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影资料馆的老观众来说,观看艺术电影或许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我们天天讨论那些经典的影片,泡在全国各地的电影节/展中,呼吸着艺术的空气。这样的我们很容易忘记,当下国内艺术电影的创作者,究竟面临着多么令人窒息的困境。
《慕伶,一鸣,伟明》曾在FIRST青年电影展斩获评委会大奖,并以《小伟》之名在今年1月22日上映,换了名字未能为它换来更多排片与票房,最终成绩仅有145万左右。

同样地,曾入围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的《诗人》,即便有宋佳、朱亚文这样的明星加持,在6月5日上映后首周也仅有95万票房。除了首日场次较多外,这些影片后续排片少得可怜。
如何让艺术电影破圈,是一个颇难回答的问题。微博作为国内主流的社交媒体平台,正试着以“佳片探照灯计划”作为自己的答案。
这几天,微博一直在整合资源,联动不同领域的大V以及FIRST青年电影展、中国电影评论学会、CCTV6电影频道等不同的平台,通过明星呼吁、佳片观影团、影人专访与论坛各种不同的形式,为艺术电影发声。
截至目前,#佳片探照灯计划#的主话题阅读量1.3亿,讨论量达到了6.5万。微博拥有得天独厚的声量优势,而这正符合让艺术电影“被更多人看见”的初衷。
艺术电影实在太难被看见了,这一点从影片的创作、引进阶段便已经开始了,无论是参加创投,还是寻找投资,都不是易事。但如果一位独立电影创作者想要让作品进入电影院,他要面对的可能是一条更加坎坷、曲折的道路。即便是那些在电影节展获得奖项的作品,距离大银幕仍是相隔千里。
对于从事艺术片引进的业内人士来说,批片的采买与运作同样是地狱级别的难度。不但要面对波澜起伏的国外形势,还要处理国内的一系列市场或非市场的因素。
待到确定上映之后,如何获得更多的排片,又如何向大众营销,是让艺术电影的创作者、引进者头疼的问题,这类影片一般没有太多宣传与发行的资金。即便在电影节展获得完美的口碑,优秀的它们仍仅仅属于小众群体。
在这样的情境下,微博的佳片探照灯计划成为了这些影片的创作者、引进者可以发声的平台和渠道。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如果要深究探照灯这一意象,它正是在茫茫的电影之海中,找到那些值得被更多观众发现的影像宝藏。
目前,微博联合了26位影人线上发声,其中既有宁浩、王小帅这样的知名导演,也有于和伟、黄渤这样的著名演员。大平台与著名影人的联合,能够通过声量的扩散,将艺术电影的价值传达给更多的观众。
我们总会给某些电影预设特定的观众,仿佛某些人就该看好莱坞大片,某些人就要看国产电影,艺术片则是极少数人看的东西。微博佳片探照灯计划的意义,就是不作预设,尽可能地探索观众观影的可能性。
好故事、好内容属于每一个人。比如说吧,于和伟老师推荐的影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虽然有着繁复的叙事结构与独特的影像风格,但这一切都是服务于它深情而深刻的内核。
这也是于和伟推荐它的理由:“这就是一个‘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的故事”,他还由衷地赞赏了戏骨安东尼·霍普金斯的演技。无论是亲情还是表演,这部电影是所有观众都能感受、体认、欣赏的作品。
曾三度入围戛纳电影节的魏书钧(《延边少年》《野马分鬃》与《永安镇故事集》),在与新浪电影记者何小沁对话中,谈及艺术电影的话题,他说,《野马分鬃》是文艺片,但它也是很通俗、很简单的东西,讲的就是两个孩子成长的时光。
换言之,艺术片不像人们刻板印象中那样,一定是非常晦涩难懂的东西。所谓艺术的属性,有时可能就是让观众们回忆往事、或是陷入思考的那一刹那。这就是探照灯所要发现的那个闪光点。
演员张云龙在微博佳片探照灯计划的邀请下,推荐了曾获台北电影奖最佳剧情长片的《谁先爱上他的》。这部影片虽然拥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但正如张云龙所说,影片中的三人关系能为观众提供大量的思考空间。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开放性与多义性,正是艺术电影的重要特征。这不仅仅是小众影迷的狂欢,它也可以影响电影产业的发展与受众的观影氛围。
事实上,我们印象中最为“商业”的好莱坞,对先锋的艺术电影探索采取了一个极为好学的姿态。法国艺术电影的代表人物、新浪潮名将让-吕克·戈达尔那标志性的“跳切”技巧,如今是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常规手段。

可以说,先锋电影、艺术电影,是整个电影产业的试验场。这些影片中令人着迷的开放性、对于表达边界的探索,正是拖曳着作为媒体的电影不断前进的动力。
在许多国家早已拥有成熟的艺术电影、经典电影院线,国内的艺联专线与微博的佳片探照灯计划,也正在做更积极的尝试。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电影选择,帮助电影产业建立足够丰富的层次,才能烘托出更成熟、更良性的观影氛围。
当然,微博佳片探照灯计划所要做的,绝不仅仅是让电影与更多的观众相遇。它们在利用社媒与明星形象的流量优势,切实地推动艺术电影创作的产业进程。
无论是此前提到过的引进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还是在各大电影节展获得佳绩的国产艺术片《夏夜骑士》《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乌海》,都已经纳入佳片探照灯计划的合作范围之中。在未来,这份片单还会不断扩大。
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策展人沙丹分享了自己对于微博佳片探照灯计划的思考。
“(微博佳片探照灯计划)选择的都是有潜力的文艺电影,这与资料馆的‘青年影人推荐计划’很相似,只不过我们是电影机构支持,而佳片探照灯计划是媒体支持。都是不同的渠道,都是为了让艺术电影变得更好。希望这样的平台能越来越多,艺术片的创作者就能拥有更多的机会”。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我们走进影院,突然不想看平时看惯了的类型创作,想看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而在我们的购票选择中,恰恰有一部看起来与众不同的艺术电影。
然后我们走进影院,银幕亮起,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去体认其中的故事、其中的风景,那些与我们的生命经验恰好相遇的东西。
电影没什么特别的,观众也没什么特别的,但这场相遇会很特别。正如影评人宝琳·凯尔所说的,“这不过是一部电影!”我们只需要去享受它就够了。
无论是国内各地苦心经营的电影节展、每一位心系艺术电影的影迷,还是微博的佳片探照灯计划,都拥有着同样简单却深情的初衷:看到这样一部好电影。找到知己,然后去寻找更多的知己,正是微博试着帮助艺术电影突围的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