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開滴滴:不是北京人 4個小時賺了199元、

來源: 潛觀研究所

瀟湘菲菲

一個月前,潛觀研究所發佈了一篇關於滴滴的文章《兩則外媒報道之後,滴滴上市是否會生變?》,文章指出了滴滴上市面臨的三大問題。

一個月後,滴滴還是IPO了。今天的最新消息顯示:

滴滴出行推進美國首次公開募股(IPO)計劃,並披露2021年淨利潤達55億元。

即將上市的滴滴解決了已有問題嗎?過去一個月裏,我們圍繞滴滴曾被詬病的安全、算法、勞工關係等問題策劃了一系列調研和測評,後續將逐步推出。第一期測評針對滴滴司機,我們實地體驗了滴滴司機的工作和生活,也發現了其中的許多漏洞和弊端。

以下爲測評心得:

01 第二職業

快速註冊,不需要“京人京牌”

這應該是史上最快到手的offer。

想註冊一個滴滴司機,非常簡單。

下載滴滴車主——註冊(上傳資料,包括身份證、行駛本、駕駛本、車輛照片)——審覈

整個流程幾乎10分鐘就可以搞定。

註冊完畢後會收到一個通知,“預計**日出審覈結果”。我是5月28日註冊的,通知顯示“預計5月31日出審覈結果”,實際上不到半小時審覈就通過了,堪稱“史上最快到手的offer”。

註冊滴滴時顯示,三天後纔會出結果。

半小時後換了一個手機登錄,顯示已經可以接單了。

早在2016年北京便公佈了網約車細則,司機需具有北京戶籍,車輛必須是北京號牌,簡單來說就是“京人京牌”。雖然我是北京車牌,但並非北京戶籍,此前一直擔心滴滴審覈不會通過,但“實踐出真知”,平臺並未嚴格執行該項規定,我的“滴滴司機之路”非常暢通。

註冊滴滴司機時,給出的北京司機收入參考

沒有社保,沒有紙面合同,就這樣上崗了。

02 出車

不到4個小時,共接了8單,賺了199元

我開的是一輛新能源汽車,裸車價32萬,但默認的是“快車”。滴滴專車要求的是20萬以上的B級車,且跑完一定的快車單,評價星級4.9以上才能升專車。估計就算是開勞斯萊斯,第一次開滴滴也會別列爲“快車”行列。

先說說戰果,不到4個小時,我一共接了8單,賺了199元。總價聽上去覺得還不錯,但細算下來並不划算。

出車收入:199元(包含完成首單後,新人鼓勵50元)

行駛成本:22元(15度*1.5元=約合22元,相對汽油車車主成本少不少)

喫飯成本:30元

洗車支出:88元(這個可以不算)

行駛里程:70公里

耗電量:15度(國家電網充電樁每度電1.5元)

如果減去電耗、喫飯、新人鼓勵,剩餘97元,相當於每個小時淨賺24元,勉強與北京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齊平。

根據2021年發佈的最低工資標準,全國31省,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北京24元/小時。其次,天津、上海、廣東小時最低工資均超過20元,小時最低工資最低的是雲南15元/小時,其次,海南、青海,寧夏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基本都在15元/小時左右。

點擊“出車”後,很快就有訂單,最開始接到的兩單都是單程起步價的訂單。從第三單開始,纔派送了較遠程的訂單。

此後的接單過程中,我做了幾種測試——

第一種測試:提前到達乘客所在地點,用另一個手機在同一地點,打車到乘客目的地,測試滴滴大概中間賺多少差價。

第四單:

乘客需支付42元,司機實際到賬收入28.26元。

第五單:

乘客需支付25元,司機實際到賬收入19.13元。

第六單:

乘客需支付34元,司機端實際到賬收入29.18元。

第七單:

乘客需支付15元,司機實際到賬收入11.82元。

第八單:

