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寧:退役不退場,培養新一代是更大的責任

張寧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2006年6月,羽毛球奧運冠軍張寧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莊嚴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當年5月的尤伯杯決賽,她作爲第一單打戰勝代表荷蘭出戰的名將張海麗,爲中國羽毛球隊贏下"開門紅",最終實現了尤伯杯5連冠的輝煌。

張寧是有着15年黨齡的黨員,也是迄今唯一蟬聯羽毛球女單奧運金牌的名人堂成員。她告訴新京報記者,運動員時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她心中已深深紮根,"我依舊從事羽毛球事業,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帶動年輕一代,也在新崗位上繼續貢獻力量。"

個人

北京奧運會衛冕後跪地落淚

在今天看來,張寧的球員生涯仍十分勵志。她1991年入選國家隊,1994年19歲首次參加尤伯杯,作爲第三單打在決賽最後一場不敵當時代表印尼出戰的張海麗,中國隊最終無緣捧杯,張寧也進入了漫長的低谷期。直到2003年世錦賽,28歲的她拿到個人首個世界冠軍,隨後雅典奧運會決賽"復仇"張海麗,張寧一路走高,衝向北京奧運會衛冕的巔峯。

外界評價張寧"大器晚成"。在她看來,"成"的關鍵在於堅持。在國家隊沉寂多年,同一批甚至更小的隊友不斷離開,張寧也無數次想過"再給自己最後一次機會",直到2003年世錦賽奪冠成爲轉機。

雅典摘金後,張寧不僅從少女"熬"成了老將,更逐漸成爲國羽女隊的領軍人物。北京奧運週期,她隨隊兩次奪得蘇迪曼杯,還在捧起尤伯杯後光榮入黨。用她的話說:"每次比賽之前,我都會不斷告訴自己不能輸,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責任,因爲我身在中國羽毛球隊這樣一支有優秀傳統的隊伍,我必須盡全力去爭取每一次勝利。"即使已過而立之年,身體機能下降、傷病纏身,面對北京奧運會的終極任務,張寧也沒有給自己留退路。

"現在我都不敢想象當初是怎麼堅持下來的。"相比金牌,張寧看得更重的是2008年獨守淘汰賽下半區,從八進四對陣法國的皮紅豔開始就是考驗,隨後半決賽2比0輕取"黑馬"尤莉安蒂,終於不負衆望與謝杏芳會師決賽。

張寧的辦公桌上擺着北京奪冠後在場地中跪地落淚的照片。她笑言:"這是對自己承受的所有的一種釋放。"帶着傷還要純靠自身力量帶動起斷電的跑步機--先泡冰再泡醋,最後忍着劇痛讓隊員掰開粘連部位,如此日復一日治療跟腱老傷……如今談起咬牙"死撐"的經歷,張寧已經語氣平靜:"只要最後的結果是好的,沒有遺憾就好了。運動員就是這樣,該承擔的不能退縮。"

北京奧運會,張寧衛冕成功。圖/IC photo

集體

"金牌之師"更像一個大家庭

與張寧一同入選今年世界羽聯名人堂的蔡贇一直記得來自大姐的關愛。備戰北京奧運會期間,蔡贇一度生病住院,張寧代表球隊前去看望,姐弟二人的談心讓蔡贇深感溫暖和鼓舞。

二人退役後的一次相聚,蔡贇提及此事仍十分感動。而更讓他震撼的是,親眼看到寧姐在斷電的跑步機上邊哭邊跑,"全身汗毛孔都張開了"。

黨員加奧運冠軍的身份,讓置身國羽集體中的張寧更要求自己以身作則。金牌之師發展黨員是優中選優,除了成績優異,更注重平日的訓練態度、比賽作風等方面。不僅教練組會要求黨員發揮帶頭作用,張寧等人更會在團體大賽前主動請戰,表態作爲黨員有義務去承擔責任。

"其實除了教練要求黨員和世界冠軍帶頭,我們也是自願的。"張寧介紹說,"我就是不怕,輸了也不怕。隨着成績越來越好,這算是一種自信,也是勇於發揮自己的責任感。"

做好自己的同時,張寧把關照隊友看作分內之事:幫助年輕隊員改進技術,傳授備戰經驗;隊友生活中遇到事情,也經常找她傾訴。寧姐就慢慢開導,幫忙解決。"國家隊就是一個大家庭,需要的就是互相關照,不能只想着自己好,這樣的話整個隊伍都不會好。只有平時共同扶持,有困難大家一起上,這樣纔會越來越好。"

家人是張寧的堅強後盾。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場外

進校園與青少年分享運動心得

雖然走下賽場,但張寧沒有離開心愛的羽毛球事業,目前致力於發展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在她心中,培養新一代體育人才的重要性不亞於自己當年在球場上爭金奪銀,這甚至是更大的責任。

近幾年,張寧定期在全國各地開展奧運冠軍進校園等活動,希望青少年養成愛運動的習慣,通過體育鍛煉塑造更完善的人格。"現在的孩子普遍學習壓力很重,少了很多走上操場、球場的時間,家長也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佔用了體育鍛煉時間,這樣其實是不好的。"她說。

張寧也是母親,因此更希望青少年一代都能更健康地成長。"其實越多接觸體育項目的孩子,性格就越陽光開朗,面對挫折也更有勇氣去克服。"她希望孩子和家長都能明白,體育鍛煉不僅是身體素質的提升,不斷進步的同時,還會培養堅忍的意志品質,對性格養成乃至今後的人生都大有益處。

進校園的過程中,孩子們通過集錦瞭解到奧運冠軍在賽場拼搏的不易,張寧也會分享戰勝困難的經歷。"失敗對運動員來說是家常便飯,我會告訴孩子們從小要認清成功與失敗的辯證關係,才能用更理性的態度面對失敗,找到通向成功的路。"

對其他領域來說,張寧的奮鬥故事也有很好的激勵意義。她應航天部門和多家國企等單位邀請,分享職業生涯的甘苦,進行了一堂堂生動的黨課講演。"我記得課後有人跟我說,其實航天事業的攻堅過程跟我們打球是相通的,光輝成就的背後都是日復一日默默的付出。聽了我的故事後,他們很受感動,瞭解到了運動員身上的堅忍不拔,不輕言放棄。"張寧感慨道,"我也瞭解了航天部門工作的重要性,非常尊敬這個爲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羣體。"

張寧告訴新京報記者,每次與其他行業交流都是互相學習的機會,"看到大家都在各自崗位上努力奮鬥,感觸很深,也更堅定了繼續做好當下的決心,貢獻自己的力量。"

張寧

生日:1975年5月19日

入黨時間:2006年6月

入黨介紹人:李永波(時任國羽總教練)、唐學華(時任國羽女單組主教練)

現身份:羽毛球青訓推廣者

快問快答

Q:所在支部經常組織哪些學習或活動?

A:學習多一些,因爲平時訓練和比賽任務比較重,活動相對少一些,但還是定期組織一些參觀等活動。

Q:黨員的身份對你的職業生涯意味着什麼?

A:是榮譽,也是責任和使命。意味着我要在賽場上扛起更多責任,守好自己的"陣地",把爲國爭光落實到每一場比賽中;意味着我要在日常訓練中以身作則,起到帶頭作用,生活中多幫助隊友,共同進步;意味着現在繼續在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發揮自己的能量,做出應有的貢獻。

新京報記者 劉晨

編輯 王春秋 校對 翟永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