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豐收,在果園務工的彝族大姐笑逐顏開

6月,是甜蜜的季節,是葡萄成熟的時間。

在很多葡萄園裏,工人們都在忙碌採摘、供應市場。但是在“90後”新農人劉晏辰的葡萄園裏,卻仍是一片寧靜,沒有熱火朝天的景象。

爲什麼這麼沉得住氣?

劉晏辰的回答是:每串葡萄要達到九成熟才採摘,這樣就比普通產品晚15天左右。這樣的葡萄更甜,口感更好。

劉晏辰的葡萄園在雲南省彌勒市五山鄉石頭寨村。這裏是一個古老的彝族村寨,翠綠的山谷,繚繞的雲霧,清脆的鳥鳴,大片的葡萄園置於其中,彷彿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桃源。很多人或許會嚮往在這裏務農的生活。

但是現實並不像童話般美妙。很多人不知道,爲了讓大城市的人手捧新鮮的葡萄,咬出一口“陽光”的味道,劉晏辰付出了怎樣的艱辛。

爲了純純的,濃濃的情懷

1992年出生的劉晏辰是雲南昆明人。走上種葡萄的路,是被父親拉“入夥”的。

劉晏辰說,“爸爸對於農業,一直有着純純的、濃濃的情懷。”

父親之前做水果批發生意,對水果的品質一直有很高要求。他經常對劉晏辰說,安全、有機、高品質的的農產品,一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在父親的建議下,劉晏辰報考了北京農學院農林經濟管理系。

大學生活臨近結束,當劉晏辰一邊寫論文,一邊投簡歷的時候,接到了爸爸的電話:閨女,回來種葡萄吧。

“爸爸對我說,你從小就是個喫貨,爲了一口好喫的無所不用其極,一定能種出世界上最好喫的葡萄。”

當劉晏辰幾經輾轉,來到雲南彌勒最偏遠的五山鄉石頭寨村,站在五千畝荒地上,心裏卻一點也沒了把握。

這裏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遍地石頭,土地貧瘠。

但是爸爸告訴她,這是他走遍雲南才找到的地方,地處南盤江沿岸乾熱河谷,高低海拔落差1042米,晝夜溫差極大,極度適合種葡萄。

那天,劉晏辰看了爸爸搭在半山腰的農舍,沙發是破的,扯了一塊牀單就是窗簾。拿起爸爸的手,拇指上一道凹痕,那是剪葡萄的時候被枝條割的。指甲裏黑黢黢的,全是泥。

那一刻,劉晏辰哭了,她決定留下來。

最難的時候,選擇堅守

彌勒是一個種植葡萄的老產區,但當地農戶種植的大多是一些傳統品種和釀酒葡萄。但劉晏辰和爸爸的果園不一樣,他們種的葡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陽光玫瑰,口感清甜,鮮脆多汁,咬上一口,有玫瑰的香氣。

爸爸告訴劉晏辰,自己去日本喫過這種葡萄,真甜真香,但就是貴,要580人民幣一斤。“我就想,怎麼讓咱們國家的人也喫得上喫得起。”

爲了這個願望,他們開始了艱辛的嘗試。

陽光玫瑰是個非常嬌貴的品種,太冷太熱都不行,光照少不行,光照太強也長不好。“熱不得,冷不得,幹不得,旱不得。”在新疆這樣著名的葡萄產區,陽光玫瑰都長不好。

彌勒的氣候很適合種植陽光玫瑰,但是也有缺點,就是乾旱降水少。爲了解決灌溉問題,劉晏辰把南盤江的江水抽到了山頂。

開始,大量的資金投進去了,藥、肥都用最好最貴的,但種出來的葡萄卻總是長不大,味道和在日本喫過的,差了兩條街。

“很多國內種植專家我都寫過郵件,石沉大海。有些做得牛的農場,我也去拜訪過,可問到土壤改良以及有機肥的配方,人家又會閉口不談。”