乘客需支付17元,司機實際到賬收入12.39元。

注:根據一位司機的說法,特惠和快車的區別是,特惠抽成較高,短途居多,所以一般是分數比較低的司機纔會選。

第二種測試:自己打自己

我和同事抵達一個打車不活躍的地段後,成功地打到了自己的車。

乘客端打車軟件顯示手機支付14.64元,司機端軟件顯示11.83元。

拋開自己打自己的測試,8次接單下來,滴滴的抽成比例在14.18%-35.18%。

這與滴滴5月7日對“抽成”作出的公開說明有許多出入——

根據聲明,2020年開始滴滴網約車司機收入佔乘客應付總額的79.1%,即抽成比例爲20.9%,包含10.9%的乘客補貼優惠,6.9%的企業經營成本及納稅和支付手續費等,3.1%的網約車業務淨利潤。且滴滴5月7日排查後稱,30%以上抽成訂單佔全年總訂單的比例已下降至0.03%。

但測評後的事實卻是,絕大多數訂單抽成都在21.2%以上,且出現了1筆30%以上抽成的訂單,比例高達12.5%。

此外,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同事到達目的地後下車,我準備拍攝對比照,但滴滴軟件突然提出“拍攝後面兩個座位和副駕照片上傳”,個人感覺滴滴對車內狀況有監測系統設置,能發覺沒有乘客下車。

第三種測試:是否有價格“歧視”

同一個地點,不同型號手機打車去同樣的地點。

三星Galaxy Fold(購買花費大概1.6萬元):快車87.3元;優享96.7元

華爲mate 30 pro(購買花費大概6000元):快車87.3元;優享100.1元

關於爲何同樣距離、地點,不同手機型號打車價格不同,之前媒體也有諸多報道,實地測驗後也發現這一問題依然存在。但價格似乎與手機價格關係不大,因爲我使用華爲手機較多,所以推斷可能是經常打車的手機價格會貴一些,系統或許會傾向於認爲這是有較強打車習慣的用戶。

03 被困在滴滴裏了

當了小半天滴滴司機,我最大的感受是:累,很少有時間思考,像是被困在滴滴裏面了。感受深刻的地方有幾點:

第一,單子多

作爲新人,我不知道哪裏活多,但這並不阻礙你的工作效率。

滴滴司機一般有三種接單模式:

1、系統指派

系統指派附近的訂單。

2、搶單模式

有許多預約的單子,搶乘客的預約單。

3、中距離調度

司機軟件會有提示,司機如果按照導航提示到達某一地點,應該是用車活躍地段,如果沒有接到單子,平臺會給予一定的補貼額度(10元、11元、15元不等)。如果到達該地段後,接到單子了,會有額外的3元獎勵。滴滴喊出的口號是“跟着調度走,找單不用愁”。 

我遇到兩次沒訂單的時候,按照導航的“中距離調度”提示走,但中途都被指派了訂單,所以收不到平臺的任何獎勵。這三板斧下來,司機基本不愁接不到活。有的時候乘客剛到達目的地,新的訂單就來了。

第二,導航設計

滴滴的導航會把附近區域放大很多,細節放大,而不是像日常用的高德一樣能夠把周邊十幾公里的區域看明白。這就常常導致接單後我甚至不知道去哪個區,只能是跟着導航一步一步走,像是被困在滴滴裏一樣。當然,我只是一天的使用感受,也不代表別的司機看法,滴滴這樣設計可能是爲了便於更精準的定位周邊。

第三,獎勵模式

滴滴會時不時彈出獎勵提醒,鼓勵司機出車:

一單接着一單,我不知道滴滴抽了多少佣金,但看着賬戶裏積少成多的額度,依然會有動力去接單。許多時候來不及細想,下一個訂單就來了。

我像是個困在滴滴裏的人,不停地給滴滴打工。由己及人,那些做了無數天滴滴司機的人,是不是也會有同樣的感受?

潛觀研究所聯合華爾街情報圈發起的一項調查,圖爲調查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