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20年底,江苏共有1403.8万儿童,其中困境儿童63.5万人,留守儿童14.7万人。虽然占比只有5.6%,但对于个人来说,落到谁的头上都是百分之百。从这个角度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一个不少”地关爱保护好这些少年儿童,成为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在连云港海州区板浦镇城北村,有一个村里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名为儿童“关爱之家”的地方!这里占地面积近300平方米,有3000余册藏书和5个功能室。三年来,每到周末和寒暑假,孩子们银铃般的欢声笑语总会在此回响。这个“家”,帮助孩子们快乐学习、茁壮成长,也为关爱保护少年儿童做出了有益探索。日前,《听·见小康》采访组来到这里进行探访。(请听文章开头音频↑↑↑)

口述 | 徐士晴

从连云港海州区一路向南,穿过北海门,就到了被称为“镜花缘小镇”的千年古镇板浦镇。城北村位于镇中心位置。回乡任职的徐士晴创办的儿童“关爱之家”,便设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三楼。6月6日,星期天,“关爱之家”小课堂照常开课。端午节快到了,这周徐士晴为孩子们准备的课程内容是趣味书法、端午诗词赏析和布艺粽子制作。

徐士晴:我叫徐士晴,今年32岁,是连云港市城北村的一名返乡村干部,也是城北村儿童“关爱之家”的负责人。2018年的时候我考回家乡任职,就着手操办了儿童“关爱之家”。三年来,这里成了农村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另一个家。

2018年,海州区招聘大学生回村任职,徐士晴辞去了大城市的工作,回到了这片热土。看到村里一些留守儿童得不到温暖的陪伴,听到乡亲们讲述教育孩子的困难,徐士晴想起小时候渴望阅读的自己,以及此前的支教经历。

徐士晴: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读书,也特别喜欢画画,但是我们当时没有这个条件。我小时候在农村,基本上能看到的就只有课本,如果哪个同学有课外书,会特别羡慕,特别想看。后来上大学了以后,我就开始周末的时候去给孩子们做义工,毕业以后我还去云南支教了一年,接触了很多留守儿童。

在做义工和支教老师时,孩子们渴望被关爱的眼神在徐士晴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回到城北村后,正逢板浦镇城北村党总支计划筹办儿童“关爱之家”,徐士晴欣然担起这份担子。

徐士晴: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只有我一个。但是我觉得这个事情特别有意义,我也就没有放弃,就坚持做下去了。

徐士晴心中的儿童“关爱之家”不是一个给孩子辅导功课的教学场所,而是重在素质教育——形式多样的阅读是“重头戏”。

徐士晴:我们板浦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镜花缘》这本书就是李汝珍在我们板浦镇写成的,我专门带了孩子们去学习《镜花缘》这本书。在寒暑假的时候,我们会带着孩子们到李汝珍纪念馆,进行小讲解员的培训,让培训合格的小朋友去做小志愿者,对外进行讲解。

徐士晴坚信,将阅读和本土文化、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从小就能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

徐士晴:我还会让小朋友去把书中的一些故事演出来,比如嫦娥奔月、 桃园三结义,把它们演成舞台剧的这种形式,这样增加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在书籍的选择上,我也比较注重传统文化知识,我们带孩子们读了《声律启蒙》,因为它是律动的嘛,我们又配了一个非洲鼓,拍着鼓打着节奏,带他们去读,孩子们觉得很好玩,就特别喜欢这本书。

除了阅读课,徐士晴还精心安排了有关安全教育、爱国教育、手工课、书法等课程。每类课她都会想方设法做得丰富,让孩子们的接受程度更高。通过儿童“关爱之家”这个平台,徐士晴为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互相交流的机会。在她的鼓励下,孩子们都更加阳光开朗了。

徐士晴:有的家长就和我反馈说,徐老师你这里也没有讲学校的知识啊,怎么我感觉我们家小孩学习更好了呢,更懂事了。后来我想了一下,我们这些孩子在这里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生活中就像照了光一样,他做其他事情也更有劲了。农村的孩子不再像以前生活那么单调。

