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新浪財經APP,查看更多期貨資訊和微博彙觀點

原標題:什麼原因導致商品期現價格大幅波動?期貨工具在這輪漲跌潮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來源:期貨日報

去年四季度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出現一輪普漲行情。是什麼原因導致商品期現價格大幅波動?在生產資料成本增加的現狀下,各產業鏈企業是如何應對價格風險和穩定經營的?期貨工具在這輪漲跌潮中又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當前,各個產業鏈上下游可謂“冰火兩重天”,而正面硬扛原材料價格風險的企業與科學利用期貨套期保值的企業同樣面臨截然不同的境遇……

三維共振,流動性、供給端、需求端因素推高商品價格

大宗商品普漲的核心邏輯是什麼?南華期貨副總經理朱斌告訴記者,本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原因諸多,但主線邏輯是一致的,就是海外持續寬鬆的貨幣環境所帶來的流動性溢價衝擊,一些金融屬性較強的大宗商品如原油、銅等體現得較爲顯著。而這樣的衝擊,在宏觀需求恢復之時更會成倍放大,引發大宗商品價格超出本身供需結構外的大幅上漲。

“本輪國內大宗商品的上漲,至少具備兩大特點:普漲性和輸入性。”新湖期貨副總經理李強表示,國內的工業品大幅上行是基於國內供給端調控以及海外經濟復甦的外需快速拉動。因此,國內定價的品種受到以“碳”概念爲主的供給端影響較大,而國際定價品種則受到國際資源端供給不足以及海外需求拉動影響。由於疫情後期,中國生產、供應全球的結構一直存在,也導致了工業品價格具有輸入性特徵。

期貨日報記者在採訪中獲悉,本輪大宗商品的上漲爲流動性、供給端和需求端三個維度因素的共振形成。全球流動性高度寬鬆是商品價格普漲的最重要的邏輯之一。

2020年,美聯儲爲應對疫情以及大規模國債的到期兌付,貨幣供應量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相應的,全球新增流動性超過20萬億美元。“從歷史上看,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從來沒有如此之快,上世紀70年代是唯一接近這一水平的時期,貨幣流動性的釋放是仰仗着各國政府的債務爲基礎的,而全球流動性氾濫的背後是全球債務的高企,本輪流動性的核心是美聯儲資產負債的猛烈增加,繼而引發了全球各國流動性的泛濫。在低利率環境下超額流動性難以避免帶來資本市場的溢出效應,引發資產價格的飆升。”物產中大期貨副總經理景川說。

在流動性過剩背景下,大宗商品具有普漲特徵,而各板塊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色。

黑色系商品漲幅大、漲速快,品種間聯動性較強,產業鏈各環節利潤全面擴大,相關品種期貨價格均創出上市以來新高。“究其原因,一是全球貨幣環境保持寬鬆,通脹預期下大宗商品全面走強,美國熱卷價格超過1萬元/噸,一定程度上成爲國內鋼價的錨,投機資金大量參與更加劇相關品種漲勢。二是焦煤供應相對偏緊,由於中澳關係緊張、海外疫情反覆,鐵礦石發運恢復緩慢,原材料全線大漲從成本端推動鋼價中樞上移。三是鋼材自身需求旺盛,但產能增速放緩。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工信部提出要壓減今年粗鋼產量。3月份以來的限產,使市場預期的供不應求的矛盾更爲突出,刺激了鋼價大漲,噸鋼毛利快速擴大。”國投安信期貨研究院院長、投資諮詢部總經理丁丁說。

“有色方面有一定的差異。資源端在海外,但冶煉端在國內,由於南美洲等地區疫情長期未得到有效防控,導致供應端偏緊。但終端消費在復甦,從而導致資源端利潤較高,這在銅品種上體現得較爲明顯。”李強說,銅、鋅等品種的加工費持續維持在極低位置。這與黑色系存在較大差異。不過相比較而言,電解鋁因爲具有高耗能概念以及終端清潔消費預期,從而形成了產業歷史少有的極高利潤。

