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是見到神仙姐姐了嗎?”《洛神水賦》火出圈背後

洛神水賦絕美出圈的背後:一天下水超200次,舞蹈拍攝都要靠憋氣完成

端午假期,河南衛視的一段舞蹈刷屏了。

這段短短2分鐘的水下舞蹈《洛神水賦》(原名《祈》),舞蹈演員在近5米深的水中翩翩起舞,彷彿水下飛天,不論是演員的表演,還是拍攝、打光,都讓網友齊聲稱讚:“太美了”“絕美”。

曹植筆下的“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大抵就是這樣了。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在推特轉發視頻,稱其有“難以置信的美”。

有人說,《洛神水賦》這次之所以被讚譽承擔起了展示中原文化乃至中國形象的作用,是因爲它在挖掘到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也找到了世界不同審美下的一個公認標準。

半年之內,河南衛視兩次用舞蹈征服了觀衆,如果說《唐宮夜宴》給人更多的是驚喜,那麼《洛神水賦》則帶來更多的是驚豔,也讓大家對這個地方衛視接下來的操作有了更多期待。

2分鐘的舞蹈,水下錄製26小時

《洛神水賦》這段舞蹈,出自河南衛視端午節期間推出的特別節目《端午奇妙遊》,節目採用了網劇+網綜的形式,以四位唐小妹的視角,拉出4條平行且交錯的故事線,講述《唐宮夜宴》前傳故事。

當《洛神水賦》爆紅出圈後,在其中飾演洛神的演員何灝浩自然成爲了人們熱議和追捧的目標,在她的社交媒體留言中,觀衆的溢美之詞比比皆是。

“太美了,你就是洛神本人。”

“驚豔絕美,期待下一個作品。”

“我是看到神仙姐姐了麼?”

在衆多留言中,讓何灝浩印象最深的一句是:“這些旁人看來無意義的事情,今晚驚豔了無數人。”

“我看到這條留言,當時就哭了。”

何灝浩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自己的表演被認可是每一名演員最高興的事情,洛神的出圈,並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這背後還有全體制作團隊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洛神走紅其實是中國文化的走紅。

何灝浩6歲開始學游泳,8歲開始學花樣游泳。作爲一名曾經的花樣游泳運動員,她曾代表廣州隊獲得過全國青少年花樣游泳錦標賽團體冠軍。現如今,她從事水下舞蹈行業5年多時間,是一名“人魚”課程授課教練。

人們最終看到短短2分鐘的舞蹈,製作週期非常緊湊,甚至是近乎苛刻。

5月23日,何灝浩和團隊收到通知確認要參加演出,這就意味着距離6月3日拍攝只有短短一週半的準備時間。

5年來,何灝浩拍攝了上百個水下舞蹈的視頻,“飛天”這個題材,她琢磨了很多年,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場地和契機,這次拍攝之前,何灝浩讀了《洛神賦》,試圖在編舞中加入對洛神的描述和飛天的元素,通過水下舞蹈表現出仙氣十足的效果。

水下舞蹈不同於普通舞蹈,演員不僅要練習在水下的穩定性,動作銜接的流暢性,眼睛在水中睜開的適應性,還有憋氣的時長等等。

拍攝過程是艱難的,“演員在水裏需要睜開眼睛,長期處於水下,極易出現眼球毛細血管破裂,雙眼都是紅血絲的狀態;另一方面,在水下浸泡超過四個小時,全身就已經開始發抖了,泡八個小時,身體會開始出現失溫的狀態。”何灝浩說。

“我飾演的是洛神,所以每個動作都要特別舒展,不能有遲疑和拖沓,從動作到表情都需要從一而終的到位,很多動作都要拍攝很多條才能完成。”

