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既是一场关于南北美食的口味大战,也是“全国运动会”“诗歌音乐节”,更是穿越古今的文化大赏,品粽香、斗百草、竞龙舟、佩香包、挂五彩,在祖国各地,人们用不同的端午风俗予以庆祝。

凝结乡愁,又承载人们对生活的期盼,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端午佳节的风俗延续至今,又被后人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6月1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端午特别节目《端午好时节》在CCTV-3综艺频道播出。晚会将传统文化与流行艺术完美结合,在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品读端午,在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感触端午,在历朝历代的名人典故中体会端午,汇聚不同艺术形式,讲述民间艺人与端午风俗的故事,挖掘传统的时代精神,在特殊节庆日,总台以高品质、高能量的晚会,为观众带来一道文化大餐。

五大篇章

展开端午风俗的文化基因图谱

作为主题晚会,如何创新是节目组首先要突破的难题。篇章设计新颖、节目形式多元、主题内涵丰富,正是总台2021年端午晚会赢得高口碑的原因。

以端午风俗为主线,晚会分为《品·粽香》《斗·百草》《竞·龙舟》《佩·香包》和《挂·五彩》五大篇章,在传统风俗间传承千年风情,在历史文化中体悟先贤哲思,匠心精神的手手相传、运动精神的代代传递,正是这一节日的魅力所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节目开篇,龚琳娜率先以一曲《上下求索》拉开晚会大幕,浪漫与坚韧的情感溢出荧屏,颇有感染力。传统文化的力量,也如这首歌的情感浓度一样,贯穿节目始终。

品味粽香,甜粽子、咸粽子、鲜肉粽子、豆沙粽子、枣仁粽子、火腿粽子、香肠粽子……各类粽子,彰显着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人们趣味调侃口味之争,其背后,凝结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体验裹粽子,感受指尖上活着的非遗文化的温度与魅力;现场制作香包,一针一线,都是真挚情感的朴素表达;感受端午时节的特别游戏“斗百草”,节日背后,文化内涵早已与生活紧密结合。

延寻不同地域的风俗文化,端午晚会以小见大呈现中国广阔的地理图谱,从北到南,端午风俗各有特色,其文化风情,组成了祖国大地的多姿多彩。节目中,江南组曲《南屏晚钟》《在水一方》《甜蜜蜜》,于古典美中带来江南的温婉气息,舞台上,江南水乡的舞美设计元素,为观众带来沉浸感,深切感受到端午文化的氛围。歌手阿朵演绎民族风歌曲,能歌善舞的土家族人,用歌声和舞蹈庆祝传统佳节的到来。

“迎着风,近看水影朦胧;遥望无尽星空,忘掉那些我不曾,湖面上闪烁的点点流莹”,一曲悠扬舒缓的《晚风》,带来夏夜的意境美;“家在哪,根在哪”,舞台上,伴着油画质感的VJ视效,一曲节奏有秩的《家的方向》,唱出年轻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淡淡的思乡愁化为温暖的能量。

嘉宾互动、歌曲演绎、舞蹈说唱、相声表演,将端午节风俗习惯融入进不同的节目形式,

端午风俗的全新打开方式

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命力

在传统文艺节目之外,“风俗”的呈现方式是总台端午晚会的一大亮点。邀请民间手艺人和传承人讲解端午风俗,主持人和嘉宾现场体验端午风情,与大众生活紧密结合的互动内容,也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

晚会的百科讲解从所有国人的集体端午记忆——“粽子”开始。北京派、广东派、嘉兴派、闽南派、山东派、四川派、西安派、云南派,在“粽子八大派”中,嘉兴派以鲜肉粽最为出名,被誉为“粽子之王”。节目中,裹粽技艺第四代“非遗”传承人胡建民来到节目现场,讲解包粽子的那些事。

从90年开始跟着师傅学习,今年,已经是胡建民裹粽的第31个年头,8大步骤,36道工序,胡建民说,起初,为了练好这门手艺活,光基本功就练了3年。不畏艰辛、不忘初心,一枚小小的粽子,是人们情感的慰藉和寄托,也是匠人精神的凝结。

