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南京新街口傷人案引起了廣泛關注。

據瞭解,犯罪嫌疑人吉某某因感情糾紛等矛盾,駕駛轎車將其前妻撞倒並碾壓,還把前妻朋友捅傷。

如此殘忍的行爲背後,還隱藏了一段長達18年的家暴。可幸的是,被害人最終能夠得以解脫。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暴事件走進大衆的視野,包括“蔣勁夫女友自曝被家暴”、“網紅博主宇芽被家暴後發聲”等等。

很多人以爲這是伴侶之間的打鬧,很正常,但當我們看到施暴的視頻及受害者滿是傷痕的照片時,才意識到這個問題並不簡單。

雖然有人選擇勇敢並不再沉默,還依然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人仍處於暴力的陰暗之下。

一、逃離家暴沒想象中簡單

“這些年,經歷了2次起訴離婚,高額的代理律師費、起訴費都交了,一切準備就緒,但到最後一刻我還是放棄了。”

張麗(化名)是一家外企公司的中層領導,年薪幾十萬,屬於非常可觀的收入羣體。她的丈夫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至今婚姻已持續了8年。

剛結婚不久,張麗就發現丈夫並不如當初認識時的“文質彬彬”。每次施暴前,丈夫會先沒收張麗的手機,切斷她與外界的聯繫,然後在反鎖的廁所等封閉空間內毆打張麗。

張麗表示每次都會被打到流血,後來有了孩子,就連孩子也一起打。

張麗的丈夫是名公務員,出於個人名譽的考慮很害怕離婚。每次家暴後,丈夫都會寫道歉信請求原諒。起初,張麗選擇原諒,因爲她以爲丈夫會因此“回頭”,沒想到丈夫反而變本加厲。

張麗多次想要離婚,但每一次鼓起勇氣提起訴訟後,都會礙於孩子、面子及夫妻間曾經的感情等原因,最終選擇放棄。

二、爲什麼受害者難逃離?

根據全國婦聯統計,中國2.7億個家庭中,3成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

在每年10萬的女性自殺案件中,其中60%是因爲家暴。

在不少的求助女性中,至少都曾“忍氣吞聲”3年,甚至最長的“沉默者”忍受了長達40年的家暴。

還有數據顯示,不少女性在平均經過35次虐待後,纔會報警。

爲什麼面對暴力,女性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保護自己,爲自己發聲?

她們的反覆縱容與忍耐,往往出於兩個因素:第一是不敢向外界求助,即“家醜不可外揚”的心態在作祟;第二則是期待對方會改變、會變好。

據媒體報道,不少在社會上薪資較爲體面的女性,在家暴面前,她們都會選擇“礙於面子以及考慮孩子的未來”。

而第二點則更爲普遍。可能是出於女性的“感性”與“柔軟”,她們希望用“愛”來感化另一半,幻想對方會爲了自己變得好起來。

三、施暴者爲何動手?

施暴者真的會有“變好”的那一天嗎?別做夢了!即便有,也可能是少數。那麼爲什麼他們會動手,甚至“成癮”?

首先,成長環境會耳濡目染。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每年有近300~400萬婦女被丈夫或同伴重毆,而目睹這些的孩子,在長大後很可能成爲家暴的實施者。

因爲接收了這些“扭曲”的信息,男孩在長大後可能陷入“拯救者”的心理角色,會憑藉“天然的嗅覺”尋找懦弱又自卑的對象,並可能對其施暴。

其次,是性格缺陷或精神疾病。現慧心源機構的心理專家韓海英認爲,家暴男的性格大多比較急躁,語言、情感表達的能力有缺陷,很難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問題。

所以從受刺激到情緒憤怒到極點的過程很短,當他在憤怒的時候可能就忍不住對他人造成攻擊。

此外,一些家暴者可能本來就具有某種精神疾病。他們的施暴行爲,很可能是精神疾病的一種表現。

第三,資源理論。資源和權力互相依賴,掌握越多資源的人,可行使越多的權力(其中包括暴力)。

比如在一個家庭中,掌握經濟大權的人,通常就比較有主導權,這種權力可能就隱含了“處置”對方的權力。

在許多家暴的案例中,加害者會掐斷對方的經濟來源和社會資源(阻止受害人與外人聯繫),通過這種資源控制的方法來加強自己的權力。

最後,壓力因素。若一個男人長期無所成就,出於壓力,也會對妻子拳打腳踢。

當然,這個壓力包括生活壓力、經濟壓力、人際壓力、工作壓力等等。施暴者面對壓力,往往不懂得正確發泄,只能通過暴力形式(口語與行爲)進行發泄。

四、如何切斷暴力循環

家暴只有“0次”與“無數次”。當發現對方出現以下三個行爲時,受害者一定要勇敢說不、及時止損。

1、後悔但不改

施暴者可能會在施暴後道歉或表示後悔,但並沒有讓家暴停止。

受害人一定要謹慎對待第一次家庭暴力,不要忽視和逃避此事。要讓對方意識到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寬容和忍讓只會助長這種暴力行爲。

2、狡辯不思過

施暴者實施家暴後,對伴侶或家人的指責沒有反應,甚至振振有詞地爲其暴力行爲辯解。

受害者可尋求家人或婦聯等進行救助,若仍不奏效,要蒐集好證據,果斷地選擇離開。

3、冷暴力傷人

家庭冷暴力雖不會使肉體受傷,但通過精神折磨、摧殘對方,其實會對受害者的精神產生更大的傷害。

當你發現以上“預警信號”後,不要再盲目寄希望於施暴者改變,及時尋求幫助,必要時蒐集家暴證據並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

家暴,是一個從出現摩擦、發生暴力,到施暴者道歉並尋找藉口,再到重歸於好的週期性反覆過程,期間可能伴隨着一次次無奈的忍讓和微渺的期待。對待暴力,女性千萬不要心軟,勇敢發聲,毅然離開。

參考資料:

[1]《被家暴的女性:逃離家暴比想象中難太多》.健康時報.2020-11-30

[2]《遭遇家暴該如何應對?出現三大預警要及時制止》.健康時報網.2018-12-1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來源:39健康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