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 圖歷時600多天建設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將於6月16日正式開館。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獲悉,屆時,大運河文化發展論壇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成開放活動將在江蘇揚州舉行。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坐落於揚州三灣古運河畔,總佔地約200畝,總面積約8萬平方米。該館建設方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領銜設計,揚州負責場館建設,南京博物院負責布展運營。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整體由大運塔和博物館主體兩部分組成,其中大運塔高九層,與揚州古運河畔原有的文峯寺的文峯塔、高旻寺的天中塔,恰好在一條直線上,形成“三塔映三灣”的景觀印象。

該館定位爲國內首個全面展示大運河文化的專題博物館,是一座全面反映大運河歷史概況、現今狀態和運河美好生活的博物館。其功能集文物保護、科研展陳、社會教育於一體,以新唐風建築融合傳統與現代之美,主要包括展館、內庭院、館前廣場、大運塔和今月橋五個部分,力求全流域、全時段、全方位展現大運河歷史文化,彰顯大運河的千年底蘊、時代價值、當代形象。

在建築風格上,博物館將“新唐風”展示得淋漓盡致。據建築設計團隊相關人員介紹,設計最大的亮點是,在現代的博物館上,充分體現中國傳統建築文化。

據江蘇省文旅廳廳長楊志純向媒體介紹,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目前已徵集到1萬多件(套)各類文物展品,這些展品包含從春秋至當代反映運河主題的古籍文獻、書畫、碑刻、陶瓷器、金屬器、雜項等。

館內設置有“大運河——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因運而生——大運河街肆印象”2個基本陳列和“運河上的舟楫”“世界運河與運河城市”等9個專題展覽,展現了中國大運河在國家治理、文化融合、對外交往、河工技術、交通運輸等方面的中國智慧,可以說是中國大運河的“百科全書”。

觀衆在展廳不僅可以看到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的“前世今生”,還能感受到運河沿線水利工程、漕運鹽利、飲食風物、舟船樣式、市井生活的自然生態,體驗到中國大運河流域的歷史積澱和人文風貌。

值得一提的是,老汴河剖面有望成爲該館的“鎮館之寶”。隋煬帝開鑿的通濟渠被稱爲汴河,這段開封州橋遺址古汴河河道剖面長25.7米、高8米,清楚地勾勒出自隋唐到明清的底層,最早的距今已有1400多年,直觀展示河道如何從寬到窄,直到完全淤積成平地的過程。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支持下,它從開封截取搬運而來,佔據一整面牆,猶如巨幕電影,堪稱該館體量最大的展品。

另外,揚州大運河博物館專門設置“世界知名運河與運河城市”專題展,以具有共同運河文化基因和身份認同的運河城市爲主體,從世界遺產、水利智慧和城市風情三個方面,探索世界運河淵源,詮釋運河城市特色。同時,通過攜手世界運河沿線城市,形成更廣闊的運河“朋友圈”,更好發揮大運河博物館在弘揚優秀運河文化、傳播中華文明中的獨特作用。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向媒體表示,該館不僅是公共服務設施,還是文旅融合的旅遊目的地。未來一到兩年,其目標是讓博物館的年遊客量達到150萬人次,並把這裏打造成爲國內一級博物館和5A級景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