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有两部科幻小说走上了神坛。

一部是《三体》,一部是《遗落的南境》

它们分别获得了科幻界的最高奖项,雨果奖和星云奖(同年《三体》也入围了星云奖,可惜遗憾败北)。

《三体》的影视化改编,经过多番波折最终难产,而这部小说却如期上映,它就是——《湮灭》。

《湮灭》改编自《遗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湮灭》,作者杰夫·范德米尔。

影片讲述了一颗外星陨石撞击了地球的灯塔,在灯塔周围形成了一个神奇的区域——闪光,在闪光内的生物DNA都会产生异变。

不知真相的生物学家丽娜(娜塔莉·波特曼 饰)为了调查丈夫凯恩失忆的真相,自愿加入了下一批被派遣的行动队,和她一同前往的,有心理学家、物理学家、地貌学家和医护人员,五个女人共同踏上了一个“毁灭”的旅程。

有趣的是,制片方在上映前提醒广大观众:“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应该家长陪同下观看。”

但是,该片在国内上映时,竟然只删减了1分多钟。

不过,这短短的1分多钟,却包含着三段镜头。

击败《三体》,为上映三个片段被删,这部R级片,重新定义科幻。

影片的开始,因为闪光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政府便派遣专业的科学家和军队去闪光内部勘察。

但是,进去的人无一例外,全部都有去无回,除了女主丽娜的丈夫,突然回家却生命垂危。

迫于无奈,为了拯救自己的丈夫,身为生物学家的丽娜决定同另外四位各个领域的女科学家一起进入到“闪光”。

一进入到闪光,她们便丢失了之前的记忆,剩下的食物显示她们至少已经进入闪光三天。

不仅如此,还发生了一些前所未见的事情。

比如明明是鳄鱼的身体,却长着鲨鱼的牙齿;一株藤蔓,却生长着几个不同品种的花。

而且越接近灯塔,他们发现变异的物种就越多。

即使是核辐射也无法造成这么强烈且快速的变异,作为生物学家的丽娜对此感到疑惑不解。

随着她们的继续前行,很快找到了之前的军事基地,这也是丽娜丈夫服役的地方。

丽娜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还未损坏的DV,在里面发现了令人惊恐的一幕。

紧接着,她们又发现了丈夫身前的战友,死后悬挂在墙壁上,成为了一副壁画。

看到这一幕的队友们都吓得不轻,惊恐着想要离开闪光,但是所有的物理设备都已失控,他们又找不到回去的路,只有暂时待在军事基地。

当夜,卡斯被一个黑影掳走,生死不明;安雅精神濒临崩溃,绑住其他三人要求她们告诉她真相,因为她以为是她们三个人害死了卡斯;

而正在这时,他们居然听到了卡斯的呼救,安雅外出一探究竟,发现声音竟是从一头骷髅黑熊嘴里发出来的……

真相逐渐明了,在闪光里,所有的人基因都会飞速地突变,而且会折射其他生物的基因融合,最终人性泯灭。

看着队友一个一个的牺牲,丽娜决定在自己还有意识之前毁掉陨石。

她一步一步来到灯塔前,又发现了一个DV,这个DV记录了丈夫绝望自焚的情景。

原来,回到自己身边的丈夫,只是闪光里面的一个克隆人。

而在她进入灯塔之后,一个跟她一样的克隆人开始模仿她的行为……

影片的最后,丽娜回到了现实世界,但她的真实身份是谁?

究竟是逃出来的真正的丽娜,还是克隆人呢?

影片上映以来,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真正的丽娜已经被烧死了,逃出去的是克隆人,她与克隆人的丈夫两人刚好实施地球殖民的计划。

也有人说,逃出来的是丽娜,但是她的基因已经在闪光里被改写,她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丽娜,她手上的特殊符号就是暗示。

对此,七哥不想做过多的解释和证明,毕竟这是导演留下的悬念。

而片中被删减的三处镜头,分别是:

1.女主莉娜和小分队来到废弃的食堂,发现一个未损坏的DV,里面记录着丈夫生前的录像。

由于这段剧情太过于血腥,所以上映前被删减。

2.女主的战友,地貌学家卡斯被骷髅黑熊袭击,当众人找到她时,发现她已经死亡。

中间发现她的过程被删掉了,只留下女主看见卡斯躺在草地上。

结果,导致前后故事衔接出现了断层,观众不看个几遍,很难理解这段剧情。

3.医护人员安雅,遭到骷髅黑熊袭击时,被撕得面目全非。

国内上映时,只留下安雅被袭击安雅的部分镜头,结果让很多观众误以为安雅的整个头颅都被骷髅黑熊咬掉了。

不过,这里对理解剧情的影响并不大,只是过分血腥。

然而,从国内知名度上来说,《湮灭》和《三体》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但是,它却被率先改编成电影,凭借着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将惊悚与科幻完美融合。

外加上深邃绵长的主题和格局,获得了不少观众的认可。

而导演亚历克斯·加兰作为硬科幻电影的代表人物,在处理这样一个架空题材的科幻故事时,仍不忘为电影加筑坚实的科学基础。

为此,他请来了在《机械姬》就有过合作的遗传学家亚当·卢瑟福。

在他的指导下,整部电影的叙事逻辑,内核是现实的、理性的、实证的。

影片的开头,娜塔丽·波特曼饰演的生物学教授那堂意味深长的“细胞”课,其实是导演有意埋下的伏笔。

她先是在给观众科普了“物种起源”的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所有的细胞都是从一个细胞中分裂出来的,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

接着,她引出了现实中存在的一个关键性科学概念——海拉细胞

1951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女主就职的学校)的一位外科医生,从她的肿瘤上取下组织样本,并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

科学家惊奇地发现,与一般人类细胞到一定期限会自我死亡不同, 海拉细胞不仅不会衰老,还可以无限分裂,而且增殖异常迅速,感染性极强。

而导演通过这样的安排,为后续女主进入“闪光”后,发现的一系列离奇的生物现象,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基因折射,是影片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随着女主的小分队深入“闪光”后,她们对于身处的地域的理解也逐渐清晰。

这一科学概念,是通过物理学家乔西的口述解释。

原来,“微光”是一个棱镜而非屏障,它像光一样折射了生活在其中的一切生物的DNA,逐渐形成了眼前的景象。

当然,这些概念只是整部电影的冰山一角。

《湮灭》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的每一处细节都暗藏玄机。

在我看来,“闪光”无疑是更高级的生命形态,投射在地球上的实验室。

早期,人类做生物研究时,往往会选择将小白鼠,置于某项实验中,通过观察它的行为、基因、外表等是否变化,来得出结论对人类自身的影响。

而“闪光”就类似于这种现象,在片中,进去的人类无疑就是那只“小白鼠”。

她们对于周遭的一切一无所知,直到自身发生可怕的变异,才会逐渐感到恐惧。

只可惜,尽管口碑还不错,但是《湮灭》的票房,却不尽如人意。

在我看来,导演的手段很高明,但影片在形式和内容上无法达到调和。

仿佛,《湮灭》只是将短篇小说体量的故事,硬生生地拉扯成电影长片。

击败《三体》,请来奥斯卡影后,好莱坞这部R级片,能上映不容易

科幻小说想要改编成电影,一直都非常具有难度。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科幻小说,《三体》的难产其实有迹可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