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1 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召开了《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年)》(草案)(下称"总体规划")公示媒体通气会。总体规划明确将"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和美宜居幸福家园"作为 2035 年的城市愿景,提出 2035 年的城市发展规模,规划常住人口 1900 万人,实际管理服务人口 2300 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105 平方公里以内。

据介绍,本次总体规划是深圳经济特区 40 年以来第四版法定的总体规划,也是国家规划体制改革后第一部覆盖全域全要素"多规合一"的总体规划,是面向 2035 年长远发展、统筹全市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深圳市域范围内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以及城市开发建设的所有活动的法定依据。规划主要内容包括目标定位、区域协同、空间格局、生态结构、民生服务、创新发展、陆海统筹、风貌文化、支撑体系、规划实施等十个方面。

▲深圳"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开发格局。

根据规划草案,深圳在延续历版总规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持续优化"多中心、组团式、生态型"的城市空间结构,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形成"一核多心网络化"的城市开发新格局。"一核"即为都市核心区,以福田、罗湖、南山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为基础,将宝安区的新安、西乡街道,龙华区的民治、龙华街道,龙岗区的坂田、布吉、吉华和南湾街道等区域纳入都市核心区范围,促进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承担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成为集中体现深圳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功能的中央智力区、中央活力区。"多心"是指打造 12 个城市功能中心和培育 12 个城市功能节点,"网络化"则促进全市各城市功能中心和城市功能节点之间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此次总体规划也是为破解深圳面临的小地盘空间、高强度开发、超大型城市治理难题所做的全新探索。规划无论与过去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还是与国内外其他特大城市的规划相比,都有十分不同的特点。

▲深圳"四带八片多廊"生态总体格局。

规划更加突出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早在 2005 年,深圳就在全国率先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成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先行者,并为国家全面推行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国土空间保护政策提供了示范经验。在此基础上,本次规划更加强调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质量与功能的提升,全面加强海洋、水系、森林、耕地、湿地等全域全自然要素的统筹保护利用,创新高度城市化地区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模式,在绿色低碳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和能源结构优化方面进行探索。

深圳是全国最先遭遇空间资源紧约束的超大城市,也是空间发展模式最先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的城市。此次规划将有限的新增用地指标向居住、教育等民生设施用地与全市重点发展片区倾斜,大力推动以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为主的存量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强地上地下立体综合开发,实现资源利用从二维平面空间向三维立体空间的更高效方式转变。

聚焦"民生七有"发展目标,规划草案提出,通过"增总量、优布局、调结构、提品质"的策略提供更高品质的居住空间,规划新增各类住房 200 万套以上,公共住房比例不低于新增住房总套数的 60%。提供更有温度的公共服务,构建包括托、幼、小、初、高及高等教育的高质量教育设施体系,加快建设一批兼具深圳特色和国际化水平的标志性文体设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医疗高地和全国重要医疗中心,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融合发展,构建更为友好的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完善公园体系建设,建设国际一流"公园城市"和"会呼吸的城市",到 2035 年,全市建成公园 1500 个以上,实现居民 5 分钟可达绿色开敞空间。

此次总体规划的公示时间为 2021 年 6 月 11 日至 7 月 10 日,共 30 天,社会各界可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查阅,并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邮寄信件反馈意见建议。自 6 月 25 日始,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还将在城市规划展览馆、十个区进行现场展览,开展线下公示活动。此外,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于 7 月 10 日在城市规划展览馆举办一场公众论坛,邀请城市规划相关行业人员和社会公众进行现场互动交流。

深圳晚报记者 徐娅

来源:深圳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