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良稱,古汴河河道剖面最有資格成爲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鎮館之寶”。 崔佳明 攝

中新網揚州6月13日電 (崔佳明 楊顏慈)“我一直在南京博物院從事博物館的青少年教育,現在成爲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管理者和運營者,我覺得任重而道遠。”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首任館長鄭晶13日在揚州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及未來發展時表示,這裏不僅是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務單位,也是旅遊目的地,“在未來的1到2年內,讓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年遊客的參觀量達到150萬人次,把這裏打造成爲國家一級博物館和5A級風景區。”

“因運而生--大運河街肆印象展”再現了城鎮歷史場景和真實業態,也呈現了運河人家的美好生活。 崔佳明 攝

定於本月16日正式開館迎客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團隊設計,揚州負責場館建設,南京博物院負責布展和運營。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選址在揚州三灣古運河畔,總佔地約200畝,總面積約8萬平方米,以新唐風建築融合傳統與現代之美,主要包括展館、內庭院、館前廣場、大運塔和今月橋五個部分。

展出的陵口石刻(複製)。 崔佳明 攝

“新唐風建築不是復古建築,而是抽象概括傳統唐代建築風格之後,保留了傳統建築的空間藝術特色的現代建築。”博物館設計團隊相關負責人說,觀衆登上大運塔可以俯瞰古運河水工智慧--“三灣抵一壩”的歷史景觀;同時,大運塔與北面的文峯塔、南面的高旻寺天中塔在空間上相互因借,三塔好像三顆珍珠,構成了“三塔連一線”和“三塔映三灣”的景觀。

展出文物,東周的銅編鐘。 崔佳明 攝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設置“大運河--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因運而生--大運河街肆印象”2個基本陳列和“運河上的舟楫”“世界運河與運河城市”等9個專題展覽,生動展現了中國大運河在國家治理、文化融合、對外交往、河工技術、交通運輸等方面的中國智慧,可以說是中國大運河的“百科全書”。

展出的文物展品。 崔佳明 攝

說到展陳文物,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說,至目前已徵集到從春秋至當代反映運河主題的古籍文獻、書畫、碑刻、陶瓷器、金屬器、雜項等各類文物展品1萬多件(套)。其中,令他最自豪的,當屬“大運河--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展廳中的古汴河河道剖面。古汴河河道剖面長25.7米,高8米,佔據了一面大牆,上面彎彎曲曲、高低錯落地畫着勾線。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支持的開封州橋遺址古汴河河道剖面,是目前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裏最巨型的文物。觀者從勾線中可以非常直觀地看到從唐、宋、元、明、清歷代的文化堆積和河道變化情況。在龔良的眼中,這段河道見證着大運河的變遷,承載着大運河發展的記憶,它最有資格成爲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鎮館之寶”。

鎮江鐵甕城出土的清代石鋪路。 崔佳明 攝

在這裏,觀衆不僅可以看到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的“前世今生”,還可以看到運河上的水利工程、漕運鹽利、商業貿易、宗教信仰、飲食風物、戲曲詩詞、舟船樣式、市井生活,運河沿線的自然生態等。可以說,走進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就是開啓一場穿越唐、宋、元、明、清的時空之旅。

展出現代的龍骨水車。 崔佳明 攝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定位爲展示全流城、全時段、全方位的大運河專題博物館,其展覽以大運河歷史變遷爲時間軸,空間涵蓋大運河全流域,重點展示大運河帶給民衆的美好生活。”龔良表示,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建設體現了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全面閘釋運河文化和生動展現美好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