什麼因素導致化工板塊的上漲呢?丁丁認爲,化工板塊上漲屬於結構性行情,油價上漲是國內化工品價格中樞上移的主要驅動力。從長週期看,本輪上漲取決於多方面原因,包括疫情的影響、成本端的影響以及意外事件的影響。疫情影響供需兩端,但是,對於生產端的影響要明顯強於對消費端的影響,供應的中斷和寬鬆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推動化工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

事實上,疫情之前,已經有部分商品因爲自身基本面矛盾,在底部啓動了上漲行情,疫情之中商品集體重挫後,大部分商品價格跌至冰點。隨着疫情後期需求恢復和供給恢復的錯配,將整個商品市場上漲動能點燃,因此,此輪商品上漲起點低,漲幅大,形成了系統性牛市,在不同板塊間展開了輪動和傳導。“近期因爲國內政策調控,黑色金屬、煤炭類商品價格高位回落,但定價權在國外的商品,依然處於強勢格局。”丁丁說。

越產越虧,原材料成本高企,訂單竟成企業“燙手山芋”

大宗商品過快上漲,各產業鏈上下游呈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一方面上游企業受益價格上漲賺得盆滿鉢滿,另一方面大多數中下游企業卻因原材料成本攀升叫苦不迭。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在上游漲價快、下游提價難“兩頭擠壓”下,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營壓力與風險在逐漸加大。尤其是白色家電、建築、機械製造等行業受影響十分明顯。

“此次上漲給部分上游企業營利狀況帶來超預期的收益,但對下游企業的成本無疑帶來很大的壓力,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特別是中小企業多數處於產業鏈中下游,議價能力不強,對於原材料上漲成本壓力的傳導和消化能力比較弱,利潤大幅萎縮甚至虧損。”景川稱。

據丁丁介紹,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以銅消費佔比較大的電網、電源、固定投資、房地產施工等領域企業經營都受到不小的影響,銅價上漲使這些行業成本增加,開工受到限制。

“由於銅價太高,下游訂單不足,銅杆的加工費出現了下降的情況,在銅價漲幅超過30%、財務成本大幅增加的情況下,銅杆企業很難經營。”丁丁表示,今年是清潔能源發展的元年,但成本上行使光伏產業未來幾十年都難以盈利。

鋁市場下游也有着同樣被擠壓的遭遇。據國內某大型鋁錠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內電解鋁價格從2020年疫情期間的最低不到12000元/噸,一路上漲幾乎無回調,今年5月最高突破20000元/噸大關,創出13年來的新高。“過高的鋁價明顯影響了下游消費,下游畏高情緒較重,高鋁價向下傳導困難,有的加工廠甚至停工停產。”

事實上,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連帶影響已在多箇中下游行業顯現,以塑料產業爲例,塑料下游編織袋廠、無紡布廠、包裝廠以及家電廠等均受波及程度較深。

“今年年初,家電行業便已掀起一波漲價潮,美的集團、TCL、海爾、海信等企業對冰箱、洗衣機、冷櫃等產品進行了價格調整,上調幅度在5%至15%不等。與此同時,由於成本驟升,一些中小企業陷入經營困境。”相關企業負責人表示,原材料佔據成本大頭,當前價格下,生產越多虧得越多。對不少企業而言,訂單竟然成了“燙手山芋”,只能停止接單。

有機構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大部分下游行業虧損企業數佔比仍超過疫情前和去年年底水平。

“以往面對漲價,下游普遍心態平穩,等價格回落後再採購,或者按需採購。但是今年上漲時間較長,下游越等待,價格越高,然後虧損越多。上游價格上漲幅度過大,下游利潤壓縮嚴重,瀕臨虧損,出現‘少接單,不接單’現象。”浙江明日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邵世萍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產業鏈對於高價牴觸心態偏強,寧願停機也不虧本接單。

