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滑開始閱讀,喜歡請點個「在看」並多多分享,enjoy

05

專輯銷量纔是王道

儘管專輯銷量至今仍是一項衡量音樂人商業價值的關鍵指標,但你如果認爲它的參考價值和十幾年前Sony Walkman播放器問世時相比沒什麼變化,那這種想法也許有些落伍了。

你會聽到許多年齡大的人告訴你,專輯銷量是王道,但事實是時代變了,如今流量纔是王道,一位音樂人在流媒體播放器上的播放量要遠比專輯銷量重要得多。嚴格講,環球音樂(Universal Music)和華納音樂(Warner Music)兩大產業巨頭的數據表明,一張專輯的線上播放要遠比它的實體或電子版銷售更吸金、更利潤豐厚。

如果你是一位獨立音樂人,那專輯銷量更不應該是你過度關心的事情。相比下,你應該花更多精力思考如何在那些粉絲能夠長期訂閱你的平臺上收穫更多聽衆,比如BandCamp,甚至Patreon、Kickstarter和IndieGoGo這這樣的衆籌網站。

在社交網絡上保持活躍也是你需要高度重視的一件事,尤其當你決定了通過衆籌平臺去發育自己時,這時你一定要做到履行對聽衆的承諾,給他們明確的預期,並按時發佈你說過你會發行的作品。

每一位獨立音樂人在早期與其說是做音樂,不如說是做品牌,而對你品牌形象傷害最大的,莫過於在衆籌平臺上說服聽衆們資助你、最終卻無法按時交出作品。

在衆籌之外,銷售周邊產品也是獨立音樂人在生涯早期應該考慮的現金流來源之一,你不僅可以以此快速獲得資金,同時它也是幫助你與聽衆們建立更親密關係、有助於你壯大個人品牌的一種做法。

信息時代爲個體品牌帶來的收益模式還有很多種,你不必太糾結於專輯銷量這一單一變現渠道,靈活根據個人情況發揮想象力去尋找、選擇適合你的變現方式,在作品質量優秀的前提下,只要你足夠聰明,你總能找到取得更大流量與收益的方法,見風使舵,見招拆招。

06

“音樂產業已死”

儘管專輯銷量、唱片銷量對於音樂產業的重要性大不如從前,但若說音樂產業已開始走下坡路,未免有些誇大其詞。

事實上,得益於更便捷的音樂收聽方式與種種更多樣化的新文化產業,人們對音樂產品的需求正處於史上巔峯值,近年的無數市場調查與研究都證實了這一點。同時,如今人們在購買實體音樂前一般也都會已在線上聽過那些專輯,所以當他們購買實體他們主要是出於收藏心理,而非爲了聽音樂本身,你也可以理解爲實體唱片行業某種意義上正在成爲流媒體音樂的附屬品。

感謝流媒體播放器的興起,連許多幾百年前的作品都再次煥發了第二春。年代久遠如莫扎特的音樂,其唱片史上銷量最好的一年竟然不是在實體唱片時代,而是在2016年,這背後體現的是互聯網對於推進文化運動、幫助經典復興的巨大潛能。

音樂產業從未死,它只是徹底轉型了,科技進步了,人們對音樂的消費方式變了,導致音樂產品的形式也變了。的確,許多比較傳統的唱片公司都因爲時代變化而虧損、倒閉,但那些懂得變通、與時俱進的音樂公司正享受着空前的收益。

對獨立音樂人們,我們的建議是不要太在意音樂產業現狀,那不是需要你擔心的。你要管好的就是做音樂,然後利用網絡讓人們聽到你的作品,並與你所收穫的粉絲維持好長期關係。只要把該做的幾件事都做到位,耐住性子持之以恆,音樂產業那麼大的蛋糕,總有你的一份。

07

“一夜爆紅”是存在且可複製的

不錯,音樂人一夜爆紅的表象是存在的,我們都遇到這種事:一位音樂人之前你未曾耳聞,忽然一夜間所有人開始討論他的名字,彷彿石頭裏蹦出個孫悟空一樣。見多了這種事,一些音樂人難免不產生錯覺,認爲現狀下的自己也可能某一天突然就原地起飛、家喻戶曉了,畢竟只要夠幸運總能中彩票,不是嗎?

