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倩)近日,国际学术期刊PeerJ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关于新疆准噶尔盆地早白垩世乌尔禾翼龙动物群中翼龙足迹化石发现和研究的最新进展。科学家将新发现的翼龙足迹,命名为乌尔禾翼龙足迹(新种)。

科学家表示,新发现的翼龙足迹化石保存在长约125 cm宽约25 cm面积约0.3平方米的灰绿色细粒砂岩表面,共114个足迹,包括57个前足足迹和57个后足足迹。足迹化石分布相对杂乱,为了尽可能找到行迹,研究者对所有足迹前进方向进行了统计,并发现了一些可能的行迹,即相同方向和相当大小的足迹。

乌尔禾翼龙足迹(新种)化石照片及线条图(IVPP V 26281.2)(汪筱林团队供图)

乌尔禾翼龙足迹(新种)可能的行迹(汪筱林团队供图)

红色代表三个方向可能行迹:A 0°-20°前进方向的足迹;B20°-40°前进方向的足迹;C260°-280°前进方向的足迹

翼龙足迹化石为四足行走足迹,无尾迹。前足三指型,强烈不对称,尺寸较小,平均长约3.40 cm,宽约1.59 cm,长宽比约2.14,第Ⅰ指最短(约1.31 cm),通常指向侧方或侧后方,第II指中等长度(约1.90 cm),指向侧后方,月牙形状的第Ⅲ指最长(约3.15 cm),指向后方,II指和Ⅲ指的指间夹角是Ⅰ指和II指指间夹角(33.5°)的1.74倍。后足蹠行式,近似三角形,具四趾,尺寸较小(长约4.02 cm,长宽比2.75),第Ⅰ趾最短,其余三趾近似相等(Ⅰ-Ⅳ趾长度1.66-2.16-2.06-1.97 cm),蹠部呈窄长型,近似和趾部相等,外侧趾间夹角较小约14.6°。

乌尔禾翼龙足迹(新种)正型、副型和重叠足迹(汪筱林团队供图)

A 前足正型;B-C 前足副型;D-E 后足副型;F 后足正型;G-H 重叠足迹

科学家表示,乌尔禾翼龙足迹(新种)是目前中国第三个有效的翼龙足迹种。乌尔禾翼龙足迹的造迹者极有可能是复齿湖翼龙所留,推测其成年个体的翼展约为2 m。

此外,科学家发现114个足迹化石保存在约0.3平方米的岩石层面,密度高达365个/m2,而且足迹化石大小不一(前足印痕大小1.9-5.15 cm,后足印痕大小2.68-5.71 cm),这意味着乌尔禾翼龙足迹是由不同年龄段的湖翼龙留下来的,代表有不同年龄层次的湖翼龙在乌尔禾地区的湖岸边生活,而这种高密度性通常作为群居的证据。

生态复原图(赵闯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