液體化工苯乙烯的價格上漲在產業鏈傳導中也遭遇了“不暢”。

據遠大能源化工有限公司EB產品經理金佳介紹,在以往的上漲行情中,下游產品在原料上漲前期輕鬆跟漲,隨着上漲幅度的加大,下游逐步傳遞成本能力減退,直至漲價受阻。“今年下游PS對苯乙烯漲價的傳遞能力明顯弱於往年,EPS同樣保持剛需範疇,對原料漲價的正反饋較爲缺乏。由於下游企業傳遞原料價格的能力較弱,其積極備貨或囤積原料的意願偏低,因此始終保持剛需採購,有時甚至要採購最貴的現貨維持脈衝式訂單。”金佳稱。

此輪漲幅最大的黑色系產業鏈受到衝擊不容小覷。

“就鋼鐵行業而言,在宏觀政策及供需基本面的反覆影響推動下,鋼廠利潤變化快,成本管控難,鋼廠現貨生產運營調控不易。”南鋼金貿鋼寶首席期現分析師蔡擁政表示,廠家要麼銷售過快,鋼材庫存快速見底,出現大家戲說的“手無寸鐵”;要麼生產趕上來,出貨太慢,存貨跌價。

記者瞭解到,雖然近期有所回調,但原材料價格仍處於高位,下游企業仍未擺脫成本上漲的困境。因價格向下傳導困難,多以按銷定採爲主,備貨上也“小心翼翼”。

功能凸顯,期貨市場“穩定器”作用惠及各產業上中下游

近年來,期貨市場的“穩定器”作用發揮越來越明顯。

“今年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其實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商品牛市行情的延續,受全球央行再次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以及新冠疫情下供應鏈中斷問題頻發的影響,很多實體企業從2020年開始就對通脹預期有較多的擔憂,並開展與公司生產經營相關的期貨套期保值業務來管理價格風險。”丁丁稱。

據相關數據統計,2020年,A股市場有近600家上市公司發佈了750份關於套期保值的公告,較2019年增長近50%。今年以來,截至5月底,已經有近400家上市公司發佈了套期保值公告,涉及有色金屬、家電、環保、新能源、建材、糧油加工、飼料、養殖等諸多行業。

“相比以往,今年行情表現更加快捷。大宗商品在穩步緩慢上行的過程中往往有利於實體企業,企業可以獲得更好的庫存溢價,但過快的上漲往往很難匹配企業的訂單,給企業造成較大的壓力。這一過程中,企業對於風險對沖有了更明顯的認識。”李強表示。

在本輪大宗商品漲價潮中,無論是生產型企業的原材料買入保值,還是貿易型企業買入鎖定價格,賣出鎖定利潤,現貨企業紛紛將衍生品作爲穩定經營的利器,不同的企業對於期貨工具使用的思路也存在差異。“例如,鋼廠更希望利用黑色系期貨來鎖定原材料和產成品價格。電解鋁行業今年利潤大幅上漲,企業在高利潤背景下有些選擇用期貨鎖定利潤,也有企業利用高位賣出看漲期權獲得一部分收入。”李強介紹。

在蔡擁政看來,企業參與期貨市場,很多時候是追求確定性和防範不確定性。追求確定性一般是通過期貨工具鎖定預期利潤,例如企業做得比較多的訂單利潤管理即價格鎖定以及交貨期比較長的訂單利潤管理。

“當前,黑色品種處於向上有政策調整壓制,向下有供需基本面支撐的價格區間波動階段,應用場內或場外期權工具對黑色商品進行價格管理和保護更有效率,可以避免出現期現兩端虧損,基差不利的狀況。”他說。

“就電解鋁行業而言,在產品端價格大幅上漲的同時,原料端氧化鋁等價格上漲並不明顯,成本並無太大變化,當前行業獲利豐厚。”國內某大型鋁錠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運用期貨工具的目的一方面在於在價格合適的情況下鎖住利潤,另一方面在於充分利用基差獲得更好的銷售價格。

