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郭瑞東 集智俱樂部 收錄於話題#複雜科學前沿202180個

論文題目:‘Dunbar's number’ deconstructed論文地址: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bl.2021.0158該研究使用了貝葉斯多層模型(Bayesian multilevel models),而之前的研究只用到了最小二乘法。同時新研究在外推大腦皮層和社羣大小的時候,考慮到了體重的影響,以及大腦新皮層和大腦其它部分的體積之比。分析的結果顯示,預估的社羣最大值(95%置信區間),都大於150人。研究者認爲150人鄧巴數之所以錯誤,有多種原因。首先人類大腦與其他靈長類動物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並不一樣。靈長類動物的社會性主要是由大腦以外的其他因素來解釋的,比如食物是什麼、捕食者是誰。此外,真實情景下不同人的社交網絡大小也有很大的差異。人類大腦的靈活性和學習能力遠超了其它靈長動物。人能夠通過主動和他人大量互動,從而增強與他人打交道的能力,進而克服大腦新皮層的限制。就像有的人可以記住圓周率的數千位數,一些動物學家能記住6000個不同的甲蟲名稱或特徵。這也是爲何不同文化、不同人,計算出來的“鄧巴數”會差距這麼大的原因。其實,對鄧巴數的批評早已有之。此前有研究者[1]曾這樣總結:“鄧巴認爲人類大腦生理機能的進化,與我們維持人際關係的能力有限相對應的假設,忽略了人類爲克服潛在缺陷而發展出來的文化機制、實踐和社會結構。”鄧巴本人則有不同意見,專門撰文對這項新研究予以反駁[2]。鄧巴一方面質疑論文使用的統計方法不合適,另一方面強調150數字是用來區分熟人和高質量關係的,即最多能夠維持的高質量關係只有150個,而非只有150個好友。就像你可以有上千個微信好友,但經常聯繫的就那麼多。如同在集智俱樂部著作《走近2050》中談論的“注意力稀缺”這一約束,能否通過技術的進步而擴展,對此是見仁見智的。從一方面來說,PC時代,你和網友交流的速度取決於打字的速度;微信時代,則取決於你的語速;未來腦機接口成熟後,我們想到什麼,就能變成文字,輸出文字的速度更快,也許就能和更多人進行高質量交流。另一方面,高質量的關係不僅僅是信息的交換,還涉及到情感和信任的建立,這並不是很難通過技術進步而提升。也許未來我們能夠和更多人的同時溝通,但真正能建立信任的人,可能還是如鄧巴數預測的那樣,就是那麼多。總之,這項發表於Biology Letters的研究認爲,每個人只要願意,就可以超越鄧巴數150,維持更大的朋友圈。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數據迴歸推斷人類認知極限,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複雜性。可能並不存在某個先天的認知侷限,能夠嚴格限制個人社會生活的範圍大小。質疑鄧巴數存在與否、正確與否,可以促進大衆保持開放和批判性的思維。更進一步,對諸如150鄧巴數,一萬小時天才理論這樣的易懂但證據不牢的結論,我們可以吸收參考,但仍需保持警惕。參考資料:1. De Ruiter J, Weston G, Lyon SM. 2011 Dunbar's number: group size and brain physiology in humans reexamined. Am. Anth. 113, 557-568.2. https://theconversation.com/dunbars-number-why-my-theory-that-humans-can-only-maintain-150-friendships-has-withstood-30-years-of-scrutiny-160676複雜科學最新論文集智斑圖頂刊論文速遞欄目上線以來,持續收錄來自Nature、Science等頂刊的最新論文,追蹤複雜系統、網絡科學、計算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前沿進展。現在正式推出訂閱功能,每週通過微信服務號「集智斑圖」推送論文信息。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一鍵訂閱:原標題:《鄧巴數也許錯了,你的朋友圈可以超過150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