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来到扬州三湾,远远地就能看到一个矩形建筑与一座宝塔建筑矗立在运河旁。若是有机会来一场航拍,不难看到,主体建筑宛若一艘大船扬帆启航。100米高的仿唐式大运塔与南方高旻寺的天中塔、北边文峰寺的文峰塔恰好成一条直线,与三湾相得益彰,形成“三塔映三湾”的绝妙景象,这便是“由内而外皆美学”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什么选址三湾?今天上午,在博物馆展厅内,张锦秋院士团队成员、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所总建筑师徐嵘告诉记者,博物馆最初的选址包括扬州的邵伯镇、蜀冈西峰、湾头镇、南门遗址区域、三湾片区和瓜洲镇等多处。2018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设计方——张锦秋院士团队接到任务后,几经现场勘探,逐渐把范围缩小,最后选定了大运河旁的三湾湿地公园。徐嵘表示,彼时三湾湿地公园已经基本成型,可供市民休闲娱乐,“这里自然环境很好,站在公园里面看,周围很少有破坏城市天际线的高层建筑”。

从2018年张锦秋院士团队开始做方案设计,到目前即将开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成为了团队历经项目中质量和效果“双赢”的案例。团队从博物馆使用功能需求和现场环境需求出发。“三湾湿地公园南北都有古塔,扬州当地还有许多传统建筑。大运河是一个比较宏大的主题,线路非常长,场景非常大,我们站在现实的自然环境里面看运河,基本上只能看到它的一个片段,感受不到整个工程的浩大宏伟。”徐嵘说道,张锦秋院士在实地踏勘高旻寺、天中塔等塔后,决定让观众在参观完博物馆之后,尽可能把他们引到一个比较高的点来俯瞰整个大运河,尤其是体现了古代水工智慧的三湾,由此构思了“三塔映三湾”,运河、馆、塔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这是一座在设计上独具匠心,给游客埋下了多重“惊喜”的博物馆。游客从大门进入展厅参观,参观后来到屋顶花园,通过桥来到塔上,三湾美景尽收眼底。博物馆主题建筑呈矩形,看似“厚重敦实”,实际上,近看馆内外的每一个角落,却又显得轻盈精致。徐嵘向大家解释:“其实我们刚开始构思时,就是希望这个馆是一个很实用的‘容器’,虽然从天上看它就是一个简单的矩形,其实这个简单的矩形包含了很多智慧,‘口’字形的平面,对于博物馆的展陈布展还有展厅划分带来了非常大的灵活性。”

也正是因为简洁而又不简单的设计,给又一重“惊喜”——内庭院,留下了空间。南京博物院与张锦秋院士团队几经研讨博物馆序厅设计方案,最终选择直接打开对景的一面墙为玻璃幕墙,直接正对内庭院,让序厅成为了一个立体的空间。“这种做法刚好和传统园林中的对景借景、空间渗透手法基本吻合,效果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呈现出来的效果比效果图还要好,”徐嵘表示。

把内庭院纳入到序厅的视野之内,一下让整个序厅可以呈现80-90米的纵深。光、影、树、水等元素,视听交融,立体感知,为游客呈现了一个既有运河风光,又有中国传统园林趣味的打卡空间。内庭院中最夺人视线的木构线房,也正是大运河的意象,阳光打在其上,呈镂空网格状映在序厅地板上,颇具质感。记者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时还发现,馆内的休闲长椅、路标、摆件等都少不了大运河元素,可谓古今结合,内外皆有大运河之美。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姚依依 于锋/文 乐涛/摄

来源:新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