當然不是,所有看起來一夜爆紅的音樂人,都一定是已經在個人職業生涯中做對了所有需要做對的事情、日復一日不辭辛苦、然後在某種客觀機遇的助力下才一躍成爲萬衆焦點的。若你深入分析那些一夜爆紅的案例,你會發現他們中要麼是父母有深厚音樂產業背景的年輕人,要麼是在產業內四處碰壁、苦苦煎熬了五年十年之久的執着奮鬥者。那些吊兒郎當,有一搭沒一搭地發點歌,既沒有經濟團隊也不屑於花時間經營個人粉絲羣體的音樂人,是不可能突然就獲得海量關注的。

在流量主宰一切的當今,人人都想要流量,人人都精打細算、不擇手段地想要成爲流量霸主。你若非關係戶,又拿不出玩命拼搶每個機會的態度,那憑什麼命運女神就會衝你微笑,讓你忽然一路超車成爲贏家?這麼想無異於守株待兔。

在所有平凡獨立音樂人看似一夜爆紅的背後,都是長年累月數不清的血淚汗,以及無數險些放棄自己的絕望瞬間。

08

天賦對於成功不可或缺

“天賦 vs. 汗水”是我們在探討不同音樂人成功案例時最常遇到的辯論命題之一,從經驗來看,並非天賦沒有意義,但若說”成功音樂人首先得有過人音樂天賦“絕對是不正確的。

什麼是音樂天賦?這是一個在人們眼中頗爲神祕的詞,彷彿擁有天賦的人就是天選之子,沒有天賦的人註定平平無奇。誠然,這麼去理解”天賦“會產生誤導性,因爲天賦說白了,就是與生俱來的樂感,但天賦最顯形之時,往往是當音樂人年少第一次拿起吉他或是麥克風的時候,在那之後究竟能走多遠,卻不是單單天賦能決定的。

在完全依賴於商業式運作的音樂產業中,天賦的作用被局外的消費者們誇大了(也可以理解,因爲”天賦“確實是一個很容易拿來製造話題的概念)。首先,如果你想將音樂作爲職業並取得成功,那你就得按產業的遊戲規則玩,因爲掌控流量以及其它傳播媒介的大老闆們在音樂人身上看重的遠不止天賦,他們會需要音樂人有職業精神與溝通能力,有在面對誘惑與打擊時的自控力,有願意不斷自我改善的上進心,然後纔是天賦,你甚至可以說天賦在這一系列因素中的重要性排得非常靠後。

其次,汗水彌補天賦不足的案例不計其數,許多如今生涯順風順水的大牌音樂人看似表演能力頂尖、彷彿天賦極佳,但事實上那是他們終其一生苦苦修煉個人技藝的結果,在早年起步時他們中許多人並不出類拔萃,他們只是比同行更專注、更能喫苦、更願意花時間去增進自己的音樂技術,而非去夜店泡妞或是或是打遊戲。相信我,儘管這聽上去很老套,但你在正確方向上所付出的所有汗水都終將有其回報。

不信你就去看看那些專輯銷量百萬級的當紅音樂人,他們中沒有一個懶惰、純靠喫天賦走出來的,儘管他們喜歡向粉絲們展示他們更招搖、玩咖、肆無忌憚的人設,但他們花費在琢磨音樂上的時間纔是早年擊敗同行脫穎而出的核心競爭力。

許多天賦過人的音樂人甚至會被自己的天賦所阻礙——正因爲他們知道自己天賦異稟,所以他們在生涯起步時願意做出的犧牲才更小,上進心也很可能不如那些清楚自己技不如人的同行。但贏在起跑線上沒有任何意義,因爲起跑線不是終點線,而想要成爲音樂產業內的贏家,你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巧思和客觀機遇一個也不能少。

好的,那麼以上就是《獨立音樂人需要面對的八大錯覺》的下半篇,希望對各位有所啓發。如果你還沒有關注我們嘻望HIPHOPE,花一秒鐘點一個關注,你的一秒鐘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明天見!

翻譯|石頭

編輯|Lisa

圖片來自網絡

原文作者|Atlanta Institute of Music and Media

相關文章