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1 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召開了《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 年)》(草案)(下稱"總體規劃")公示媒體通氣會。總體規劃明確將"創新創業創意之都,和美宜居幸福家園"作爲 2035 年的城市願景,提出 2035 年的城市發展規模,規劃常住人口 1900 萬人,實際管理服務人口 2300 萬人,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 1105 平方公里以內。

據介紹,本次總體規劃是深圳經濟特區 40 年以來第四版法定的總體規劃,也是國家規劃體制改革後第一部覆蓋全域全要素"多規合一"的總體規劃,是面向 2035 年長遠發展、統籌全市國土空間資源配置的綱領性文件,是指導深圳市域範圍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以及城市開發建設的所有活動的法定依據。規劃主要內容包括目標定位、區域協同、空間格局、生態結構、民生服務、創新發展、陸海統籌、風貌文化、支撐體系、規劃實施等十個方面。

▲深圳"一核多心網絡化"城市開發格局。

根據規劃草案,深圳在延續歷版總規空間結構的基礎上,持續優化"多中心、組團式、生態型"的城市空間結構,深入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發展戰略,形成"一核多心網絡化"的城市開發新格局。"一核"即爲都市核心區,以福田、羅湖、南山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爲基礎,將寶安區的新安、西鄉街道,龍華區的民治、龍華街道,龍崗區的坂田、布吉、吉華和南灣街道等區域納入都市核心區範圍,促進都市核心區擴容提質,承擔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成爲集中體現深圳高質量發展和國際化功能的中央智力區、中央活力區。"多心"是指打造 12 個城市功能中心和培育 12 個城市功能節點,"網絡化"則促進全市各城市功能中心和城市功能節點之間各類資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動。

此次總體規劃也是爲破解深圳面臨的小地盤空間、高強度開發、超大型城市治理難題所做的全新探索。規劃無論與過去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比,還是與國內外其他特大城市的規劃相比,都有十分不同的特點。

▲深圳"四帶八片多廊"生態總體格局。

規劃更加突出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理念。早在 2005 年,深圳就在全國率先劃定基本生態控制線,成爲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先行者,併爲國家全面推行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等國土空間保護政策提供了示範經驗。在此基礎上,本次規劃更加強調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質量與功能的提升,全面加強海洋、水系、森林、耕地、溼地等全域全自然要素的統籌保護利用,創新高度城市化地區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模式,在綠色低碳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和能源結構優化方面進行探索。

深圳是全國最先遭遇空間資源緊約束的超大城市,也是空間發展模式最先由增量擴張轉向存量優化的城市。此次規劃將有限的新增用地指標向居住、教育等民生設施用地與全市重點發展片區傾斜,大力推動以城市更新、土地整備爲主的存量低效用地再開發,加強地上地下立體綜合開發,實現資源利用從二維平面空間向三維立體空間的更高效方式轉變。

聚焦"民生七有"發展目標,規劃草案提出,通過"增總量、優佈局、調結構、提品質"的策略提供更高品質的居住空間,規劃新增各類住房 200 萬套以上,公共住房比例不低於新增住房總套數的 60%。提供更有溫度的公共服務,構建包括託、幼、小、初、高及高等教育的高質量教育設施體系,加快建設一批兼具深圳特色和國際化水平的標誌性文體設施,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醫療高地和全國重要醫療中心,全面推進養老服務與醫療服務融合發展,構建更爲友好的 15 分鐘社區生活圈。完善公園體系建設,建設國際一流"公園城市"和"會呼吸的城市",到 2035 年,全市建成公園 1500 個以上,實現居民 5 分鐘可達綠色開敞空間。

此次總體規劃的公示時間爲 2021 年 6 月 11 日至 7 月 10 日,共 30 天,社會各界可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和微信公衆號上查閱,並可通過發送電子郵件、郵寄信件反饋意見建議。自 6 月 25 日始,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還將在城市規劃展覽館、十個區進行現場展覽,開展線下公示活動。此外,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將於 7 月 10 日在城市規劃展覽館舉辦一場公衆論壇,邀請城市規劃相關行業人員和社會公衆進行現場互動交流。

深圳晚報記者 徐婭

來源:深圳晚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