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雙減”這個詞悄然火了起來。“雙減”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推動和校內校外雙向發力。街道和社區肩負着開展羣衆文化、科普、體育、校外教育等工作的職責,更要在“雙減”之下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孩子參與到社會活動、科普試驗、親子娛樂中來,鼓勵孩子走到公園、運動場、社區活動室和祖國的大好河山中去,摘掉小眼鏡和小“夾板”,脫離題海和手機,不做“低頭族”,成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雙減”之下,如何讓孩子更好地管理空閒時間,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是很多家長重點關心的問題。

13年的“兒童之家” 見證孩子變化

自2008年起,馬家堡街道西里第二社區幾乎每個週六上午都會開展兒童之家活動,至今已經堅持了13個年頭。除了2020年因疫情降低了活動開辦的頻率外,幾乎每個週六的早晨,都有一羣翹首以盼的孩子們等在西里第二社區的門口,互相猜測着今天課程的內容,笑着鬧着等待兒童之家九點準時開門。

不僅如此,每到寒暑假,西里第二社區都會開設託管班,家長在上班前把孩子送到社區,下班後再來接走,爲雙職工家庭帶去了不小的便利。可別小看假期託管班,馬英和她的同事可是傾注了不少的心血。不光邀請專業的老師輔導孩子的作業,還開設類型多樣的興趣班,讓孩子們的假期一點也不枯燥。

作爲二級心理諮詢師的馬英,十分重視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有一名叫鬧鬧(化名)的小朋友最讓馬英惦記,由於父母工作忙,還要經常回老家照顧老人,鬧鬧一到寒暑假就會準時來馬英這裏報到,喫飯喝水,上課遊樂,都由託管班的老師們來照看。馬英在觀察上課情況時發現,鬧鬧聽不進去老師的講課,經常走神,手腳不停地做小動作。馬英便和鬧鬧談心,詢問他最近的情況。原來是媽媽又回老家照顧老人了,已經很久沒有回來關心陪伴孩子了。這讓馬英十分心疼,她和鬧鬧的父母通了電話,鬧鬧的媽媽馬上從老家趕回來,她向馬英直道謝:“真的很謝謝馬書記,我這個做媽媽的沒有注意到的問題,您發現了還這麼重視,否則鬧鬧這樣發展下去可能問題會更嚴重。” 馬英也理解做父母的不易,於是更加盡心盡力地做好假期託管班,讓每一位孩子都得到重視與關愛。

還有一次在暑期託管班,馬英注意到一個躲在角落裏默不作聲的小女孩,她每天都安靜地低頭看書,從不與別的小朋友交流玩耍。馬英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她通過多種方式與小女孩進行溝通開導,慢慢地,小女孩的性格也逐漸開朗起來,嘗試着和別的小朋友一起聊天玩耍,得到友好的反饋後使她更加自信起來,這才讓馬英舒了一口氣。

就這樣,西里第二社區的兒童之家年復一年地開辦下來,爲“雙減”之下,街道、社區如何成爲社會教育的有益補充做出了很好的範本。經過13年的探索,西里第二社區在轄區校外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充分調動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我相信,在社區、家長的合力下,每個孩子都能獲得1+1>2的教育效益。”馬英說:“孩子們潛移默化的進步,就是我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

清潔日活動來了小小志願者

每到週末,馬家堡街道的各個社區都會開展形式多樣的清潔日活動,居民自發地到各自的小區參加活動,漸漸地,志願者的隊伍越來越龐大,其中,小朋友的數量更是不斷增加。活動大都以垃圾分類、光盤行動、除四害等重點工作爲主題,在參與互動遊戲、桶前值守、擔任宣傳小使者等多種有意義的環節之外,與家長一起勞動,可以讓孩子參與到社區共建的活動中,增加社會責任感和認同感。

今年五年級的陳樂研經常和爺爺一起來參與城南嘉園社區的清潔日活動,她的爺爺說:“我是咱們社區的老黨員,之前都是我自己一個人回社區報到,參與一些社區工作與活動。次數多了我發現,社區工作其實是非常需要孩子的參與的,能夠培養她從小就關注國家大事與社會熱點,增長了不少見識,孩子寫作文的內容都變得越來越豐富。”從撿拾垃圾到擦拭垃圾桶,從宣傳光盤行動到手繪垃圾分類圖,一系列的社會實踐讓陳樂研更多了一份小主人翁的責任感。

親子手工坊點燃科學夢想

在馬家堡街道玉安園社區,即將開展的親子手工坊活動受到了不少居民與孩子的關注,早早地就在社區報了名。作爲全國首家果殼科普社區,玉安園社區與果殼計劃在7月初開展四期親子工作坊,邀請專業老師爲家長和小朋友帶來科普講座,還會共同參與科普DIY遊戲,例如《醫院大揭祕》和《人體大揭祕》等科學盒子,可以讓小朋友和家長在合力挑戰一個又一個場景關卡時瞭解不少相關知識。轄區居民張孝雯小朋友和父母已經搶先報了名,“過去,一到週末,孩子的時間就被各類課外班填充得滿滿的,現在,我們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了孩子的週末時間。”她的爸爸張子學說:“社區組織的科普活動孩子尤其喜歡,闢謠言、做實驗、玩桌遊……別說孩子了,大人都能放下手機,陪着孩子一起思考怎麼操作怎麼闖關。我想,這纔是孩子最想要的童年。”

來源 《豐臺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