“此輪行情中,不僅是企業的玻璃產成品在漲價,同時原材料價格也在迅猛增長,企業對原材料純鹼價格的上漲十分擔憂。”望美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望美實業)期貨部負責人霍東凱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企業始終保持降本增效的操作思路,對原材料純鹼採取了買入保值和增加期現商採購渠道的方式進行採購,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原材料成本。

據霍東凱介紹,在此輪行情中,望美實業增加了純鹼的採購渠道,在每個合約與期現商進行點價交易,點價成功後轉爲現貨交易。“例如在SA05合約上,由於交割壓力,進入4月份後盤面價格開始下跌,我們開始與某期現商在盤面貼水超過50元/噸後進行連續點價,最終以1820元/噸的價格買入純鹼5000餘噸,彼時市場價格在1920元/噸,爲企業節省了成本。”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此次大宗商品上漲,對下游工廠影響較大。這些廠家也認識到了期貨工具的重要性,不少企業通過利用期貨工具提前採取了買入保值鎖定上游供應商供貨價格。

“對於塑料加工企業而言,塑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容易導致其生產成本提高,侵蝕營業利潤。在不能通過提高產品售價完全將風險轉嫁給下游客戶的情況下,塑料加工企業非常有必要通過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規避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風險。”邵世萍說。

據她介紹,2021年1月4日,某塑料加工企業與下游銷售商簽訂銷售合同,交貨日期爲2021年4月1日,結算價格爲合同簽訂時當地現貨價格。該合同涉及的原材料主要是PP,合同簽訂時,PP現貨價格在8200元/噸左右,按此價格計算,公司盈利。但是合同簽訂時,該公司尚未購進原材料,隨着宏觀經濟形勢的進一步好轉,該公司擔心未來購進PP時價格上漲,因此決定通過期貨市場進行買入保值。據瞭解,該公司以8099元/噸的價格買入與現貨等數量的PP2101合約,以8908元/噸價格平倉所有期貨合約。

“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該塑料加工企業的原材料成本每噸增加800元,不過由於實施了買期保值,期貨市場上每噸盈利809元,在不考慮交易成本的情況下,相當於該企業的原材料成本降爲8191元/噸。”邵世萍表示,通過買入套期保值交易,該塑料加工企業不僅規避了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風險,而且還因期貨市場盈利較大,降低了原材料購買成本。

同樣,對於聚酯企業來講,今年的風控意識也有所加強。“有期貨品種則直接通過期貨市場套保,非期貨品種則通過產業鏈上下游關係和橫向關聯期貨產品進行盤面保護。”遠大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烯烴事業部總經理戴煜敏表示,“通過參與市場的切身感受,企業對於宏觀風險的認知與應對意識更加明確。”

在邵世萍看來,期貨市場有基礎性資源配置功能,它不光是工具和手段,也是市場經濟體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頭部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如果沒有期貨市場,就不可能有我們企業今天,它給中游企業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做大機會。我們現在是期現‘兩條腿’走路,兩者缺一不可。”邵世萍如是說。

推陳出新,期貨公司最大程度滿足企業個性化避險需求

自從去年疫情以來,企業對運用期貨工具進行風險管理的需求較爲強烈。而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攀升令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套期保值的重要性,特別是一些以大宗商品爲原材料的下游終端消費品企業。

作爲標準化工具,期貨市場能否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期貨公司又做了哪些探索創新?