接二連三的極端天氣又給果園帶來沉重打擊。

2014年,兩次70年一遇的嚴重霜凍,讓果園幾乎顆粒無收,

2015年遇上暴雨,漲起來的洪水淹了果園,沖走了抽水設備。洪水之後是連續乾旱,沒有了抽水房,果園4個月沒有澆一滴水,葡萄葉被曬得打起了卷。

2020年因爲疫情,招不到工人,她和父母擼起袖子下地幹活。

接連虧損,原來的幾個合作伙伴都相繼退出。家裏賣掉了在昆明的六套房、兩臺車。

一年採摘季,差20萬的缺口,劉晏辰給大學最要好的同學打視頻電話。

硬着頭皮開了口。閨蜜說,20萬沒有。我這有30萬,你全拿去。

最難的時候劉晏辰都沒有哭,但那一刻,卻掉下了眼淚。

閨蜜看着視頻裏又瘦又黑的劉晏辰,也掉了淚。

兩個人隔着屏幕,哭成一團。

那段時間,夜晚格外難熬。劉晏辰總是看着窗戶上葡萄枝的剪影,靜靜地等待第一線曙光的來臨。

帶動更多人做“良心種植”

在果園發展遇到瓶頸時,劉晏辰大學時的老師,幫她聯繫了阿里巴巴數字農業的科學家、天津農學院教授田淑芬。每三個月,田老師都從天津飛來昆明,在山路上顛簸三個半小時,來葡萄園實地指導,手把手地給了劉晏辰很多建議,“幫助果園重新做了規劃方案。告訴我肥料應該怎麼用,我才知道不一定最貴的纔是最好的。”

在沒有信心的時候,田老師一直鼓勵她:“你們這個地方氣候太好了,很有優勢,只是之前走了一些彎路。只要把管理跟上,技術調控好,一定可以發展起來的!”

田老師的話給了劉晏辰繼續下去的動力。“相信我們堅持做的事情,未來會被越來越多人接受。”

按照田老師的建議,爲保證好品質,讓每串葡萄充分吸收營養味道更好,她故意降低畝產,一棵樹的果實砍到六串以內。

她堅持不用除草劑,雖然人工除草費力費時,成本更高。不用大棚,因爲她相信“最自然的環境可以成就最有風味的果子。”

“這是被鳥兒咬過的葡萄。”劉晏辰對記者說,“鳥兒總是能找到最好喫,成熟度最高,香氣最好的那一串。”她的果園不驅趕鳥類。每一根葡萄藤,四周被齊膝高的花草圍繞。

2019年7月,盒馬昆明首店開業。盒馬採購總監周莉輝找到了劉晏辰。在測試了所有陽光玫瑰葡萄的核心指標後,她說,我們要了。

上架的第一天,劉晏辰的葡萄就被搶購一空。還有客戶問,下一季的什麼時候上,想要預訂。

現在,盒馬生鮮上打着“雲南彌勒”字樣的陽光玫瑰,成爲一款明星產品,雖然比同類產品價格高20%,但仍然暢銷,還很少差評。

葡萄園的生意好了。也帶動了村裏的鄉親就業。現在,果園共計帶動2000多人務工。“當地的老人,我們願意爲她們提供一些工作量比較輕鬆,也比較簡單的工作,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去掙錢,買她們漂亮的民族服飾。”

在未來,劉晏辰說,自己要把“良心種植”堅持下去,再帶動周邊更多的人一起做這樣的事。保護這個品種,保護這個市場。

她在文章中寫道:

“作爲喫貨的我,一直相信,人間美好很多,食物是最好的一種。

很多你一直忘記的事情,其實味蕾都幫你記得。

老家巷口那碗豆腐腦的味道,媽媽親手包的小餛飩,一個夏日的午後,從冰箱裏拿出的那串葡萄,串聯出那些短暫相逢後的離別,久久離別後的相逢,無可言說的喜悅……

這也是我,最想給這個世界帶來的美好。”

來源:中華兒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