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色金融试验区成绩单来了!这四个省份凭啥获央行点赞?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通过《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1)》(下称“《报告》”)公布了去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成绩单。业内人士认为,今后绿色金融相关成果或将定期在《报告》中披露。

中国人民银行在《报告》中称,“各试验区绿色金融标准、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数据显示,2020年末六省(区)九地试验区绿色贷款余额达2368.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比重15.1%;绿色债券余额1350亿元,同比增长66%。

实际上,这组数据并不是第一次被公开。早在今年4月国新办就构建新发展格局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也曾透露过相关数据。

此前,虽然央行每年都召开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联席会议,但是却鲜有公布试验区信息披露数据,业内对此也知之甚少。

今年,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明确了在试验区开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在今年4月召开的第四次联席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强调,各试验区要牢牢抓住强化碳排放等气候类信息披露的契机,为碳排放信息及其他环境指标的测算与披露创造条件,不断提高环境信息披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刘桂平还透露,将“适时启动试验区扩容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提及广东、浙江、江西、新疆四省(区)的改革亮点,而在六省(区)九地试验区中,另外两个未提及的省份为贵州和甘肃。

四省(区)绿色改革试验区的优越性在哪里?具体来看,广东通过推动绿色债券创新在全国形成了绿色金融示范效应。《报告》称,广州强化创新引领,拓展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2020 年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荣获国际金融论坛(IFF)绿色金融特别贡献奖。

“广州市花都区创新了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刘桂平在上述国新办发布会介绍。据了解,广州公益林碳普惠项目入选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大案例,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标准、林业碳汇生态补偿机制两项碳金融业务试点成果在全省范围推广。

在《广东省金融运行报告2021》中,广州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还将大湾区内的绿色企业、绿色项目与港澳的金融资源相结合,支持港澳参与广州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依托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整合产业、科技、资本各方资源,推动构建统一的绿色金融相关标准,推进大湾区碳市场互联互通及碳金融发展。

《报告》介绍,浙江湖州、衢州在全国率先发布地方绿色技术规范 10 余项,湖州获批全国首个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据了解,湖州金融办通过协调各方资源编织了一张数据网。打开湖州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官网,“绿贷通”、“绿信通”与“绿融通”三位一体,构成融资、贷款、评级一套绿色闭环。

今年5月,湖州市金融办副主任黄丁伟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浙江在数字化改革方面较为全面,共有42个部门的数据,86个接口。截至目前,“绿贷通”平台已累计为近2.2万家企业提供超过2200亿元的银行授信;“绿融通”平台已为107个项目提供了近100亿元的融资支持;“绿融通”平台已为超过一千家企业、一百个项目进行了绿色评定。

《报告》介绍,江西省通过支持赣江新区绿色票据业务试点,创新了“绿票融”等特色金融产品。“江西赣州新区成功发行了全国首单经认证的绿色市政专项债券。”刘桂平在上述发布会上介绍。据了解,该绿色市政专项债券项目绿色、创新首单、期限特长,有利于降低政府短期偿债压力,同时可降低政府融资成本和地方债务风险。

新疆昌吉、哈密、克拉玛依三地试验片区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专营机构全覆盖,有效提升绿色金融服务供给。据了解,新疆绿色项目库覆盖范围从昌吉、哈密、克拉玛依3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扩展到乌鲁木齐、伊犁等11个地区。

(作者:李小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