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5月增速明顯下滑,出口拐點出現了嗎

下半年我國出口增速預計逐漸回落。

2020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出口增長持續強勁,但今年5月增速明顯下滑,是暫時性波動,還是下行趨勢的開始?本文從影響我國出口的主要因素出發,通過分析相關因素未來的演繹方向,預測下半年出口形勢,供大家參考。

一、5月出口增速爲何下降?

5月以美元計價,我國出口同比增速由上月的32.3%下滑至27.9%,兩年複合增速由上月的16.8%下滑至11.1%。而從環比來看,5月出口環比增速爲0.0%,處於2014年以來歷史同期的最低水平。

分國別看,我國對主要貿易伙伴的出口增速全面回落。5月,我國對美國、日本、歐盟、東盟出口金額的兩年複合增速分別爲9.1%、8.0%、5.8%和15.1%,相較於上月均出現明顯回落。今年以來,我國對於新興市場(如東盟)的出口增速明顯高於發達市場(如美國、日本、歐盟等),背後原因可能是發達國家疫情防控更有效,導致生產明顯恢復,而新興市場疫情仍然嚴峻,企業開工生產存在一定阻礙,因此對於我國商品需求仍處於較高水平。

分商品看,防疫物資出口下滑成爲主要拖累。5月,主要商品出口金額的兩年複合增速均處於正增長區間,但大部分商品的出口增速較上月出現下滑。尤其是防疫物資,如紡織紗線織物出口金額的兩年複合增速較上月大幅下滑9.4個百分點,造成明顯拖累。

今年以來海外呈現出了較強的復甦態勢,供需缺口有所彌合,我們可以藉助領先指標來進一步確認出口拐點。從歷史經驗看,PMI新出口訂單指數與出口金額存在一定的相關關係,但由於企業從收到訂單到生產出口存在一定時間差,PMI新出口訂單指數通常領先於出口表現3~4個月。從今年3月起,PMI新出口訂單已連續3個月下滑,或預示未來出口可能逐漸放緩。

二、如何分析下半年出口表現?

去年以來我國出口高增長緣於“外需效應”和“替代效應”的共同作用,未來兩個因素如何演變,可能是預測下半年出口增速的關鍵。

支撐出口的第一個因素爲外需效應具體指的是隨着疫情發展階段的變化,各國競相採取的寬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發揮作用,居民消費意願得到有效提振,帶動我國出口增長。自2020年三季度以來,我國對於主要貿易伙伴美國、日本、東盟、歐盟的總出口金額已超過2019年同期,並從四季度開始進一步加速上升。其中,美國是我國最大的貿易出口國,去年下半年起我國對美國出口同比增速上升尤爲明顯,這裏我們以美國爲例,分析“外需效應”的影響。

2020年3月以來,爲避免經濟衰退,美國通過實施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促使資金流入居民部門,因此儘管疫情期間美國失業率飆升,但大規模財政補貼反而增加了居民總收入,並支撐美國私人消費強勢反彈。

而這些強勁的消費需求沿着全球產業鏈傳導至國內,從而對我國的商品出口起到了拉動作用。從主要商品在出口總額中的佔比看,我們發現2020年5~9月間,我國紡織原料及紡織製品(主要是防疫物資)的出口高於其餘時期,而今年以來,則是塑料製品、賤金屬製品在出口中的佔比上升。

未來外需效應如何演變?

商品消費迎來進一步修復。有觀點認爲,隨着海外經濟的進一步復甦,商品消費將逐漸轉移至服務消費,服務消費的高增長會對商品消費產生明顯的擠出效應。但是從歷史數據來看,二者並不存在直接的替代關係。在2009年商品消費復甦之際,服務消費也同樣出現修復,因此下半年服務消費恢復後,商品消費的復甦趨勢仍可能延續。

美國庫存週期與地產週期是拉動需求的關鍵。從庫存增速來看,當前美國正處於新一輪庫存週期的起點,在年內將持續處於補庫存階段。而從地產週期來看,當前美國成屋庫存處於歷史低位,而成屋銷售則持續走高,地產相關消費將對我國相關商品出口形成一定支撐。

此外,美國庫存週期和地產週期處於上升趨勢將帶來外溢效應,可能與其他經濟體(如歐洲)形成共振,因此下半年“外需效應”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支撐出口的第二個因素爲替代效應去年3月份,我國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而海外國家疫情纔剛開始蔓延,特別是去年下半年,我國生產已經基本恢復,而其他國家在社交隔離政策限制下難以順利復工復產。我國替代了海外國家,尤其是新興經濟體的產品出口,導致我國在全球出口中的佔比上升。從美國、歐盟進口數據統計看,去年二季度來自我國的進口占比快速提高,儘管三季度之後稍有回落,但仍高於疫情前水平。

替代效應能否延續主要取決於各國的疫情發展及疫苗接種進度。目前海外國家間存在免疫落差,發達經濟體在疫苗研發初期就多技術路線預定了大量疫苗,從而確保一旦疫苗研製成功,本國民衆能在第一時間獲取足夠的疫苗劑量,而發展中國家則面臨疫苗短缺的困境。截至6月,發達國家人口的疫苗接種比例明顯高於發展中國家,英國和美國的接種比例均已超過50%。

從近期的接種速度(以每日接種量/人口數量衡量)看,發達國家同樣高於發展中國家。根據發達國家的疫苗接種進展,預計美國、英國、歐盟國家在今年夏季的疫苗接種率即可達到70%左右,從而實現羣體免疫,日韓進度稍慢,或在年底前實現羣體免疫。

對於大多發展中國家而言,疫苗短缺導致其接種進度較慢。只有在發達國家疫苗接種完成後,發展中國家的疫苗數量才能逐漸充裕,屆時接種速度將大幅加快。預計發展中國家實現羣體免疫的時間或延至2022年下半年。

下半年替代效應可能會出現邊際減緩,但下降幅度較小。2020年4月和5月,在海外疫情暴發初期,我國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額佔比快速提升,達到了17.5%以上。而從6月起佔比略微下滑,但仍明顯高於2019年水平。從近期數據來看,我國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額相對穩定在16.5%~17%。我們預計隨着海外生產逐漸恢復,替代效應將邊際減緩,年內我國出口佔比可能出現小幅下滑,但仍將高於疫情前水平。

三、下半年出口增速預測

我們將出口金額拆分爲(我國出口金額/全球出口金額)*全球出口金額,前一項代表我國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額佔比,即替代效應,後一項則對應外需效應。綜合考慮外需效應和替代效應的演變,我們可以對下半年出口增速做出預測。

下圖中,我們分析了樂觀、中性和悲觀三種情景假設下,分別對應的出口增速變動趨勢。中性情景基於如下假設:WTO最新預測2021年全球貿易總額將較上年增長8%,2021年我國在全球出口中的佔比略高於2020年全年的14.74%,達到15.5%。同時,參考2016~2019年6~12月各月出口金額佔6~12月出口總額的比重,可以推算各月的出口金額。

根據測算,下半年我國出口增速預計逐漸回落,但韌性較強。中性假設下,四季度出口同比增速或落於負數區間,但主要是受去年同期高基數的影響,並不意味着出口景氣度的大幅下滑。從兩年複合增速來看,剔除基數效應後,下半年每月出口增速維持在4%~8%的區間內,表現出較強的韌性。

(作者就職於中泰證券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微信公衆號“lixunlei0722”。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