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程琦6月15日報道:這個端午節假期,各地文化和旅遊系統落實“限量、預約、錯峯”要求,嚴格執行預約遊覽、規範佩戴口罩、體溫測量等措施,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怎麼能讓遊客舒心不鬧心,景區管理又省心?在每一個小長假中,景區如何在高峯時期提升旅遊服務管理水平都是行業專家共同思索的熱點問題。

在2021預約旅遊發展研討會上,各方代表就對預約旅遊提升遊客行程確定性、體驗舒適度以及提升景區安全管理和精細運營能力等國民旅遊時關心的問題進行了研討。

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院長周慶富指出,預約不僅不會遲滯旅遊業的發展,反之它將進一步推動旅遊業高品質發展。他呼籲各方儘快建立一整套滿足人民幸福生活需要的預約旅遊服務體制和機制,真正讓旅遊成爲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

旅遊“預約時代”加速到來,超八成受訪者知曉“景區門票預約”

從廣義上來看,預約旅遊指遊客提前通過門票預訂、預約等形式提前向景區報名,有效避免名額有限等問題的旅遊方式。

艾媒諮詢在會上發佈的《2021中國景區門票預約服務專題研究報告》顯示,隨着疫情後“限流、預約、錯峯”等措施的開展,作爲主要參考指標之一的門票線上化率已提升至22.4%,但與電影、火車、飛機等行業80%以上的在線化率相比有很大提升潛力。同時,超八成受訪者表示知曉“景區門票預約”這一概念,並有七成以上受訪者對景區門票預約服務的推行持樂觀態度。

這也說明了景區門票預約服務正在獲得大衆的認可。報告數據顯示,針對景區門票預約服務的體驗,有45.2%受訪者體驗到“提前限流,不需要排隊”,有42.1%受訪者認爲可以“提前瞭解確定行程”,有41.9%認爲能夠“提前知曉景區信息”。

網名爲“嘻哈寶萊”的遊客表示:“有了孩子以後,帶娃出去玩的準備工作相對更多,而預約旅遊帶來的行程確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出遊前的困擾,不用擔心去了白跑一趟,也不用大熱天拖家帶口地在景區門口排隊。”

預約滿足景區安全管理、精細運營等多元需求

2019年8月,文化和旅遊部曾提出要求,2022年5A級國有景區將全面實行預約旅遊制度。疫情加快了推進速度,助推遊客羣體對預約的認可度,也成爲景區開展預約服務的動力來源。預約旅遊不等同於遊客數量的下降,相反對於不同類型景區的價值,如安全、遊客體驗、運營管理等價值也逐漸凸顯。

據故宮博物院保衛處票務科科長鄧宇透露,在2015年故宮全面實行預約旅遊、當日限流8萬人次的政策之後,全年遊客總量非但沒有下降,平均每年有10%—15%的客流增長。2019年客流達1900萬,是未實施電子票之前的1.58倍。“限流是手段,目的是均衡,削峯是要填谷。”鄧宇說。

除了景區經營管理層面上的便利以外,預約旅遊也被認爲是景區精細化運營的重要途徑。美團門票度假事業部總經理劉燕翔指出:“今年五一期間,美團遊客留下的評價數據同比增長超過55%。這些評價對景區的運營提升非常有幫助,讓我們知道哪些做得好的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哪些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改善。”

這一觀點也獲得了景區代表們的認同。西安博物院公共服務部副部長徐晶表示:“預約旅遊帶來的數據連接讓景區對遊客有了更深刻的瞭解,這也幫助我們不斷優化服務,更有針對性的提質升級,進而推動景區生態的正向發展。”

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總經理李紹君對預約旅遊帶給景區數字化轉型的助力感慨頗深。“景區淡旺季非常不平衡,旺季很旺,淡季一天又‘喫不飽’,實行預約旅遊後,景區可以動態地掌握園內遊客的變化趨勢,提升遊客遊玩體驗的同時,對景區內服務資源的調度也更加合理了。”

預約旅遊需以遊客體驗爲中心,未來發展仍需要多方共建

當下,國內旅遊者消費升級意識明顯,不斷推動旅遊市場持續高質量發展。但部分景區的預約旅遊服務存在功能相對單一、使用體驗不佳等有待解決的問題。

文化和旅遊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業認爲,分時預約是避免景區人滿爲患、實現精準化管理的有效手段。但在落地執行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遊客感受和現實因素,不能一刀切,更不能把分時預約成爲橫在景區、資源和遊客之間一道新的鴻溝。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文化和旅遊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厲新建表示,預約旅遊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理念,不僅要方便管理者,更要方便旅遊者。景區、互聯網平臺攜手提供服務,要充分考慮預約旅遊後的全流程管理,比如預約入口的便利性和信息的準確性等。

事實上,旅遊是一個過程性的消費產品,其本質是舒適地體驗一種不熟悉的生活。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財經院旅遊與休閒研究室主任戴學鋒所言,“我們國家已經進入一個小衆、高端、長距離、精細化的旅遊需求階段,未來階段的預約旅遊,不僅需要解決人滿爲患的問題,更需要去探索符合現代化、精細化旅遊服務的預約旅遊制度和體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