“現在客戶希望利用衍生工具來管理價格風險,但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採銷體系、規章制度,因此,期貨公司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針對性地幫助企業設計好合理的套保方案與風控機制,在制訂了風險管理方案後需要持續跟蹤市場變化,並針對市場變化做出合理的調整。”朱斌說。

朱斌告訴記者,期貨公司不斷探索,推陳出新,設計出了累計期權、障礙敲出期權、含權貿易等多樣化的新型工具,並根據企業在套期保值中因稅點而調整的套保比例設計了多比例無風險實值期權保值模式,豐富了企業的避險工具箱。與此同時,本着優勢互補的原則,南華期貨與第三方企業合作,以客戶需求爲導向,開創“保價訂單”一條龍一體化的服務實體經濟新模式,最大化滿足市場對於價格波動導致經營成本增加的期現套保需求。

今年行情大漲,多數企業特別是終端加工和消費企業更加註重風險對沖,企業對於利用衍生品做風險對沖的訴求明顯增加。“對於期貨公司而言,需要在市場劇烈波動的背景下加強對客戶的培訓。同時,隨着期貨經營機構可開拓的業務類型增加,期貨公司更加強調場外、期現上與實體企業直接合作,滿足企業風險對沖需求,同時解決企業自身專業度不夠的問題。”李強說。

記者發現,在行情波動較大時,不少期貨公司均會及時瞭解政策變化、產業供需變化對產業的影響,走訪產業客戶,進行調研和了解產業實際的困境和訴求。“公司會加強風險管理工具的宣傳,輔導企業根據自身經營情況,加強原材料的風險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和平緩原料上漲對生產經營和利潤的影響。”景川說。

丁丁介紹,“在套保交易策略上,我們會給客戶推薦更靈活和豐富的一些策略,比如基本面仍然強但階段性面臨政策調控的品種,我們會建議客戶除持有期貨頭寸外,再利用期權等策略進行階段性的風險規避。”

不難看出,面對行情的大幅波動,產業客戶希望藉助期貨及衍生工具來管理價格風險的需求非常迫切,他們不僅對期貨公司提供的研報提出更高要求,同時希望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幫助它們轉移價格波動風險。

李強介紹,行情波動大,一方面客戶需要直接的風險對沖方案,同時企業對於行情方向的研判需求增加。在具體操作層面,企業對於不同工具的使用也更加關注。期貨公司在這一過程中,更加強調可落地解決問題的方案提供給客戶,例如在場外期權方面,需要根據客戶對市場的判斷,給出更具性價比的期權策略,以降低成本,並能實現企業目標效果。另外,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積極參與客戶的業務中,以實現企業更加直接的風險對沖效果。

據景川介紹,物產中大期貨藉助期貨、期權、含權貿易以及遠期報價等多種形式來降低產業企業原材料採購成本,並加強上下游產業鏈的穩定供應和需求,來穩定其生產經營。“在服務產業客戶上,我們重點加強原材料的風險管理策略的運用,根據客戶自身經營規模和節奏靈活制訂相應策略。”景川說。

丁丁認爲,相對產業客戶而言,期貨公司是“行業外機構”,這對研究員的產業熟悉度、研究視野開闊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貨公司應立足於培養既能深入產業搞清楚利潤傳導邏輯,又能利用信息數據等先進工具來進行價格趨勢分析的複合型研究人員,來更好地服務產業。

他認爲,期貨公司要持續做好投資者教育,倡導客戶理性投資,同時要及時瞭解客戶的需求。尤其對下游的產業客戶,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資源,打通產業鏈的“堵點”,找到痛點,通過基差貿易、場外衍生品業務和倉單服務業務爲產業客戶緩解經營困難和融資困難,幫助企業穩定生產經營。

目前,不少期貨品種的期權相繼上市,期貨公司也從單純的經紀商、通道業務,變成了衍生品綜合服務的提供商,期貨、現貨、衍生品的組合服務方案或者結構化服務產品將更符合機構化投資者的需求。“我們的研究員目前均要求策略輸出涵蓋期貨、期權甚至是場外業務多個維度,這樣就會使得工具使用更爲靈活及高效。”恆力期貨副總經理孫朝旺告訴記者。

