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晚,爲慶祝建黨百年,北京交響樂團“恢弘的頌歌”音樂會在中山公園音樂堂上演,在藝術總監李飈的執棒下,北京交響樂團與鋼琴家孫穎迪奏響了樂團委約青年作曲家蔡東真創作的鋼琴協奏曲<北京頌歌>,這也是該作品的世界首演。與此同時,劉思軍創作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再度奏響。

“作爲北京的交響樂團,在建黨百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帶着北京的原創作品更有意義。” 李飈表示。鋼琴協奏曲<北京頌歌>和交響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兩首新作品脫胎於兩首經典紅色同名歌曲的名字,其創作動機自然也源自於此。

<北京頌歌>由“ 共和國禮炮”“ 井岡山火種”“夢迴寶塔山”和 北京頌歌”四個樂章組成,採用鋼琴協奏曲這一音樂體裁表現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艱苦卓絕、不懈奮鬥光輝歷程,及百年間遭遇的重大挫折和取得的偉大成就。隨着音樂的推進,觀衆能聽到很多熟悉的旋律。北京交響樂團團長孟海東表示,“我們是希望在新時代創作出又一部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歌頌黨、歌頌祖國的鋼琴協奏曲,向<黃河>致敬。”

鋼琴協奏曲可以稱得上是器樂作品中最具戲劇效果的體裁,通過鋼琴與樂隊在音色、旋律、聲音強弱、演奏結構等方面的對抗與協作,最終形成和諧與統一關係,在不同時期,都有傑出的鋼琴協奏曲代表作品。但對於作曲家蔡東真來說,這類題材並不好駕馭。“鋼琴協奏曲這一類的題材很少有人想碰。國外的一些鋼琴協奏曲作品要麼就是鋼琴家本人去寫,要麼就是這位作曲家從技術含量到整體的藝術呈現非常好。”

<北京頌歌>的創作緣起可以追溯至2015年,蔡東真坦言起初他並不敢觸碰這類體裁,而其實遲遲不敢下筆的原因除了難度大之外,還在於“敢不敢用這些熟悉的旋律”,因爲可能會有一些質疑的聲音。而蔡東真最終選擇了站在普通觀衆的立場上,將一些經典民歌的旋律運用其中,希望這部作品 “不是寫給專業人士的,而是面對普通觀衆的”,他也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夠聽到,並傳唱這些經典民歌,在音樂的啓發下對黨的歷史有更多瞭解。

當晚上演的另一部同樣帶有鮮明北京烙印的交響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委約創作則跨過了兩年多的時間。據孟海東介紹,2019年,北交在籌備新中國成立70年作品的過程中,就已經開始考慮2021年建黨百年之際將拿出怎樣的作品致敬偉大的黨。由於此前和中央音樂學院作曲家劉思軍委約過抗疫作品,首次成功的合作,讓北交此番把交響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創作重擔再一次放在了劉思軍的肩上。孟海東團長介紹,原本覺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交響樂作品名字有點長,考慮了諸如<真理頌>或者<偉大>等曲名,但最後發現任何一個名字都不足以表達其中的主題和藝術家對黨的情感,最終還是沿用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個名字。

此外,當晚,北交還演奏了由作曲家鄒野根據<媽媽教我一支歌>和<唱支山歌給黨聽>兩首紅色經典歌曲改編的交響樂作品。

據李飈介紹,這套既有紅色情懷、又有首都氣質的曲目將在下半年跟隨樂團在保利劇院展開全國院線的巡演,經過修改提高的交響樂作品<京城大運河>則將從9月中旬沿着大運河到訪7個城市。另外,樂團還將繼續推進“首都市民音樂廳”,演繹衆多紅色經典。

中山公園音樂堂供圖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編輯/賀夢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