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糉子、做香囊、賞非遺、聽廣東音樂……這是充滿廣府味的端午節。6月14日,由廣州市文明辦指導,番禺區委黨史教育辦、番禺區文明辦、番禺區文廣旅體局、番禺區文化館聯合舉辦的“永遠跟黨走‘人民的非遺 人民共享’——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我們的節日·端午”線上主題實踐活動在番禺區融媒體中心舉行,通過把豐富多彩的廣府端午民俗活動搬到線上,讓市民朋友在疫情防控期間依然能夠感受濃濃的端午氣氛。

端午節“邂逅”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文化大餐精彩紛呈

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頒佈實施十週年,適逢端午節假期。藉此機會,聚焦“永遠跟黨走”主題,以重要傳統節日爲載體,廣州市受新冠疫情影響,採取線上方式組織開展生動活潑、富有時代氣息的節日活動,倡議市民過個“文化端午”“雲上端午”。

主辦方邀請了已故廣州“龍頭大哥”梁鎮洪入室弟子、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龍船頭尾雕刻工藝項目傳承人崔俊賢與市民朋友現場分享龍頭龍尾雕刻製作工藝的故事和相關民俗文化。活動現場還舉行了《番禺水運網絡與龍舟文集》首發式。該書是此前出版的《番禺民間信仰與誕會文集》姊妹篇,由番禺區文化館、番禺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編撰、嶺南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全面展示番禺的水運網絡與龍舟社會文化,將在城市化過程中逐漸消失的番禺鄉土記憶和鄉村民俗文化保留起來,留住鄉愁。

濃濃廣府味的“雲上端午”

今年受疫情防控態勢影響,取消了線下龍舟等端午節傳統民俗活動。爲了讓“就地過節”同樣精彩,今次直播除了有精彩的表演、實用的DIY製作,還有端午有獎知識問答活動。活動中,番禺區文化館帶來了粵曲獨唱《荔枝頌》和粵劇摺子戲《白龍關》。來自番禺區就業訓練中心點心師傅現場教市民裹棕,讓市民在家都可以嘗試糉子的製作。同時,新造鎮中心幼兒園的教師亦現場展示了香囊的製作方法,講解了佩帶香囊端午習俗由來。市民朋友可以通過新花城、番禺臺微信公衆號、番禺文明網、虎牙等平臺,在線體現濃濃廣府味的“雲上端午”,還可以答問題、贏獎品,在家高高興興過一個端午節。

通過活動,廣州市文明辦積極倡議全市人民堅持文明健康綠色生活方式,做好疫情個人防護,支持配合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通過居家包糉子,收看文化節目,雲觀展、雲閱讀、雲旅遊等,過個“文化端午”“雲上端午”,弘揚傳承節日習俗,感悟愛國主義精神,厚植家國情懷,凝聚邁進新徵程、奮進新時代的精神力量。

文/圖:番禺融媒記者黃卓鵬

[ 編輯: 何雯颸 ]

來源:大洋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