚動了密林中的猛獸和山澗裏的鰠魚,並遭到攻擊。於是大禹派一位精通鳥獸語言的伯益去溝通,卻沒有效果。最後放火燒山,趕走禽獸,成功疏通了河道,然後發現了三眼呈“品”字形狀的清泉,大禹遂定下這條泉水爲“渭水”。

來到渭河源景區,天上下起了毛毛細雨。撐着傘,聆聽山澗流水奔騰,在林中緩步穿行。越往裏走,空氣越涼,夾雜着草木芬芳,神清氣爽。聽下山的遊客說,走到三泉需兩個小時。而我也打定主意,會在體力不濟的時候,升起小飛機。

沿着山路走到山谷盡頭,是一面絕壁,上面有左宗棠寫的“大禹導渭”四字。小河從崖壁縫隙中迸發而出,形成三股瀑布。縫隙便是大禹發動民衆鑿出來的。相傳,唐太宗曾拜訪此地,馬在這裏不能前進,崎嶇山路的顛簸讓太宗失手將馬鞭掉入河中。然而半個月後,卻被人在長安城外渭河邊撿到了。

尋根之旅,始皇帝西巡隴西

小時候,次仁君家門前的河流也匯入了渭河。作爲陝西人,對渭河源的敬畏心更深一層。因爲它是秦的發源地。秦人喝着渭河流域的水,長得威武雄壯,馬匹也養得膘肥體壯。就是因爲馬養得好,以此爲契機才進一步被周加官進爵,得到了關山封地。最終以關中爲基,經幾代人努力經營,武力統一天下。

秦始皇從統一天下的第一年便構築了從咸陽輻射全國的馳道。次年,開始大規模巡遊。第一站目的地直指秦人的發源地。公元前220年,“始皇帝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這條線是秦的堅固大後方,代表了秦的東進路線。在這條路上,秦人走了600年,歷時34代統領。

始皇帝這一支本是狄鄉戎羌部落融合的民族。西巡隴西,就是尋根拜祖回老家。始皇帝帶着他的文臣武將、士卒衛侍,探水溯源,沿渭河而上,到天水、至首陽(今渭源縣)。當時的隴西郡治在狄道(今臨洮)。要到狄道,就得經過首陽,穿越鳥鼠關山。

由於揹負的裝備太重,翻山不便,次仁君只好打消前往三泉的念頭。升起小飛機。200m高空鏡頭下盡是鬱鬱蔥蔥的元素,即未看到飛鳥,也沒有老鼠的蹤跡。可以確認的是,這裏的確沒有大型樹木,而且怪石嶙峋的崖壁上有些可以避風雨的洞洞。與《山海經》的描述大致吻合。

因爲海拔較高,大樹不易生長。又因爲隴西黃土嶺谷區土質鬆軟,容易打洞。隴原上經常黃沙滾滾,因缺乏大樹築巢,鳥只得用鼠穴營巢下蛋,而鼠以鳥爲它們報警,謹防老鷹侵犯。鼠在穴內,鳥在穴外,各自生育,不相侵害。

鳥鼠山人,回到最初樸實無華的源頭

鳥鼠山聽上去不甚雄偉,卻有生動、深厚的內涵。繼始皇帝尋根溯源1700多年後,一位隴西人寫下以鳥鼠山爲名的詩集,從此“鳥鼠山”的名字在中國文壇上閃閃發光。

胡纘宗(公元1480年-1560年)是明武宗正德三年中進士,後任安慶、蘇州知府,山東、河南巡撫,足跡、履歷遍及大江南北。他雖是秦安人,但那時的秦安和渭源同屬鞏昌府。胡纘宗字號“鳥鼠山人”,60歲罷官後,又回到故鄉開始潛心著述。直至81歲離世。留下《鳥鼠山人集》《擬涯翁擬石樂府》《擬漢樂府》《近取錄》《願學編》《安慶府志》《蘇州府志》《秦安志》《鞏昌府志》等著作。

“鳥鼠山人”這個名字映射了胡纘宗的一生。就像鳥鼠山泉湧出的一滴水,隨波逐流,一路向東,匯入黃河、大海,與驚濤駭浪搏擊之後,又化作輕飄飄的白雲,凝成雨滴,回到最初樸實無華的源頭,然後再沉澱出一股清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