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6月14日連雲港訊 日前,走進東海縣安峯山烈士陵園,乾淨整潔,空氣清新,綠草如茵,松柏長青,工地上文明施工,參觀者秩序井然,處處莊嚴肅穆氣象。這是該陵園黨史教育開展以來,實施“三項提升”工程帶來的新變化。

自抗日戰爭開始,安峯鎮便是蘇魯交通線上重要的聯絡驛站,是“安峯山事件”發生地。安峯山烈士陵園於1994年2月動工興建,1998年4月對外開放。主要包括安峯山事件烈士紀念塔、東海縣革命歷史紀念館(2018年新館建成使用),安葬828座烈士的“慰烈工程”墓羣,著名烈士馮菊芬紀念亭,安峯山阻擊戰無名烈士紀念亭等。

安峯山烈士陵園自1994年建園至今,與周邊40多所中小學校、勞教管理所以及部分機關單位簽定了愛國主義教育協議書,共建德育基地。每年接待前來參觀學習的人員約10萬人次,成爲東海縣乃至周邊市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在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陵園系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優秀德育基地、省級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省黨員教育實境課堂示範點、省黨史教育基地。

黨史教育開展以來,爲更好地發揮安峯山烈士陵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的作用,挖掘整合本地紅色文化資源,爲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豐富生動的身邊教材,東海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按照“三項提升”思路對安峯山烈士陵園進行升級改造,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縣內的“紅色資源”、謀劃打造“紅色文化”品牌,大力弘揚紅色文化,爲黨史學習教育持續深入推進打下堅實的基礎。

首先是提升陵園顏值氣質。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科學規劃,籌集資金,精心實施,此次升級改造的內容主要有:設立國防園,改造綠化帶,打造蘇魯交通線主題展館,新建安峯山事件遺址區、英憩園、“紅園”,增加主題雕塑、園林景觀和戰鬥故事微景觀長廊等。目前,中軸線中心及兩側已經完成綠化改造;英憩園牌樓已經完成;陵園停車場和門前道路已經鋪設柏油路;大門前已經新增門牌石和電子門。人力、機械一起上,修剪草坪樹木,澆灌樹木花草,清理積存衛生垃圾、亂堆亂放雜物,清除樹下腐葉、破碎雜石,開展環境衛生大掃除,打造清新肅穆環境。

其次是提升職工素質。以創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爲抓手,提升政治素質、業務素質。陵園組織員工學習馮菊芬、李超時以及安峯山阻擊戰中犧牲的革命烈士英勇事蹟,學習東海縣革命鬥爭歷史,學習革命烈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追求真理,廉潔奉公,勤於奉獻,不怕犧牲,敢爲黨的事業捐軀的高風亮節,使優良革命傳統入腦入心,接受一次洗禮和昇華。盡職盡責,褒揚烈士,當好紅色文化的傳播人。陵園自1998年建成開放以來,一直保持着安全無事故的良好記錄。羣衆滿意率較高,因對員工不滿意而投訴的記錄爲零。

再者是提升服務水平。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做到統一服裝,掛牌上崗。成立學雷鋒黨員志願崗,在安峯山逢會、清明節祭掃高峯期間,戴着印有“黨員志願者”的紅袖章,爲參觀祭掃烈士的羣衆提供免費講解、免費停放車輛維護交通秩序、免費提供茶水和免費手機充電等便民服務措施。幫助羣衆查找烈士姓名,贈送《紅色東海》、《戰鬥的歲月》等紅色書籍及陵園編印《豐碑》宣傳畫冊。2名講解員自覺學習培訓提高講解水平。

目前改造工程正在有序推進建設中。改造後的烈士陵園將成爲以褒揚革命烈士爲主,集宣傳、教育、遊覽於一體的文明建設陣地,成爲人們紀念革命烈士豐功偉績的良好場所。(徐翔)

來源:中國江蘇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