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关于其由来,说法不一,其中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最大。

同时,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是民间一年一度的“卫生防疫节”。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绍贵教授介绍:端午节处于芒种和夏至之间,由于时近盛夏,湿热郁蒸,蚊蝇滋生,百虫活跃,故在2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就特别重视此段时节的疾病防疫和健康养生,人们吃粽子、悬挂艾叶菖蒲、戴香囊……

这些自古流传的习俗也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

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传统食物,由粽叶包裹糯米、大枣、赤豆等材料而成。

粽叶

粽叶多用芦苇叶、竹叶、荷叶等,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

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

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

糯米

中医学认为糯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等作用。

配料

就粽子的配料而言,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如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

刘绍贵教授提醒:食用粽子时也应有所节制,进食过多反而会不利于消化,阻碍脾胃的升降之性,导致便秘、腹胀等症状,糖尿病者、老人及小孩不宜多吃。

悬挂艾叶菖蒲

端午时节,空气潮湿,在门前悬挂艾草和菖蒲,芳香清新,能祛毒气、除污浊。

艾叶

艾叶,作民间的“避邪宝器”和药用的历史极为悠久,《诗经》即有采艾的记载,用艾煎汤熏洗、沐浴,用艾烟熏进行空气消毒,用艾作为灸条进行艾灸,或用鲜嫩的艾叶作成艾糍粑粑,几乎妇孺皆知,端午或整个五月将艾悬挂于门庭已成艾的“专利”。

艾叶主含挥发油和黄酮成分,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凝止血、抗哮喘、抗过敏、镇咳、祛痰、抗炎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药理作用。

菖蒲

菖蒲,入药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的医药著作中即有记载,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文献《荆楚岁时记》中即载有端午时节民间“以艾为虎,菖蒲为剑”,悬于门户驱邪避晦的习俗。

菖蒲,味辛、苦而气香、性温,属芳香开窍药,功能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多用痰蒙清窍、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及湿浊蕴阻脾胃等病症。

主含挥发油等成分,具有镇静、抗惊厥、抗抑郁、改善学习记忆和抗脑损伤等药理作用。

戴香囊

中药香囊源自中医里的“衣冠疗法”,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佩戴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

制作香囊的主要香料有:白芷、山奈、菖蒲、苍术、藿香、佩兰、艾叶、川芎、香附、薄荷、陈皮、益智仁、檀香、苏合香、冰片等多种中草药,一般应根据不同佩戴对象、不同的喜好,选用4~5种,或5~6种。

现代研究认为中药香囊里的中草药浓郁的香味散发,这些芳香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兴奋神经系统,不断刺激机体调节免疫系统,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同时,中药的有效成分对多种细菌、病毒和霉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功能,从而起到驱邪避瘟的作用。

刘绍贵教授提醒:香囊虽好也有禁忌,例如哮喘、过敏体质、孕妇等几类人群应禁用,使用后若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编辑zebra。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药学部 刘绍贵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