高位振盪,大宗商品已站在方向選擇的十字路口

目前商品市場仍然處於海外通脹復甦的預期內,各個國家暫未出現明顯的寬鬆政策轉向的情況。同時,復甦初期需求端的恢復速度相對快於供應端,造成了多個品種出現了短期供需錯配的矛盾,價格上行較快。

李強認爲,目前大宗商品供需錯配的情況仍未扭轉,近期印度仍深陷第二波疫情,孟加拉國、泰國、越南均先後出現疫情反彈,原材料流通再受干擾,製造業訂單向中國轉移的預期上升,供需錯配的情況甚至有階段性加劇的可能。這或使得短期商品價格維持高位。爲避免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進而對經濟穩定發展造成傷害,近期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聯合出手,保供穩價,這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的勢頭。政府及時的干預行爲或能起到用時間換空間作用,一方面爲供應恢復爭取時間,另一方面,三季度國內消費也將迎來階段性淡季。

景川也認爲,本輪商品市場的牛市基礎仍然沒有改變,就目前看,影響價格的因素一是基本面的變化,二是政策面的變化。從基本面來看,下半年海外經濟仍能延續上半年的景氣程度,經濟復甦會繼續帶動和海外消費相關的有色、能化等商品價格;但國內方面,在“房住不炒”“三道紅線”的高壓下,房地產行業增速中樞下移,對於下游需求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從政策面來看,此前召開的兩次國常會對於大宗商品市場的指導意見會對市場進行降溫,但另一方面海外市場比如美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也會對商品需求產生較爲重大的影響。總的來說,下半年全球定價的有色和能化相對看好,而國內定價的黑色系相對看平。

“短期商品市場可能仍有一定的上行空間,但品種間的分化將加劇,不同品種間受到海外通脹傳導力度不同,政策導向與供需轉換節奏較快的環境下市場也會經歷比較大的波動。”朱斌說。

不過,丁丁則認爲,夏季大宗商品將進入一個高位的寬幅振盪階段,既有支撐價格的因素,又有壓制價格的因素。在金融層面,一方面國常會啓動了對於大宗商品投機進行降溫的組合拳,另一方面美元流動性仍然處於相對寬鬆和充裕的狀態,因此前者構成壓制,後者構成支撐。

展望未來商品走勢,孫朝旺也認爲,短期內呈現高位區間振盪的可能性較大,近期漲幅較大板塊出現修正行情也在情理之中。從近期的走勢上看,前期漲幅較大的板塊已經出現了修正行情,儘管調整之後價格呈現寬幅振盪,但市場的高漲情緒已經有所緩和,這一點從持倉數據就能看出。從中長期看,市場能否真正降溫主要取決於能否解決供給制約。

在丁丁看來,當前最重要的是關注美國貨幣和匯率政策的演化,如果出現美元的大幅反彈則會出現商品價格向下較大幅度波動,其次就是如果國內的財政政策以及美國的基建計劃下半年有所推進,則會推動商品繼續上行。總體來說,波動幅度會加大。

在上述受訪人士看來,從全球的角度來看,仍需要提防商品大幅波動的捲土重來。因此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如果看好商品的中期行情,更多地應該採用低槓桿或者無槓桿的中期配置策略,或者選擇無方向做多波動率的策略,或者是使用期權做價差策略。對於專業交易員而言,如果槓桿水平較高,同樣應該做一些期權上的保護。對於實體企業而言,需要意識到的是,今年以來最重要的特徵是產業鏈中上游對於中下游的利潤進行擠壓,這個擠壓的過程不易很快結束,應注重做好成本的對沖或利潤的鎖定。

