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開會、挨肩擦臉、宣佈全球基建計劃抗衡中國“一帶一路”、爲所謂人權問題吵到“斷網”……這兩天,拜登爲首的幾個國家領導人忙壞了。G7首腦峯會上,中俄成爲“未出席的主角”。與之相反,中國卻一如既往保持鎮定。

最新發布的《慕尼黑安全報告》將中國形容爲“一個鎮定的國家”。

呼應G7峯會,慕尼黑安全會議(MSC)作爲當今國際戰略與安全領域最重要的論壇之一,在6月9日發佈了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指數(MSI)及160頁的《慕尼黑安全報告》(MSR)。這些指標卻意外地反映了一個事實,即中國人民對國家的超強信心。調查將“中國”也列爲了一個風險源,除此之外的幾乎全部風險源中,中國民衆的感知程度都是所有國家中最低的,僅“美國”一項風險感知略高。

“中國民衆強烈相信,自己的國家已經做好了應對未來風險的準備。”

拿今年指數中最重要的一項風險源——“新冠疫情”來說,憑藉出色的防疫措施,中國民衆的感知指數僅有35。國內疫情防控一團亂麻的巴西感知指數最高,達到100分。此外,意大利76、日本67、加拿大和英國62。值得一提的是,累計感染人數居全球第一、第二的美國和印度,民衆對疫情的感知指數不高,分別爲55和59。

而且由於中國政府和民衆出色的抗疫表現,中國民衆對“一場未來的流行病”這項風險的感知指數只有29分,遠低於其他國家。

還有幾項指數也頗有意思。例如,一個國家的民衆認爲,未來50年誰將引領世界科技,是中國、美國、還是歐盟?被統計的12個世界主要國家中,除了日本、印度和美國,都有超過一半的民衆認爲,中國將成爲最強科技國。在南非,選擇中國的受訪者甚至高達73%。

慕尼黑安全指數並非反映一個國家的社會治安、犯罪率等指標,而是從國際視角出發,調查地球上重要國家的民衆互相之間如何看待,以及他們對於主要的全球性風險的感知。慕尼黑安全會議認爲,通過這些指標,能夠深入觀察國民各國通過國際合作應對共同威脅的可能性,以及國與國之間的競合模式。

慕指由慕安會委託紐約知名諮詢公司Kekst CNC進行調查統計。今年,他們對12個國家(G7和金磚5國)共12336名民衆展開了調查,詢問他們對於10類共31種風險源(詳見 下表)的看法;讓受訪者依據5個指標對各類風險進行打分——總體、趨勢(未來一年這個風險的變化)、危害性、可能性、和準備(國家是否準備好應對這一風險)。分數越高,民衆對這項風險擔憂越重。

調查結果顯示,在對所有10類風險進行的調查中,中國民衆對9類風險的感知指數在12個國家中排最低,而且分數明顯低於其他的11個國家。

來源:觀察者網

編輯:陳歌

責編:王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