“觀衆看到我在水中彩袖飄飄的場景,看似不經意的細節,實際是充滿危險,需要團隊極高的配合默契,衣服在水下非常容易纏繞。我們通過水下安全員跟演員的默契配合,一到水下就要開始去解開我的披帛,然後再開始進行水下拍攝。過程中如果纏繞影響觀感,就要重新拍攝。”

爲了可以在水下完成動作,何灝浩需要用手拽着魚線來穩定自己的身體,否則會發生旋轉,“又細又硬的魚線會拉傷身體,拍完之後身上全是一道道那種小傷痕。”

“打光也很關鍵。一開始我們也擔心,《天外飛仙》會不會拍成《倩女幽魂》,沒想到出來的效果那麼好,那個時光隧道布光就花了一個小時。”

拍攝的場地是一個4.5米的深池,“ 在這個深度的水池中拍攝三天,對於水下攝製組來說是很危險的。”拍到後面,攝影助理甚至出現耳壓不通、毛細血管破裂等情況。

導演郭吉勇表示,這段舞蹈歷經3次拍攝,在水下泡了26個小時,“一段看似簡單的水下視頻,需要把每個環節進行拆分。從攝影師的安排,再到設備的調試組裝、拍攝行程的安排、拍攝前期的測光構圖……”完成一段水下舞蹈的拍攝絕非易事。

“一段水下舞蹈從創意、構想、拍攝到後期製作,製作團隊背後付出的努力,外人是看不到的。”郭吉勇說。

伴隨着舞蹈的出圈,何灝浩也成爲了網絡上的紅人,即便如此她仍平靜地從事着自己熱愛着的工作,看着大家的點贊和評論,她在社交媒體中分享了自己的心情。

“一直特別喜歡傳統文化,能以一技之長還原千年前的中華精粹是我的榮幸。背後的故事屬於過去,未來我們會創作更多精彩的作品,用水下舞蹈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獨立班底,沒有外援

半年前,河南春晚舞蹈《唐宮夜宴》以夜宴的樂師爲主角,展現了唐朝少女們從準備、整理妝容到最終演奏的過程。不同於以往大型晚會中的舞蹈表演,《唐宮夜宴》不論是在選角、造型、置景、特效還是舞蹈本身,都充滿了別樣的趣味性和可觀賞性,一經播出就引發了觀衆的一致好評,無數自來水將這段舞蹈送上了熱搜。

如果說河南衛視春節期間的《唐宮夜宴》是被動出圈的話,《洛神水賦》則是有意的後續出擊。從故事上來看,這次的《端午奇妙遊》,本身也是打着“唐宮夜宴前傳”的副標題,在策劃階段就參考網友意見對節目進行了篩選,四位“唐小妹”主角的名字“唐小玉”、“唐小彩”、“唐小可”和“唐小竹”也是從網友中徵集而來,演員也都是素人。

一個地方衛視能如此巧妙接住自己出圈的紅利,持續打造出令人驚喜的藝術產品,的確是令人刮目相看。網友紛紛表示,河南衛視頻頻出圈的背後,是否有個能力強大的“外援”?正是這個“外援”讓河南衛視製造了爆款。

面對好評如潮的輿論,河南衛視在第一時間選擇用主創直播的形式與觀衆見面,在直播中,《端午奇妙遊》總導演陳佳表示,這次籌備時間短,完全是競聘上崗,節目的整個製作都是由河南衛視完成的,包裝部分由河南廣電下屬的視覺工作室製作,並沒有像網友猜測那般聘請了“強力外援”。

陳佳透露,河南衛視面對每一個大型活動和項目,都會採用競聘和內部招標的形式,導演工作室競聘成功後,導演會在組建人馬方面獲得相當大的主動權,“這對員工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激勵。”

“端午節目最初的創意我們比較猶豫,因爲我們想在節目樣態上有一個創新,所以有幾個點比較猶豫,第一就是觀衆的接受程度,因爲這樣的樣態是此前國內沒有的,第二點是我們怎麼把劇情跟節目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讓觀衆覺得不尷尬,第三點,就是在做節目的時候又能有很好的一個劇情的展現,做到兩邊都不誤。”陳佳說。