走出誤區,企業套期保值守住初心方能行穩致遠

記者瞭解到,雖然目前實體企業運用期貨工具參與套期保值的情況越來越多,但總的比例仍然有不小的提升空間,參與其中的也多數爲大型企業,小企業參與較少。

事實上,目前,各產業對於期貨工具的認識已在逐步提高,但在“活學活用”上還是存有一定的難點。由於保證金機制的存在,有些企業在應用期貨工具時沒有完善的保值策略,容易出現把套保做成單純投機的行爲,起不到原本的保值作用,甚至出現自有資金的大幅虧損。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此輪行情中,有些企業因價格上漲過快、過高,存有一定的僥倖心理,甚至脫離了套保的原則,由套保改爲投機,去博超額利潤。

“產業企業面對此輪行情,是較爲被動的,行情走勢是出乎產業認知的。此輪行情僅以產業的邏輯無法理解波動幅度和速度,一些企業存在從套保到投機的現象。”戴煜敏稱。

對此,霍東凱也認爲,從投機性出發參與期貨的企業,是希望獲取更豐厚的行情利潤,他們對期貨工具的使用能力更加薄弱。

實際上,目前企業參與期貨套保仍有較多誤區。據蔡擁政介紹,最典型的就是期貨市場只能盈利不能虧損,虧損等於套期保值失敗。這樣的主導思想下,企業期貨操作人員過於關注市場價格波動,被市場價格帶節奏,患得患失。此外,還有一些企業以套期保值的名義上進行投機,在套保建倉基礎上頻繁買賣,脫離現貨敞口風險管理,實際還是以期貨盈利爲目的。

“長期來看,企業利用期貨保值必然是削峯填谷,實現長久穩定經營。如果僅從一時的賬面盈虧去判斷企業進行套期保值的成功與否,顯然是很不合理的。這也是很多企業對於期貨保值想參與又不敢參與的重要原因。”上述鋁錠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種現象是階段性的,隨着企業對期貨工具應用的更加得心應手一定會有所轉變。”霍東凱認爲,產業企業應始終從自身生產經營出發,從防範風險的角度去使用期貨工具。

“企業利用期貨工具時,應堅持爲生產經營服務的初心,應關注採購的原料與賣出的產品之間的價格管理關係,根據原材料在成本中佔的比重來選擇一個比例參與套保。”邵世萍稱。

“一般而言,企業風險對沖合理比例可以設置在0.8—1.2之間,企業可根據對行情的研判來確定套保比例,這既可以實現風險對沖,也可以有一定的方向性收益。”李強對期貨日報記者說。

企業在參與套期保值時,需要專業團隊進行期現市場產業鏈供需、基差及政策面進行數據及產業鏈分析。“一方面,依據產業鏈特點優先在訂單銷售、原料採購成本管控、庫存管理方面尋求期現結合的切入點;另一方面,利用衍生工具解決業務痛點問題,如對鎖定價格的遠期訂單,利用與供貨期相對應的期貨合約進行成本端對應鎖定。”蔡擁政稱。

“此外,企業要逐步推進套保體系建設工作。運用價格體系在先,運用套保工具在後;企業內部先建立制度在先,開展業務在後;培養人才在先,套保業務在後;研究分析在先,推進業務在後。”蔡擁政表示,在自身套保體系逐步成熟的背景下,將衍生品風險管理應用延伸至產業鏈的下游客戶羣,增強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黏性,保證企業生產運營的平穩。

走出套保誤區,不僅需要企業自身提高風險管理意識,也需要有專業機構加以引導。

受訪業內人士認爲,作爲市場化風險管理的提供者,期貨經營機構應發揮風險管理的專業優勢,加強投資者教育,幫助廣大中小企業主動應對價格風險,提供綜合化的解決方案,滿足實體企業日益複雜的風險管理需求,穩定企業經營發展。

“近年來,期貨行業非常重視投資者教育。”朱斌表示,期貨經營機構應該及時歸納總結、認真梳理服務過程中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同時加強行業內交流學習,促進成熟模式的推廣和運用。此外,期貨公司本身也應該加大投入,增強風險管理產品設計能力、定價能力和交易能力,爲企業提供個性化、多樣化並且精準度高、貼合度強的風險管理產品,滿足企業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