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文宏:疫苗接種率足夠多,新冠病毒傳播率就能得到遏制

專家表示,疫情期間,長三角公共衛生協同治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防疫資源還末形成一體化佈局、疫情防控政策的銜接程度有待提高、防疫隊伍的規模和結構需進一步完善、社會參與的渠道應逐步理順等。

面對新冠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長三角區域的聯防聯控效果如何,哪些方面還需進一步完善?

“此次疫情全方位檢驗了長三角一體化應急管理協同發展建設的成果。”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基礎組組長羅偉光在今日(11日)舉辦的長三角城市公共衛生應急協同治理創新專題研討會上表示。

羅偉光告訴第一財經,“新冠疫情爆發沒多久,長三角三省一市迅速啓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果斷採取一系列公共應急措施,形成了疫情防控信息互聯互通、重大疫情管控舉措互相通報、疫情防控交通一體化聯動、重要防疫物資互濟互幫、新冠肺炎病例醫療救治工作聯動等5項工作機制;並推出了健康證明互認、省際交通管制通報、防疫生產物資及生活必需品互幫互濟、醫療專家遠程會診等一系列有效舉措。”

新冠病毒跟流感有何區別?

根據Worldometer實時統計數據,截至6月10日6時,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約1.75億例,累計死亡病例約377萬例;而世界銀行此前也預測,到2021年底,新冠疫情可能會使多達1.5億人陷入貧困。

“2003年SARS爆發期間,我國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裏都沒有弄清楚SARS的病原體的特徵,而如今,我們確認一株新冠病毒只要5天就夠了。這也就是我們要整合資源,並建立區域協同治理網絡的重要性。”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長三角商業創新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張文宏在今日的研討會上表示。

張文宏稱,“此次的新冠病毒肺炎看上去像流感,這主要在於其傳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但這一病毒肺炎又不像流感,因爲如果有充分的疫苗、藥物來應對,它的病死率就會大大下降。”

張文宏表示,目前,我們國家應對新冠所採用的一系列方法是:傳染源的檢測,高風險人羣的隔離,高風險地區的交通管制等,“可以說,我們執行的是‘清零‘策略。如果做到了100%的全面防控,那麼新冠疫情是可以控制住的,但這難度很高,在行政能力、物資能力、檢測能力等方面都需要充分準備。”

據瞭解,全球因新冠病毒而死亡的人數爲369萬,病死率爲2.14%,這個水平接近流感的20倍。現有疫苗對變異菌株仍有作用,是防治新冠最有效的措施。

爲此,張文宏認爲,如果全球其他國家的新冠病死率逐步上升,那麼,絕大多數國家都會採用中國的做法,“未來,一方面,長三角的衛生網絡反應越快、觸發公共衛生預警的速度也就越快;另一方面,疫苗接種率足夠多,新冠病毒傳播率就能得到遏制,城市精細化防控能力也就越強。”

公衛應急亟需協同治理

上述經驗之下,區域協同治理上仍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亟需要進一步探討。

爲此,上海長三角商業創新研究院也在今日同步發佈《長三角城市公衛應急協同治理創新研究報告》(下稱《研究報告》),研究範疇包括“應急協同治理體系”“應急物資保障”“應急數據協同治理”“第三方實驗室產業協同”這四個部分。

“主體、平臺和機制,是長三角公衛應急協同治理的關鍵點。”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區域發展研究室主任宗傳宏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們研究發現,疫情期間,長三角公共衛生協同治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防疫資源還末形成整體化佈局、疫情防控政策的銜接程度有待提高、防疫隊伍的規模和結構需進一步完善、社會參與的渠道應逐步理順等。”

如何進一步針對上述問題給予對策?

宗傳宏解讀,在應急物資保障方面,建議加強應急物資儲備物流配送體系一體化、各類物資信息平臺、以及醫藥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同時,提升應急物資供應鏈整體響應水平和戰略物資儲備建設的水平。

而在大數據協同治理方面,針對數據質量不高、共享不足,數據應用配套政策經驗不完善等問題,宗傳宏認爲,“一方面,我們要建立基層防疫信息單次採集、多部門共享的信息機制,另一方面,還要加快整合政府和企業等多領域、多部門的數據,進行數據匹配和科學運算,爲公共衛生應急決策提供循證支持。”

此外,第三方實驗室產業協同也是重要一方面,因爲這直接決定了各個城市在應對新冠燈突發公共衛生疾病時的核酸檢測、及其它病原體檢測的服務能力。

上述《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來看,長三角區域內第三方實驗室的佈局呈孤島化,如檢測管理各自爲戰、數據割裂、樣本管理和運輸無序等;而第三方實驗室與上下游產業的協同力度也不夠。

宗傳宏爲此表示,這需要加強模塊化實驗室檢測建設,包括建立適合篩查體系的質量與技術管理體系、打通數據管理壁壘、構建統一的樣本管理體系。

迪安診斷爲例,旗下“雷迪”實驗室在長三角區域已檢測樣本270餘萬例,佔迪安診斷全國總檢測量的十分之一以上,有效鞏固了長三角區域的核酸檢測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