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NVIDIA創辦人兼CEO黃仁勳在被問到是否會進軍“芯片代工”,但他堅決地說了“no”,更以“廚房和餐廳是不一樣的”巧妙回應。

近日,黃仁勳通過網上直播的形式回答了全球上百名媒體的問題。小編通過整理翻譯,給大家挑選了一些網友關心的熱點問題。

Q:半導體市場出現短缺問題,GPU這邊的缺貨與漲價現象有什麼原因?

NVIDIA創辦人兼CEO黃仁勳(以下簡稱黃): 半導體市場版圖確實在改變中,目前看來基於雲端運算的資料中心需求成長很快,這從我們上一季的表現(資料中心Q1營收20.5 億美元,年增 79%)可以看出來,展望第二季,我相信NVIDIA有足夠的供給來維持預測中的成長幅度。

但我們的情況跟其他半導體公司不太一樣,因爲我們不在DRAM或快閃內存(FLASH)市場,而是深耕特定應用情境。

以Geforce(RTX)爲例,我們並不是從源頭漲價,而是因爲加密貨幣挖礦的需求,使得渠道價格成長,而這也是我們今年推動挖礦專屬的CMP芯片初衷,希望這些礦工不要去買玩家用的Geforce顯卡。我們還會從源頭限制遊戲顯卡的挖礦效能表現,目標讓礦工去購買真正適合挖礦的芯片,讓漲價的情況有所改善。

Q:怎麼看加密貨幣熱潮,對NVIDIA影響是什麼?

黃: 不管是比特幣(bitcoin)或其他的加密貨幣,剛問世的時候都會有很多人選擇用NVIDIA的GPU去挖礦,主要原因是NVIDIA的產品能有效通過演算法執行任務。

對我們而言,加密貨幣出現確實替我們增加了“需求”,而NVIDIA也增加了“供給”。NVIDIA藉由CMP芯片去服務這些消費者,CMP芯片在今年第一季銷售了約1.5億美元,而今年第二季預估銷售4億美元

我想加密貨幣熱潮應該不會消失,並且會一直存在,因爲這是一種合法的方式,而人們會想要去交換它。你或許可以去討論它的價值,但你不能否認它有價值交換的事實存在。

我認爲加密貨幣的波動將是上下起伏的,至少對於我們公司來說,這股現象增加了我們公司的產品需求與產品線,我們還是很歡迎這樣的趨勢與需求,但我個人不希望它波動過大。

Q:能否談談收購Arm的原因,未來會如何發展?

黃: 我們正在等待相關機構的批准,整體來說需要18個月時間,順利的話會在明年年初完成。他們做CPU,我們做GPU和DPU,從本質上來看兩者是相輔相成,就像番茄醬跟芥末一樣。

因此,收購Arm的目的是希望提供給顧客更好的多元化、客製化選擇。首先,運算需求將越來越複雜,Arm是大公司,但相較之下NVIDIA的研發預算、資源與AI人才都更多,有助於產品開發;第二, 結合NVIDIA的科技,幫助Arm進攻市場,提供市場更多選擇;第三,ARM的開發者生態系龐大,有接近1500萬名開發者,我們則有約300萬名,多了1500萬開發者研發新的軟體,最終能替NVIDIA創造更多產品價值。

Q:Arm發展可能超越X86嗎?

黃: 首先我要說,處理器的發展將越來越複雜且多元化,大大小小、各式各樣都有,“沒有一款處理器會是完美的,能滿足所有需求,所以並不會有答案。”

不同架構的處理器各有擅長處,像是許多大型企業的資訊系統採用x86;x86遊戲筆電性能也很棒。但Arm架構也在許多地方有好表現,不只是機器人、自駕車跟switch,如跟日本富嶽合作的超級電腦也是很好的例子。

因此,不同類型的處理器是爲了不同應用而設計的,而我們的產品是爲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分析而設計的。在兩個部分,我們很有興趣能繼續推展:推薦系統、自然語言處理。

前者驅動了所有網絡公司與服務,有令人難以置信的重要程度。後者則與對話、回答問答有關,光是這兩個類型的AI應用,加上各種已經出現的CPU種類,我相信未來發展重點會是客製化與多元性。

Q:NVIDIA會考慮做芯片代工嗎?

黃: 不會,因爲“廚房跟餐廳是有差別的”。晶圓代工需要規模化、產能,以服務爲導向,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商業模式,像臺積電所做的事情就很不簡單,而且未來會越來越難,像是他們看到半導體趨勢的成長與改變,便需要擴充產能。

大家還是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沒有理由去重複,所以我不認爲自己有什麼可以做的事情。

Q:能否談談你爲什麼看好“虛擬世界”發展?

黃: 我想先跟大家說一下虛擬世界(Metaverse)的重要性,簡單來說,目前在實體生活中出現的物件、藝術、你的分身(avatar)、我腳下的總部,有朝一日都可能在虛擬世界裏出現,而這不僅僅是代表擁有兩種生活而已,甚至會創造專屬的虛擬經濟。

以NVIDIA爲了虛擬協作打造的開放平臺Omniverse爲例,目前已經有包含BMW、賓利等超過4百家全球企業採用測試版。

虛擬協作的好處是什麼?舉個例子,可以模擬聲波、無線信號在城市中的變化,例如一座大型城市要導入5G,有哪些地方的信號會特別弱,需要強化建立基站,這些都是能夠通過AI來節省資源的地方。

另外,我個人預測虛擬世界的大餅在於“設計”,像是車子、房子都具備潛力,“問題在我們是否有辦法創造出一個世界,讓這些有才華的設計師願意打造虛擬作品。”

我認爲,這可能需要滿足幾件事:

1. 有一個很逼真的運算模擬引擎(例如Omniverse)。

2. 遵守真實世界的物理規律,包含萬有引力、電磁、電波、聲波等。

3. 完全開放,讓使用者自由進入,無論是通過AR還是VR。

4. 要做到規模化並建設在雲端上。

不知道大家對黃仁勳以上的種種觀點有何看法,是否存在不同意見,歡迎小夥伴們積極留言討論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