徐士晴的儿童“关爱之家”不仅给孩子们上课,她还开设家长课堂,为大人灌输家庭教育的观念。

徐士晴:过年的时候吧,在外地工作的家长都回来了,我就劝说家长尽量留在家乡工作,陪伴孩子成长。后来,不少孩子的妈妈都选择留下来了,妈妈在家以后整个氛围就好很多。以前我们这儿的孩子中,有20多个都是“双留守”(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编者注)的孩子,现在“双留守”的孩子也就四五个了。

将儿童“关爱之家”的活动持续开展下去,要花费的心思可不少。寻找志愿者老师就是其中一环。2019年,徐士晴聘请了当地退休的书法教师骆公辅为孩子进行书法授课。现年已经83岁的骆老师又拉上老友徐老师,每周一起来给孩子进行无偿的分组书法教学。

骆公辅:我叫骆公辅,我是板浦高级中学退休教师,我今年已经83岁了。我们都是老教师了,徐士晴她热情地工作,我们也许是受她这种工作态度的影响,持之以恒参与少儿(儿童关爱)之家的工作。(通过)我和徐老师两个(人)精心地辅导,这些小孩子进步很快,参加连云港市一个书法比赛我们有6个同学获奖了。

长期的书法学习,让孩子们的心性提高了不少。除了固定的志愿者老师外,徐士晴也积极寻找不同领域的人为孩子开拓眼界。

徐士晴:有时候村里会派我去(连云港)市里参加一些培训,我就会借这种机会认识各行各业的人,请他们到我们村里来给“关爱之家”的孩子上课。比如我们请过红十字会的专家来给孩子们讲一些急救知识,还请了医生来给孩子跟家长讲用药安全。

三年过去,儿童“关爱之家”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发展趋势向好的城北村儿童“关爱之家”也日益受到重视。连云港市妇联在此植入“海生草”公益班项目,并给予了活动资金。为了儿童“关爱之家”的可持续发展,徐士晴还申请运营了公益组织。

徐士晴:像我们儿童“关爱之家”这种公益性活动要长期开展下去的话,肯定得造血,有资金才能长期开展下去,我们就(顺理成章)成立自己的社会组织,用社会组织的名义去申请项目,每年民政跟妇联都会有一些公益项目外放,我们就承接这样的项目,然后开办活动。这样我们活动中的物资,还有志愿者经费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这样也利于我们可持续发展。

这个名字里有“晴”字的女村干,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乡村太阳花”。一声“徐老师”,是徐士晴心中最动听的语言。寒来暑往,城北村儿童“关爱之家”在她的运维下已开展200余场活动,服务100多位儿童。

徐士晴:回来的话都是想为家乡做点事,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孩子们感受亲情、快乐成长,有一个温馨的童年时光。

在江苏,还有不少像板浦镇城北村这样的儿童“关爱之家”,为城乡社区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着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等服务。江苏省今年还将强化儿童关爱保护服务,新建100个省级儿童“关爱之家”示范项目,促进困境和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海生草,不畏生存环境艰难,生命力惊人,是一种连云港特有的海边盐碱地植物。这些需要关爱的孩子们也是一株株海生草,沐浴着儿童“关爱之家”阳光的他们,正向阳生长,拔节生长。

徐士晴的小康心愿:

(希望)我们农村的孩子都能有精彩丰富的童年,未来也都有无数种可能。

你也想说说自己的小康故事?

别着急,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分享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栏目热线

025-58681634

说出你我的故事

听见小康的声音

总指导:双传学 顾雷鸣

总策划:李扬高坡

监制:任松筠 田梅

统筹:高伟朱威 韦伟

记者:虞越

摄像:滕升智

音频剪辑:刘畅方达

视频剪辑:刘畅方达

配音:董双

检校:金勇

标签:

责编:刘艳元

来源:新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