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双减”这个词悄然火了起来。“双减”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推动和校内校外双向发力。街道和社区肩负着开展群众文化、科普、体育、校外教育等工作的职责,更要在“双减”之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孩子参与到社会活动、科普试验、亲子娱乐中来,鼓励孩子走到公园、运动场、社区活动室和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去,摘掉小眼镜和小“夹板”,脱离题海和手机,不做“低头族”,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双减”之下,如何让孩子更好地管理空闲时间,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是很多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

13年的“儿童之家” 见证孩子变化

自2008年起,马家堡街道西里第二社区几乎每个周六上午都会开展儿童之家活动,至今已经坚持了13个年头。除了2020年因疫情降低了活动开办的频率外,几乎每个周六的早晨,都有一群翘首以盼的孩子们等在西里第二社区的门口,互相猜测着今天课程的内容,笑着闹着等待儿童之家九点准时开门。

不仅如此,每到寒暑假,西里第二社区都会开设托管班,家长在上班前把孩子送到社区,下班后再来接走,为双职工家庭带去了不小的便利。可别小看假期托管班,马英和她的同事可是倾注了不少的心血。不光邀请专业的老师辅导孩子的作业,还开设类型多样的兴趣班,让孩子们的假期一点也不枯燥。

作为二级心理咨询师的马英,十分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有一名叫闹闹(化名)的小朋友最让马英惦记,由于父母工作忙,还要经常回老家照顾老人,闹闹一到寒暑假就会准时来马英这里报到,吃饭喝水,上课游乐,都由托管班的老师们来照看。马英在观察上课情况时发现,闹闹听不进去老师的讲课,经常走神,手脚不停地做小动作。马英便和闹闹谈心,询问他最近的情况。原来是妈妈又回老家照顾老人了,已经很久没有回来关心陪伴孩子了。这让马英十分心疼,她和闹闹的父母通了电话,闹闹的妈妈马上从老家赶回来,她向马英直道谢:“真的很谢谢马书记,我这个做妈妈的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您发现了还这么重视,否则闹闹这样发展下去可能问题会更严重。” 马英也理解做父母的不易,于是更加尽心尽力地做好假期托管班,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重视与关爱。

还有一次在暑期托管班,马英注意到一个躲在角落里默不作声的小女孩,她每天都安静地低头看书,从不与别的小朋友交流玩耍。马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通过多种方式与小女孩进行沟通开导,慢慢地,小女孩的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尝试着和别的小朋友一起聊天玩耍,得到友好的反馈后使她更加自信起来,这才让马英舒了一口气。

就这样,西里第二社区的儿童之家年复一年地开办下来,为“双减”之下,街道、社区如何成为社会教育的有益补充做出了很好的范本。经过13年的探索,西里第二社区在辖区校外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相信,在社区、家长的合力下,每个孩子都能获得1+1>2的教育效益。”马英说:“孩子们潜移默化的进步,就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清洁日活动来了小小志愿者

每到周末,马家堡街道的各个社区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清洁日活动,居民自发地到各自的小区参加活动,渐渐地,志愿者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其中,小朋友的数量更是不断增加。活动大都以垃圾分类、光盘行动、除四害等重点工作为主题,在参与互动游戏、桶前值守、担任宣传小使者等多种有意义的环节之外,与家长一起劳动,可以让孩子参与到社区共建的活动中,增加社会责任感和认同感。

今年五年级的陈乐研经常和爷爷一起来参与城南嘉园社区的清洁日活动,她的爷爷说:“我是咱们社区的老党员,之前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回社区报到,参与一些社区工作与活动。次数多了我发现,社区工作其实是非常需要孩子的参与的,能够培养她从小就关注国家大事与社会热点,增长了不少见识,孩子写作文的内容都变得越来越丰富。”从捡拾垃圾到擦拭垃圾桶,从宣传光盘行动到手绘垃圾分类图,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让陈乐研更多了一份小主人翁的责任感。

亲子手工坊点燃科学梦想

在马家堡街道玉安园社区,即将开展的亲子手工坊活动受到了不少居民与孩子的关注,早早地就在社区报了名。作为全国首家果壳科普社区,玉安园社区与果壳计划在7月初开展四期亲子工作坊,邀请专业老师为家长和小朋友带来科普讲座,还会共同参与科普DIY游戏,例如《医院大揭秘》和《人体大揭秘》等科学盒子,可以让小朋友和家长在合力挑战一个又一个场景关卡时了解不少相关知识。辖区居民张孝雯小朋友和父母已经抢先报了名,“过去,一到周末,孩子的时间就被各类课外班填充得满满的,现在,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了孩子的周末时间。”她的爸爸张子学说:“社区组织的科普活动孩子尤其喜欢,辟谣言、做实验、玩桌游……别说孩子了,大人都能放下手机,陪着孩子一起思考怎么操作怎么闯关。我想,这才是孩子最想要的童年。”

来源 《丰台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