佩戴香包,就是又一个常见的端午传统风俗。关于香包的制作和佩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防虫防病、祈福求吉,随着生活方式的更迭,香包的用途也更加多向。来自甘肃庆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香包绣制的传承人刘兰芳,在晚会中分享庆阳香包的发展历史与风俗特色,象征勤奋、朴实与真诚的毛驴香包,象征健康、勇敢的老虎香包,寓意事事如意的柿子香包,暗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今,这跨越千年的传统文化瑰宝,通过手艺人的一针一线,成为走出国门的文化名片。

“五色丝线弦扣成索,玲珑夺目,点缀襟头”,与香包一样,在手腕、脚腕佩戴五彩绳,也是中国很多地区流行的端午风俗。在人们看来,将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的白、青、黑、红、黄五种颜色的绳子编织在一起,不仅可以祛除病痛,祈福纳吉,也蕴藏着长辈对晚辈的庇护与祝福,这便是中华朴素生活哲学的又一象征。

衣食住行,端午风俗融入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庆祝节日时,赛龙舟便成为代表性的活动。其中,龙头的手工制作技艺十分复杂,要经历选木、开料、勾画、雕刻到打磨、抛光、裱漆等十多道繁琐工序,每制作一个龙头,就要花费十几天的时间。龙舟龙头龙尾技艺制作非遗传承人张伟潮,是一位年轻的龙头专职制造者,在节目现场,主持人和嘉宾在张伟潮的指导下完成龙头DIY上色,非遗技艺的文化内涵与趣味性,通过一方荧屏走进了千家万户。现在,龙头龙尾不仅在中国受欢迎,还传播到了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文化走出去,靠的也是这份文化自信与传承。

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挂艾枝、悬菖蒲……种种端午风俗背后蕴含着中国人对岁时的感知和精神表达,晚会通过指尖的感触,得以将中国千年文化的温度与魅力传播出去,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时代的生命力。

传承、融合、输出

总台文艺以创新舞台拓宽文化边界

挖掘文化内涵,拓宽文艺节目的表达空间,对于总台文艺节目的制作来说,传递文化的精神力量,始终是一档节目制作的初衷。

“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节目现场,屈原的第七十六代后人屈良元娓娓道来诗词《远游》。在古典诗词中学习礼义之道,有节气、有操守,有德行、有才气,在小小年纪的屈良元看来,这是需要从小秉承的学养。

正能量与青春的魅力,在晚会不少节目中都有所体现。在多个“魔性舞蹈”的编排中,小小舞者用舞蹈跳出后浪精神,将具有记忆点的绕绳子、包荷叶等标志性动作设计成颇有趣味的舞蹈动作,让传承千年的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令人耳目一新。

一方面兼顾主题节日的文化精神攫取,一方面拉开时间轴,透过多样的文化元素,展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对于“端午好时节”这一主题来说,也真正凸显出了生活之“好”,文化之美。

孟庭苇与吴碧霞对唱,古典与流行的结合,唤醒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全新改编的《仙剑奇侠传3》主题曲《偏爱》,电音与摇滚的结合,为经典IP赋予新表达;90年代复古风《爱的恰恰》、掀起港风潮流的《大风吹》、新时代流行曲目《你笑起来真好看》等,现代青年人的价值观与精神力量,正影响着新潮流与新时代。

传承文化,更要将文化与生活相结合。节目中,来自张家口的绳结匠人李家钰带来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如意”场馆样式的绳结作品。明年,北京冬奥会就要与世界见面,从传统节日中提取的平安吉祥的元素寓意,到现代建筑的呈现风貌,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创新,可以走得更远。

可以看到,从年初以来,在特定节日节点,总台文艺出品的各类节目始终以年轻化视角突破创新,其高品质的制作内容和文化价值引领的传播效果,不仅诠释着国家媒体的责任与担当,也一次次成为行业风向标,持续带来文艺内容的精品化内容输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