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蘇化工轉型升級,這家園區十餘家企業正排隊入園

記者 | 徐寧

化工產業結構矛盾突出,江蘇省內化工園區正向新材料等高附加值產業轉型。

6月10日,界面新聞記者走訪了位於江蘇揚州儀徵沿江地區的揚州化工園區。

在該園區的應急指揮大廳內,大屏幕上正實時監控着園區內的各個關卡、廠區。工作人員在屏幕上點開一個高空瞭望監控點,高清像素的攝像頭能拍到長江對岸停靠着的船舶。

據工作人員介紹,園區配備了數據中心機房、視頻專網及感知設備,可以實時監控全園區的環境質量和安全生產。

界面新聞記者自揚州化工園區經發局獲悉,目前有十餘家符合條件的化工項目正在排隊希望進入該園區,每年約有一兩個項目可以正式落地。

化工項目入園排起長隊,主要是受近年安全環保等因素影響。根據江蘇省政策要求,目前新上的化工項目必須進入專業化工園區發展。

2017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稱,到2025年,城鎮人口密集區現有不符合安全和衛生防護距離要求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就地改造達標、搬遷進入規範化工園區或關閉退出。

其中,中小型企業和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的大型企業2018年底前全部啓動搬遷改造,2020年底前完成;其他大型企業和特大型企業2020年底前全部啓動搬遷改造,2025年底前完成。

揚州化工園區是成立於200310月,是江蘇省認定的14家專業化工園區之一,已有41家化工企業入駐。據石化聯合會近期公佈的名單顯示,揚州化工園區位列今年化工園區30強榜單的第十位。

揚州化工園區黨工委委員、管理辦副主任孔令峯向界面新聞記者介紹稱,進入園區的化工項目需要層層選,既要符合省級標準,也要契合園區的產業定位。

目前,揚州化工園區的產業定位爲向“三高”發展。“三高”是指高性能合成材料、高端專用化學品和高效新能源。

揚州化工園區經發局局長表示,去年揚州化工園區的年產值約500億元,在全國的化工園區中產值並不算高。

園區並不追求從上游到下游的煉化一體化大發展思路。”繆東說,“目前園區化工新材料的耦合度高,適合‘小而精’的發展形勢,未來園區主要是向高性能材料等精細化工、數字化、綠色化發展轉型。”

這主要是因爲長江經濟帶明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發展思路。2018年,揚州市委全委會報告指出,處在長江沿岸的揚州化工園區,產業規劃用地面積需要從原來的22.57平方千米壓縮至9.6平方千米。

江蘇省是傳統的化工大省,此前化工園區數量常年排名全國第二。但據江蘇省今年公佈的名單顯示,省內有14家合規的化工園區、15家化工集中區,共計29家,與過去的園區數量相比,減少了一半。

據中國江蘇網報道稱,今年江蘇省計劃再關閉退出200家化工企業,其中沿江一公里園區外企業30家。

據孔令峯介紹,已在化工園區內的企業,若技術落後、環境污染較大,且未能通過技改達到園區管理標準,也會對這些項目進行更新搬遷。去年揚州化工園區內已淘汰兩家企業

爲推動更好地高質量發展,揚州化工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揚州化工公司)加大了園區的產業配套設施等基礎投資建設。

揚州化工公司是揚州化工園區的直屬實體公司,也是該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主體。截至目前,該公司累計完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逾65億元。

在此投資建設過程中,揚州化工園區還得到了中國投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投保,834777.NQ)的支持,成爲後者通過擔保增信支持的項目。

今年,中投保爲揚州化工公司的第二期中期票據提供了增信支持,規模達5億元。

中投保於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由財政部、原國家經貿委出資成立,是國內首家全國性專業擔保機構截至去年,中投保累計擔保總額達5330億元,是國內綜合實力最強的擔保機構之一。

中投保副總裁趙志平認爲,揚州化工園區是江蘇省內的優質化工園區項目,爲類似的化工園區和投資建設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符合公司戰略投資方向,也利於江蘇省產業園區的轉型發展。

同樣受金融資本青睞的還有江蘇泰州濱江工業園區。

該工業園區成立於2000年6月,主導發展石油化工及新材料產業,目前已進駐企業50餘家。據石化聯合會數據顯示,2018-2020年,該園區曾入圍中國化工園區30強榜單。

泰州濱江工業園區的基礎建設,主要由泰州市新濱江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該公司202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也得到了中投保的增信支持,規模爲10億元。

泰州濱江工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王平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濱江工業園是長江大保護的敏感區,原來依靠長江大交通、大運輸的產業發展已經到了瓶頸期,下一步園區立足於“一主一新”產業體系重點圍繞中海油二期項目建設推進石油化工“主”產業,以及發展大健康新材料‘新’產業

據王平介紹,爲了符合政策發展要求,去年泰州濱江工業園區也淘汰了六家企業。

化工園區產業轉型是近年來石化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近期舉辦的2021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報告稱,目前結構性矛盾仍是化工行業最突出的全局性矛盾,產業結構層次低下、產品結構雷同、資源矛盾制約突出,已成爲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性制約。

李壽生指出,去年中國化工新材料產量達2700萬噸,但消費量高達3800萬噸,供給和需求量相差1100萬噸,中國化工新材料的自給率僅爲71%。

他認爲,“十四五”時期,中國化工行業要重點補足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細化學品的短板,推動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