最終陳佳的團隊決定冒險一試。“我們團隊一直都有一種開放、合作的心態,對網友和粉絲是非常尊重的。”好在最終的結果讓陳佳很欣慰。

端午節之後,很多人都在問陳佳:推出了爆款,接下來的創作會不會有壓力?“其實我們不同的項目,是不同的導演團隊在做,做這次端午的項目,沒有時間考慮壓力,20天時間裏,就想着如何把項目做好,把想表達的東西更多地傳達給觀衆。”陳佳說。

網友關心的七夕和重陽項目,以及2022年河南衛視春晚,陳佳介紹稱,仍將採取面向全臺導演,公開競聘創意方案的方式組建團隊。

從《唐宮夜宴》到《洛神水賦》

當晚會成爲了比拼明星的舞臺,對於平臺而言,大量的經費和時間都花在了明星身上,自然流向節目的資金和精力就變少,最終,如“軍備競賽”一般的消耗,面對觀衆的審美疲勞時,就會變成“竹籃打水”。

如今,不少節目商業化遠遠超過了內在的表達,冠名商和廣告主的強勢,讓很多節目的觀衆產生了錯覺,自己彷彿不是在看節目,而是在看廣告。

很多人認爲,晚會就要靠明星帶動,而且還得是流量頂點的明星,這就造成了明星出場費水漲船高的惡性循環。

事實上,製作費用與發達地區不能相比的河南春晚,同樣製作出了《唐宮夜宴》和《洛神水賦》這樣的爆款產品,也讓晚會製作團隊和衛視看到了,在不斥重金聘請大牌拼陣容之外的另一條出路。

這次的《洛神水賦》再一次證明了這個思路,錢可能真的是要用在刀刃上。除了出圈的水下舞蹈,其實製作團隊也夾帶了不少“私貨”。

除了《洛神水賦》外,還有美人如畫的《麗人行》,力與美結合的《龍舟祭》,夢幻迷離的《唐印》,《蘭陵王入陣曲》技藝嫺熟,立意深刻,《醫聖傳人》再現老中醫的魅力。

在這其中,觀衆看到了河南當地特色的美食、文物、武術、音樂,這些“私貨”都不是廣告主帶來的,而是節目組巧妙插入的。

美觀、流暢、有網感、有故事,節奏恰到好處,讓觀衆感到舒適,這其實並不容易,尤其是以傳統文化爲題材。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以傳統文化爲IP抓手的文化產品,時常會落入說教、冗長、乏味的刻板操作中,看似龐雜宏大的主題,最終無法找到有血肉的落點從而讓觀衆失焦,或是過於沉重帶來壓抑感使得觀衆的體驗和參與度變差,二者都會導致事倍功半的結果。

但從《唐宮夜宴》到《洛神水賦》分析,節目中所包含的傳統元素其實大家都耳熟能詳,但創作團隊沒有將文化符號簡單堆砌,更沒有一味追求排場宏大,而是精心挖掘傳統文化和現代表達的契合點,以此尋求與觀衆的共鳴。互聯網思維與科技手段的有機融合,讓那些古樸的文明穿越了歷史,更穿透了熒幕的隔閡。

人人都知道傳統文化是一座“富礦”,但是怎麼挖就變成了一件很講究的事情,這需要謹慎的思考和大膽的執行。

優秀傳統本身美,如何通過年輕的團隊展現美,讓年輕觀衆感受美,從自發讚揚美,最終形成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河南衛視也許是小小地給行業打了個樣。

在綜藝節目大火的那些年,業內經常傳遞着一種聲音:“好不容易做出來點樣子,同質化的內容很快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讓創作者很頭痛。”

這次,河南衛視的這波操作,卻讓網友們很興奮。

“快來‘抄’啊,這裏有正確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